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tom528: 长期而言,人民币也需要国际化,目前开放国内金融机构外资控股(rmb本币业务)以及大量增发国债(提高货币规模),参与新一轮世界金融体系的构建。//@tom528:回复@鹰眼看风:QE最早其实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胡佛执政的美国大萧条时代出现的。并非日本。恰恰因为日本的犹豫不决,才花费了如此之久的时间走出困境。
降低债务负担的手段无非是财政紧缩,债务重组,债务货币化,财富转移。没有一种手段是行之有效的.和谐温柔的软着陆,取决于以上几种方式组合使用兼柔并济。作为日本而言,醒悟得太晚,行动得太迟。最终才走到了印钞QE。而对应的08年美国就迅速得采取了行动,其效果好过30年代的美国。
在30年代美国债务危机中,胡佛政府试图通过借助通缩性杠杆政策达到缩减债务的目的。期间债务的持续缩伴随着财政紧缩给经济造成了持续下行的巨大影响。最终只有通过签署相关法律的形式在维持金本位的前提下,授权美联储得到更大的印钞权,但同时也约束了美联储只能购买政府债券。这就是QE的原型。
从特征上看,美联储通过非常规性的、大量的印钞并购买资产是QE的两个显著特征。其结果是当美联储大量买入后,短期国债收益率快速回落,QE显著缓解了中长期国债市场的压力,同时激发了市场的乐观情绪。
在债务危机时刻,作为决策者更多的担忧是在财政赤字和财政收入紧缩的维度,而往往忽视了单纯的通过削减支出,其实在去杠杆过程中就是双刃剑。财政的支出,对应的就是很多居民和企业部门的收入。支出消减了,收入也同样减少。因此,过度依赖通缩性手段,最后的结果通过是被倒逼走到更为激进的地步。
因此,如何实现有效且温和的去杠杆化,维系一个动态稳定的局面实现软着陆,核心在于一方面提供足够的经济刺激,同时还要确保GDP确保名义增长率高于名义利率。而QE作为一个强心针,其实也是过于极端的。就如同当下的美国,从ICU直接走到了KTV。
引用:
2024-04-27 20:13
原帖已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