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硅谷银行和雷曼兄弟的区别及对未来股市的影响!!!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4回复:38喜欢:21

@雪球创作者中心


我们上周知道硅谷银行成为了美国史上第二大倒闭的银行。第一是谁,相信大家应该是印象深刻,就是2008年的雷曼兄弟,所以这个事儿一出,大家的恐慌情绪立刻就上来了,这是会成为下一个大而不倒,还是会成为下一个次贷危机?今天深度分析一下硅谷银行倒闭事件的经过和前因后果:美国时间3月8日硅谷银行发布公告没,重点内容有两块儿,增发和变卖,目标只有一个,搞钱,增发这块儿将有一个22.5亿美元的融资计划,其中包含了12.5亿的新股增发和5亿的存托证券,还有5个亿的定向增发,称募得资金将用于公司一般性用户,实际上就是为了充实公司的资本。变卖这块是大约出售了约210亿的可售金融资产,以亏了18亿为代价出售的,为了给公司提供充足的短期流动性。这公告一经发出,立即被华尔街解读为了重大风险信号。3月9日,标普评级公司果断发布了硅谷银行的降级公告,由3B级下降一级到3B-。不得不说,这次标普动作挺快的。对了,前几天黑石为约5.3亿的事件里。惠誉的表现也不错,早在2022年12月,就对其下调了平级。


我们说回来,9日硅谷银行开盘价176.55美元,在前日的收盘价跳水34%,当天收盘于106块。这一天不仅是自己跌,还拖累了整个银行业美国资产。美国四大银行摩根大通、花旗、富国,美国银行的市值在周四当天蒸发了524亿美元,标普500跌了1.85%,道琼斯工业指数跌了1.66%,纳斯达克跌了2.05%。焦虑情绪随即在第二天的亚洲市场开始蔓延,亚太金融指数一度下探了2.6%,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大跌5.4%,韩国国民银行金融集团跌了2.7%。我国各银行全线跌幅也在1%-2%左右。基本上,就是投资者对银行的不信任情绪加重,银行带头利用各大指数一起跌,这逐渐就演化成为了比谁跑的快的游戏。挤兑风险即将出现,监管机构FDIC果断出手,那也甭瞎折腾了,在周五仅用了短短几小时就直接关闭了硅谷银行宣布接管并公告受保的储户可在周一上午取回存款,也就是25万美元,超过受保上线的储户,其超出部分将收到可破产管理证书,目前事态就暂时发展到这个阶段。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何以至此:硅谷银行看名字就知道了,开在硅谷的银行。那么在硅谷这么一个寸土寸金和滋养出无数高科技公司的地段儿,搞银行有什么得天独厚的优势吗?别说,还真有。硅谷银行可以很容易的从通过风险资本融资的企业那里收集存款,这也是他创立支出主要的战略思想。企业需要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我们来的钱,又不是一下子就花掉的,也需要银行存起来。硅谷银行就是这样一家致力于服务这些高科技创新型公司的银行,银行吧主要业务是赚利差的,拉存款的这部分上面已经搞定了,但想赚钱更重要的是看你贷款部分的能力。硅谷的地方明星公司虽多,可那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选手,如果你也是贷给这些初创企业,那风险可不是一般的高。所以硅谷银行想到的解决途径是投贷联动,简单讲就是做一部分股权投资业务,用这部分的投资巨额收益来平衡贷款业务潜在的风险,就是这样一种商业模式,令硅谷银行从1983年一路走到了今天。

2021年时仅占1%资产的股权投资业务就拿下了5.6亿美元的收益,而占了大半壁江山的传统业务实际只有7.6亿的利润,所以这套玩儿法似乎非常有效,直到大环境的突然转向。2022年,美国深受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困扰,美联储自三月以来连续加息,逐渐高企的利率究竟有怎样的杀伤力?我们来站在银行的视角里来看,存款是他的负债、贷款、投资等都是他的资产,利率升高意味着存款的成本变高,但只要有钱在,就有流动性在。一切都还好说,我贷款那部分利率也提升,从那赚回来不就好了,对吗?我只能说,理论上是这样的。实际上,大相迳庭对于具体的硅谷银行来说,它的存款还在不在,贷款还赚不赚,取决于他的客户是谁。


前面我们讲了,他的客户主要是以投资的初创企业为主,对吗?初创公司最缺钱,钱的利率的考量至关重要,能先用投资人给的钱,就先尽量别用贷款高利率,结果就是硅谷银行负债端存款会被快速消耗,因为客户在这样一个金融和经济的环境下急用钱,资产端贷款的质量也会快速的下滑。好企业有投资,不愿意用高成本的贷款,垃圾企业没有那么多融资渠道,虽然愿意承担这部分高利息的成本,但还能不能活到利率平稳那天?是个大大的问号。以硅谷的淘汰率来看,大概率是活不到了。这还没有提其他金融资产因高利率导致的定价下跌的问题?比如前面那个公告,为什么亏了18亿卖出金融资产就是这个道理,最后银行能不能赚钱都成了小问题,大问题是资产够不够抵债,或者说留动性资产能不能坚持这一波,显然硅谷银行是判断肯定快不行了,才去发公告,融资和变卖资产的,但由于市场不买账,风险爆发后,大家都要取走存款,这俨然变成了挤兑和流动性危机,就像他说好五块钱就能成交的东西,突然没人买了,无人问津,或者你太着急卖了而不得不折价出售的情况。


