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5

$香港电视(01137)$ 

香港電視2019年業績報告簡析

本人持有香港電視股份,本文觀點及資料可能存在重大錯漏,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

香港現在這個網購行爲是比較少的,與中國、美國不同,網購佔整體消費總額就大概在單位數的水平吧,籠統的說的話有10%,但實際上這10%中有90%都是產生在國外的亞馬遜啊,或者國內的淘寶等知名網購平台。

實際產生在香港的話呢,就以香港電視爲主了。大概是這樣的,暫時她是香港絕對的龍頭,名義上的競爭對手有ztore, BIG BIG SHOP等。香港的整個零售消費市場的話呢。包括了商超、街市、汽車、藥物、化妝品、耐用品、衣服、電子產品、護理產品等等加起來,大概是4000億到4500億港元一年,這是總社會消費金額。

一直以來香港很難建立網購業務,原因就在於購物太方便了,隨便到樓下就買到東西,太方便了。然後任何想要建立起來網購業務的人呢,都會因為高昂的成本死在半路。租金(倉儲、線下體驗店)以及人工派送的費用,都可以說是天價水平。另外,要找到合適的龐大物流中心也不容易。

香港電視已經經營了五年了,現在也基本上克服以上的問題了。這五年來公司建立了三樣實質性的東西,成為他的護城河。

香港電視原來是打算從事電視內容製作的,沒想到牌照申請不成功,但卻因禍得福似的擁有一個30萬平尺的電視台基地,這個基地被改裝成了他們的貨倉,這種大型貨倉(除了大, 還要高)要在香港複製是一個比較大的難度。除了將軍澳這個,公司目前在香港的青衣、葵興和屯門還有3個貨倉。這四個貨倉(有一個是冷凍倉)的其中三個,都建立了自動揀貨系統,前後4年投資了超過2.5億元去建立起來的系統。這幾套系統目前一天能處理超過2萬單(自營店的單量為主),還有一期在建,完成之後每日訂單處理量就可以去到35000單。那這個解決了人員揀貨的問題。

那麼第二個護城河他們有自有的車隊,配送到戶的車隊大概有250輛貨車(負責公司大概八成的訂單,約兩成會外包)。每一輛自主的貨車有三個不同部份,主要是以溫度劃分,包括就常溫、冷溫和冰溫。自主的車隊確定了最後一里到戶的派貨能力,但這一部份也成為了公司的主要變動開支。只有在訂單量達到一個水平,才能把變動成本有效降低。

最後就是線下體驗店:O2O店,目前大概有64家,在O2O店以外,還有就是大概60個加盟商和流動提貨點,取貨點加起來120幾個,相對全面的覆蓋。這些取貨店為是降低派貨成本的關鍵。雖然說商業模式可能已經成功,但是如果變動成本控制不下來的話呢,公司就沒有所謂的經營槓桿,那這種商業模式就不算吸引,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目前香港電視在網上可以賣的產品已經超過32萬件。在一月份之前的每天在線的人數。是20萬人次左右,二月份因為疫情大家搶口罩一度去到了160萬人次(但事實是公司的系統、人員、物流、產品等都不足以應付,使得部份客戶的體驗感很差)。三月份回落到了60萬人次,目前觀察相對穩定些,也就是說,這一次的疫情對他的生意有非常強大的拉動。

物聚、人聚是網購商場最重要的關鍵,然後把購買的東西送到客戶手中是另一個關鍵,這些香港電視都在形成不可逆轉的趨勢和護城河,這是為什麼我們應該關注她的原因。還是沒有看到任何一個有效的挑戰者的出現,現在沒有,相信3年內都不會有。

港視的銷售模式大概就是有直營店和加盟店,後者賣貨港視來派貨(主要情況,實際還可以細分)。說說財務情況。直營產品的毛利在25%左右,那主要集中在所謂的超市產品,包括冰鮮產品。據管理層所說,商超產品就是用來吸引回頭客的,就是客戶天天都要這樣下單,然後配搭其他的產品。這一部分佔總的營業額大概在40%。那另外的60%呢,就是其他店家銷售的。那店家銷售的這一部分呢,現在香港已經有很多知名的店都進去了,總的數量在2800家以上。包括我們都熟知的任何的一個店名。這一部份的銷售公司會收取大約20%的佣金率。

