技术分析,有用撒?——筹码分布笔记(1)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在如今的韭界,咳,不对是投资界,也分为了几大派系:

老法师派玩画线、巴(韭)氏(特)价(值)投派、还有新晋量化派(年轻理工男居多)   

很多人质疑画线派,尤其是少壮量化派,觉得在K线上画几条线就开始预测走势,认为这种预测跟跳古代大神是一样,都是靠蒙概率。   

在议论“画线是否有效”之前,先回顾一下「阻力位」「支撑位」这两种有趣的现象,用“散户心理”和“筹码分布”能很好的解释它们的形成:   

有些位置之所以能成为下跌过程的「支撑位」,是因为这个下跌过程中,K线(股价)下方某个区域的是筹码真空(也就意味几乎没有卖盘),买盘只需要很少的量就可以阻止下跌,即变成了「支撑位」;   

但是当支撑位被跌破后,这里留下的成交量集中区(也就是筹码集中的位置)会变成下一次的「阻力位」,这也好解释:因为股价运行到阻力位,总是会有大量“解套”、“保本出”的老散户,所以形成很大的卖盘,看起来K线的反弹就像是撞到了“阻力墙”上。   

但是呢,看到阻力位上那一堆密集的成交量集中区也不要怕,这种密集的成交区要辩证的看,一方面是突破它需要很大的买量,不成功便成仁,但另一方面一旦突破了,上面的稀薄区就可以轻松击破,如果这时候各路机构不再分歧,就很大的可能走出老法师们说的“主升浪”。   

➤ 题外话:

熊市的特点之一是资金的分歧,具体表现就是“电风扇”行情,资金在各个板块间飞速轮动,信奉“右侧”趋势交易的人会吃尽苦头,因为买进去就大概率就是站岗,目送主力去其他板块。除了右侧老散,受害者还有某些“量化派”的入门者,死抱着“动量理论”,在熊底玩ETF轮动,被轮死的概率比较大。这里就不at谁了.... 雪球上的“ETF轮动实盘”不少奥…

熊市胜率最高的就是超跌反弹...但总有人想右侧赚钱,高估自己能力圈了。

真·牛市的特点是资金不再分歧、一致且抱团,不会出现电风扇这种现象的。

所以,啥画线、技术分析,都不如分析筹码更靠谱,K线走出什么形状,都是对筹码分布的整理,筹码分布又决定K线往哪个方向走概率更大,所以有些时候技术分析看起来有效的。

上面说到的「阻力位」是因为筹码密集区形成的,那当K线运行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例如牛市顶),也可能碰到「阻力位」转头下跌,但明明高位区没有多少筹码啊(也就没有潜在卖盘),那为什么又撞到了阻力墙? 这就要从心理上的“止盈心理价位”来解释了:

当很多人已经获利,形成众多散户的“止盈心理价位”,卖出盘会变多,此时这个位置便成为阻力位。如下图,上面套牢的筹码并不多,但下方集中了一堆获利筹码,一旦形式不对,获利筹码会迅速离场。如果出现顶背离(也就是价格见顶,股价继续上涨同时缩量),这意味着筹码峰值和股价的距离进一步拉大,获利盘更倾向于卖出止盈

(1)筹码分布1:单峰,且股价离单峰较远,多出现在顶背离的情况下;

(2)筹码分布2:单峰,且股价和单峰重合,极可能是主力在整理筹码,如果后续股价继续震荡 & 筹码依旧单峰(集中度不变),后续拉升概率较大。ps 这种单峰筹码分布只可能出现在小票,大票和大盘出现的概率极小;

(3)筹码分布3:单峰,且被套牢,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套牢的单峰就是压力位,一般的做法是如果没能吃下这个套牢单峰(撞到阻力位后下跌)止盈,如果吃下了这个套牢单峰(筹码面的有效突破),可以加仓;

(4)筹码分散,没有明显的峰(阻力&压力位),可能是公司基本面ok,且没有主力介入炒作;这时候筹码理论不那么好用了,还是结合基本面分析,ps

➤ 结论1:筹码密集区形成了主要的「阻力位」和「支撑位」   

知道了这个,再重新去审视画线:画线派爱用的一种轨道线(什么楔形、三角都属于此类),轨道线要连接K线“拐点”,拐点往往是成交密集区,对筹码分布的“改变力度”更大,诸如“头肩顶”、“圆弧顶”,都是对筹码分布的动态修改

