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R18标准正式冻结 促进5G-A再上新台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近日上海举行的3GPP RAN第104次会议上,3GPP正式宣布R18标准冻结。R18不仅是5G标准的第四版,也是面向5G-Advanced(5G-A)的第一个版本。业内指出,R18的冻结,首先为5G-A提供了第一个版本的国际标准,为有关各方丰富和发展5G-A技术和开发5G-A产品提供了根本依据;其次,R18的冻结,为运营商商用5G-A提供了新的标签,可以更好地构筑5G-A生态。5G-A被称为5.5G,是5G演进的新阶段。业界认为,5G-A是不断拓展5G能力边界、持续推动产业向6G演进的关键技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5G“下半场”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力点。

5G技术持续演进 “R”版本功能强化

从2018年6月开始,5G技术发展经历了R15、R16和R17三个标准版本,期间5G已在全球范围商用5年,取得了公认的成功。随着5G商用不断向纵深推进,更多用户需求、更多应用场景呼唤5G技术升级演进。R18作为5G-A第一个版本,承载着产业界“挖掘新价值,探索新领域,衔接下一代”的期望。

进一步完善本地组网能力。5G商用以来,边缘计算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面向垂直行业的网络能力。对行业应用的调研发现,有超过80%的企业需求场景都和边缘计算相关。这得益于其部署简单、增益明显(本地业务访问)的特点。而与之相关的5G LAN也成为R16中最为看好的现网引入特性之一。R18完善了边缘计算支持终端漫游接入、跨运营商的边缘计算服务器访问、共同边缘业务服务器选择等问题。可以说是持续解决边缘计算在部署和场景扩展中的难题。

利于探索AI在网络中的应用。在系统架构领域,R18有两个项目涉及AI在网络中的应用。一个项目是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的增强:通过学习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构建面向商用的数据隐私保护方案;在模型训练及推理阶段,使模型可以基于结果进行优化来提升模型分析准确性等。另一个项目是5G系统对AI和机器学习服务的支持:5G辅助提供AI和机器学习的模型分发、传递、训练,服务于多样化的应用,如视频和语音的识别、机器人的控制等。

深化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基于5G的新型卫星网络通信体制的研究和标准化是近年业界关注的热点。3GPP是所有涉及飞行物体所涉及的网络总称,包括卫星通信网络、高空平台系统、空对地网络以及无人飞行器等,具有距离远、移动快、覆盖广等特点。在组网架构上,R18采用3GPP蜂窝网协议和标准可以有效利用5G产业链与用户群,快速扩大天基网络的用户群体,从而摊薄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维护、推广的成本。

可以说,R18作为5G-A的第一个版本,既兼顾了现网部署的反馈,也为未来网络的演进谱写了序章。

5G-A重塑5G应用版图

R18的冻结进一步推进5G商用网络面向5G-A技术版本演进。R18标准进一步拓展5G 的应用场景,包括网联无人机、地空通信、虚拟/增强现实等。

网联无人机针对低空组网干扰大、信号杂乱、覆盖碎片化等问题,引入基于高度的测量机制和基于时间 / 距离的飞行轨迹空口更新上报机制,提高网联性能,助力发展低空经济;ATG(Air-To-Ground)针对航空通信超远覆盖、超高速率和空地干扰问题,制定新型相控阵天线射频架构、时频域补偿、基于位置的切换等标准方案,实现0盲区最大300km 覆盖距离、支持最高1200km/h飞行速率;针对虚拟/增强现实业务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高容量需求特点,通过跨层优化实现信息传输全局最优,使能高容量低延迟网络,降低终端功耗,加速沉浸式服务普及,催生行业新应用。

R18标准的正式冻结使得5G-A能够在应用领域绽放出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花朵。中国电信积极发挥“链长”职责,拓展5G新应用,推进社会迈向智能互联新时代。在湖北,中国电信联合长江通信管理局在长江航道武汉段完成新型5G-A基站感知能力试验;5G-A通感一体基站实现对船舶轨迹、航速实时感知,结果显示,侦测距离最大可达到1公里以上,识别精度最高至亚米级,为长江航道管理提供了更先进、更精准的科技手段;在南京江心洲区域,中国电信组建的低空感知连片网,以较小的感知资源消耗,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测距、测速、定位等感知能力,相继完成了目标探测、入侵检测、电子围栏、多站组网和多目标检测5大基础能力验证,助力低空经济创新与发展……

中国电信持续推进5G-A新技术,落地5G-A应用场景,致力于将5G-A关键技术方案推向各行各业,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面向未来,5G-A向6G演进

“无论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还是从技术进步的角度,5G-A阶段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6G前的必经之路。否则,在我们探索6G的过程中,不管是市场还是技术,我们的心态和脚步都不会那么踏实和笃定。”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表示。

当前,如何实现5G-A与6G的协调发展已成为运营商面临的重要课题。6G是对5G-A的技术增强和突破,对5G-A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展和升级,重点解决沉浸式通信、极高可靠低时延、超大规模连接、泛在连接、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六大场景问题。

可以说,R18 标准是为6G热身打前阵,5G-A/6G一体化推进,在应用创新、技术演进、产业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应用方面,5G-A/6G一体化推进有助于典型业务场景的需求连续性验证和应用高效协同创新。一体化推进5G-A和6G演进,一方面能充分利用5G市场和生态,为6G初期部署提供基础,降低创新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一体化的路线图和标准框架,可以确保不同版本下网络、业务的无缝协同,保障用户应用体验。

在技术方面,5G-A与6G的技术特性包含交叉与连续演进关系,决定5G-A/6G必须一体化推进才能实现演进方向一脉相承。5G-A是6G的前置探索,包含了6G部分愿景和关键技术;6G是5G-A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拓展通信行业的覆盖边界和应用边界。坚持5G-A/6G一体化推进,既可以提高5G网络能力,使得成熟稳定技术可以得到应用;也可以不断完善高可靠低时延技术、无线AI技术、通信感知一体等创新技术,这其中具备商用的部署应用,不具备商用的为未来6G部署积累经验。

在产业生态方面,5G-A/6G一体化推进有助于产业链复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当前5G产业链已经比较成熟,5G-A也逐步走向商用,形成了较强的端到端产业生态。产业链各环节积累了设计、制造、验证、运营维护等方面的丰富经验。这为6G产业的培育和成长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土壤。如果从零开始构建全新的6G产业链,成本投入极其巨大且风险很大,而5G-A和6G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平稳演进过渡,充分利用5G产业基础,也利于形成连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总之,R18是5G进入下半场的发令枪,5G将在赋能新领域、创造新价值、拥抱6G的道路上飞速前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技术和标准方面,我们应推动R19标准化,衔接6G提前布局R20;推进近期技术形成面向落地的技术方案,对于6G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可考虑提前在5G中引入,实现6G技术5G化。

(图片来源:摄图网)

END

0

向“通信信息报”投稿,请致信:txxxb2001@163.com,

稿件一经刊发,将根据文章质量,

提供千字200元-500元的稿酬。

其他合作、建议、新闻线索,

欢迎于微信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3365173。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智能手机年初产量增长 新技术助推行业开启复苏模式

● 网络沉迷现象频发 亟需各方协同共治

●从“王婆说媒”看流量经济 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专注做内容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