对应硅谷银行的情况是,截止2022年底,它的总负债也就是存款约1754亿总资产约2090亿,表面上看是足以覆盖的对?但你那2090亿能全部变现吗?能快速变现吗?能足额变现吗?在流动性危机面前,都是否,而且是大大的否,即便你持有的全是国债,在急抛的情况下也要大幅折价,除非有人救市。金融市场多次大家联合救市,为的不是就具体的谁,而是要止住流动性危机的蔓延,当然也是为了自己,更多的就是防范系统的风险,你别把大家都拉下水,
那么回到问题,大家更多关心的是这次会像雷曼类似一样吗?会搞出个大问题吗?我个人的观点是大概率不会:
第一,从规模上看,硅谷银行才两千亿,当初雷曼有6000多亿,更别提牵扯出的其他的大机构了,而且从市场地位上,他也远到不了大而不倒那个程度。当然,美国一些单一化经营的小银行,可能也是顶不住这波的,但大的风险还不至于。


第二,危机爆发的底层逻辑不同,上一次是积蓄已久,次贷乱象,风险层层打包,欠讨虚报,根本没有优质资产。重要的是遍布全球的风险泡沫破裂,一切是必然,但这次本质上是和利率风险保持,利率风险可以看作是一个具备一些政策属性风险。不能说利率风险不可怕,但其究竟危害有多大,取决于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水平,而且从目前的资料来看,风险并没有蔓延到整个金融行业
第三,政府出手果断,这次可以看到几小时,FDIC就接管了,非常高效和快速。那你说他会是紧急处理结果吗?大概率不是,应该早就跟硅谷银行接洽过了,毕竟银行的各种核心指标都是被严格监管的,估计是出现了风险预警。政府和银行接洽,银行说再给小弟个机会,我自己去搞钱,搞到了,就没事了。政府说行,你去试试,搞不定就换我来,然后就是硅谷一个公告发出,股价一泻千里。那么FDIC这边抓紧时间,赶在摊子还没彻底烂之前出手止损,该赔赔,该卖卖,尘归尘,土归土就完了。

我更认为是一个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机会,这个机会不是说的硅谷银行,而是指的全部,通常大涨之前必大跌,希望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导火索吧!

好帖不多,点赞转发一下 感谢 [献花花]

@小秘书 希望你仔细看一下,而不是恶意投诉,毁掉一篇心血,@不明真相的群众 也希望创始人尽快解决一些恶意举报的事情。让雪球干干净净!

#2022滚雪球之旅# #雪球星计划# #美股继续走低,银行板块全面下跌# $中概互联网指数ETF-KraneShares(KWEB)$ $建设银行(SH601939)$ $宁德时代(SZ300750)$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3-03-12 21:05

老师观点鲜明,不含糊其辞。
欣赏老师的研究能力,向您多学习!祝老师投资一路涨涨涨,雪球越滚越大!!

影响不大吧
雪球是个非常诡异的地方,

年前疫情放开满屏唱多新冠医药股疯狂至极,

以岭新华等被推上神坛,可惜没几天就大跌至腰斩,

每次都这样炒热的板块个股蛇神牛鬼都来无脑吹捧,

像元宇宙广誉远中远海控舍得等都是这样,

他们逻辑似乎很“清晰”理由很“充分",
听起来很激动貌似一场空前的财富盛宴,
现实是残酷的,吹完后一地鸡毛留下散户在山顶吹风。

前期又来个什么chatgpt文章吹得很凶,

浪潮奥联又被他们吹死了,不知害了多少人。
还四处维权笑死人了,爱凑热闹自识其果。
最近又出个超导,不知道是啥玩意儿,
很容易出意外,很难有例外吹完又要死了。
大伙请记住,什么热就发文吹捧什么的博主通通不靠谱,

这类人一定要远离,远离。不然把你卖了还替他们数钱。
我永远只做一个板块,低位绩优抱团板块,

它们多年来没有发动过主升浪,
它们股价滞后于公司基本面N年未涨,
它们得到了机构们的认可后扎堆涌入,
它们在去年大跌中顽强抵抗逆势走出上升趋势表现王者气质,
它们在近两周中不惧市场调整突破多年底部正蓄势发动主升浪,
这类股自选有10来支,欢迎交流探讨!

2023-03-12 00:08

蛮有水平,不过我看到是说以前收益低时买了长期国债,现在利息上升,之前买的就亏了,其他银行应该也有这个问题,这样不是系统性问题了?

学习了

2023-03-11 23:52

转一下

2023-03-11 23:47

写得不错

2023-03-11 23:03

虽然知道舵主是赌客,倒也是个有性情追求胜利的赌客

2023-03-13 01:15

好文分享

2023-03-12 17:33

写的很好,很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