这么一说,画线派似乎有些理论依据了,但是有些画线是“真·死抱画线”,他们只会连接K线上的两个点,确忽视了成交量的因素。成交量越大的点,越能改变筹码分布。  

所以,“成交密集区”并不是静态的,因为市场过高的换手率无时无刻不在化解“成交密集区”。例如许多资金套牢之后并非死守,有些会选择卖出止损,“阻力位”也会动态下移。而且距离上个“成交密集区”的时间越长,期间换手率越高,上个“成交密集区”的效力越小。   

所以,单单通过上次的K线堆积的成交密集区,来判断「阻力位」和「支撑位」也是不太准的,这就又不得不提到“筹码分布”的功能,筹码分布是通过价格和成交量粗略计算出来的,虽然是粗略计算,也要比画线准确多了。(关于筹码分布准不准的问题,参考这篇 同花顺等股票软件中筹码分布图有多大可信度,数据来源是什么? - 知乎)   

➤ 结论2:K线的走出来的形态,可以认为是对筹码分布的不断修改,而筹码分布决定了阻力和支撑在哪里,阻力和支撑又在引导K线走势。    

当然技术分析派称,还有所谓的“势能”...   这同样可以用筹码理论去解释:筹码分布决定了阻力的位置,股价更倾向于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例如筹码稀薄区很容易穿过,无论向上还是向下,这种区域也是K线容易出现缺口的地方。

➤结论3:技术分析派老法师理论里的“势”,可以用筹码流动性+散户心理来解释。

至于衡量大盘有没有足够的“势”,仅靠画线是不够的,需要宏观去分析,「剩余流动性」分析是个靠谱的方法,但方法比较复杂可以自行搜索。 如果要粗略衡量,可以看“M2增速-社融增速”:当这个增速差连续增加时,可以认为剩余流动性的增加,也即“可能流入股市”的钱有多少。   

但是仅仅有「剩余流动性」也不够,还要结合 新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北上资金净流入、融资规模等流入的资金量,减去重要股东减持、交易费用、IPO募集规模.... 没有大量的数据和分析框架是做不来的,所以个人投(小)资(散)者还是看看买方研报吧...

上面提到的几点,“新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占的比重很大,这些可以粗略的认为是场内股民 + 场外基民能提供的弹药量。

鱼的记忆只有7秒,散户的记忆差不多也就7天,几根大阳线就能调动起他们的情绪,跑步入场贡献筹码,但是仅仅场内这些老散们买量并不够,还需要场外基民们的支持,例如2020那轮的结构牛少不了他们的烘托。现在问题是,经过YQ三年的折腾,基民手里没多少存粮了,很多人的钱还在被兰兰、坤坤套着..     

2022年, $上证指数(SH000001)$  的底部依然在3000点徘徊,但是不要被指数骗了,我们来看市值的变化:2015杠杆牛市的顶部 A股总市值70万亿,这还是加了杠杆的量,但现在熊市(没人反对吧)磨底区, 市值已经80万亿....整体市值相较2015年抬高了近一倍左右, 这意味着需要更大的日成交量,才能调动起场内+场外的情绪。    

➤ 结论4:如果2023想要走出一波牛市,日成交额的峰值预测需要2-3万亿才能开启,目前的经济形势,是爆不出这么多兵的。    

———

老法师和画线的关系,就像是老中医和青蒿素的关系, 关于青蒿素,古人并不知道这个是有效成分,也没能力提取这种有效成分,但是他们发现得了疟疾吃点黄花蒿的茎叶能缓解症状;   

所以,有关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古方”里,只有富含青蒿素的青蒿是真有用的,新人在看待老朽派的画线理论时,要提取其中最有用的“青蒿素”,摒弃玄学的部分。

———

最后插一句,关于阻力位和支撑位,最近量化圈比较火(认可度较高的)是“阻力支撑相对强度(RSRS)”,比“筹码分布”理论更动态的去计算支撑/阻力, 出自光大的一篇PPT:《RSRS指标择时及行业轮动——技术择时系列研究之二》,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赚大了]

代码也有现成的: 网页链接

#上证指数# #画线派# #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