公司目前還是虧損的,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幾個。第一個就是它的規模不夠大,第二個這個派送成本還是偏高,第三個固定成本還佔著一定比例。他的派送成本包括倉儲,派送人員,汽油等費用,這個可以算是變動成本吧,大概是GMV的15.2%。那已經是從幾年前的百分之三十、二十一直降到15.2%。估計今年會進一步下降,公司的目標是去到13.5%(達到EBITDA平衡時),其實去年12月已經降到了,大概是13.9%。樂觀估計今年或許可以降到13%或者以下。但就算降到11%,還是不夠,對於公司有什麼辦法把這個變動成本降得更低,是我們應該很注意的地方。

除了這個變動成本之外,還有一些固定成本,固定成本說起來不算多。大概加起來就是4.5億元,去年1.5億元廣告費用。總部開支,大概是三億元,這4.5億元就不大可能因為銷售增加而大幅增加了,尤其是廣告費用,這裏也有一個很大的文章。後面也可以說一說。

公司的投資價值有多大呢?目前香港有740萬人口。那麼如果我們按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人均網購年消費金額來算的話,可以有一個感覺。記憶所及,北京2016年的人均年網購消費額在2萬元人民幣以上(不保證正確),我們用保守的看,香港是740萬人口,假設每人的人均年度消費是1萬元的話呢。那麼這裏就有740億的市場,作為龍頭企業的香港電視,最終能取得多少市佔率呢?這個很讓人期待,2019年是27.7億元,2020年的目標是34億元(應該有上調的可能)。公司管理層曾經說過,5年左右的時間香港應該會有1000億元的網購市場,而這當中,公司應該還會是主導的地位。

現在的市場滲透率就只有香港電視自己在打開。但是過去幾年,他們雖然做得很辛苦,還真的給他們打開了這樣的一片天空。去年全年有823000人使用香港電視網購,等於說十個percent以上的香港成年人了。這個數據應該在今年的二月份跟三月份有大幅度的提升。一月份之前呢,就2020年1月份之前的四個月,每天人均瀏覽量,是20萬人以上,今年二月份大幅飆升之後,一度達到160萬人,但三月份應該降到60萬人以上,希望能保持穩定吧。

這裡順便聊一下廣告收入,每天有60萬人瀏覽,平均停留時間超過10分鐘,這個到底有多大的廣告收入潛力?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感覺還是值點錢的。這個月開始,我開始看到他已經在推它的廣告了。就是說她的商家,在這個平台上面啊,使用廣告。假以時日,或許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收入來源。

雖然這個在我來看已經不算最重要,但還是聊一聊吧,就是日訂單量。管理層已經說過,曾經說過也反復的確認,就前天業績會的時候也確認過。就是那個25000單的日單量是EBITDA的平衡點。去年的EBITDA Loss Rate (佔GMV)是8%。那如果這個假設有效的話,相信今年第一季度已經是扭虧(EBITDA)了。管理層表示目前經濟狀況難以預料,所以沒有上調全年GMV目標,維持在34億元的目標,給大家留了懸念。按照跟踪的數據,3月份的日單量應該會超過32000單,第一季應該會超過25000單。

一旦扭虧了,就不是燒錢的,不燒錢的話,這種網購平台的生意模式及估值空間是我要學習的地方。收入模式是多樣化,廣告收入是其中一個,然後另外一個的話,還有包括他準備推出的一張信用卡,跟花旗銀行合作的聯營信用卡。這個會是一個金融產品的收入嗎?

最後,公司的業務就目前世界經濟局面而言有一定反脆弱性,去年香港的事情推進了一年的獲客進度,今年的疫情再往前推進2年,未來經濟不好,零售消費品牌多了一個網購選擇。香港消費者的消費模式正在向網購發展的趨勢逐漸形成。在當前的世界環境下,暫時看還能有增長的企業應該很少。

全部讨论

2020-05-20 16:58

分析得挺好

2020-03-29 12:56

3月26日发布的2019全年业绩公告第30页面的此图表,已经清晰展示规模效益的变动趋势

2020-03-29 12:52

這樣説hktvmall股價應20元

2020-03-29 12:10

香港电视HKTVmall 市值仅有 GMV 1.5 倍, 严重低估

9988阿里巴巴市值 = (成交额GMV 3800亿 x 10倍) = 3.95万亿市值
700腾讯控股市值 =  (成交额GMV 3100亿 x 11倍) = 3.65万亿市值
1833平安好医生市值 =  (成交额GMV 50亿 x 15倍) = 754亿市值
241阿里健康市值 =  (成交额GMV 50亿 x 31倍) = 1583亿市值
1797新东方在线市值 =  (成交额GMV 6亿 x 46倍) = 281亿市值
1137香港电视HKTVmall市值 =  (成交额GMV 27.8亿 x 1.5倍)= 40 亿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