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电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62回复:189喜欢:350

1、增量和存量的关系

截至2023/11月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28.5亿千瓦,同比增长13.6%,是过去10年增速最高的年份。作为无差异产品,供给端的显著增长,是我们现在还能享受低电价的基础。

其中光伏装机容量达到5.6亿千瓦,同比增长50%,当年增加量1.7亿千瓦,已经成为我国装机容量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的电力。风电装机容量4.1亿千瓦,同比增长17.6%,当年增加4700万千瓦。

规划是要到2030年前风光装机容量要达到12亿千瓦,现在已经干到了9.7亿千瓦,照着现在这个增速,明年应该就差不多能达到2030的目标。

按照光伏1200小时、风电2500小时计算,去年新增的风光电能够提供3200亿度增量电量供给。不过呢,去年的需求端预计增量是6%,也就是6000亿度电的水平。

因此,尽管风光点装机量增速迅猛,但目前距离覆盖需求端的增量需求仍然有不小的缺口,而这个缺口需要火电来补充。

去年火电、水电和核电的装机容量分别增长4600万、800万和100万千瓦,能够提供电力增量分别为1800亿、240亿和80亿度。

在满足增量需求上,火电是仅次于光伏。

不少朋友没有分清楚存量和增量的关系,高估了光伏对火电的替代,至少从目前看火电和风光电都在增量中获益,还没有到存量替代的阶段。

上图是过去10年火电的装机容量和增速,虽然子2018年增速下了一个台阶,但仍然保持每年4000-5000万的增量。长期跟踪神华的朋友应该感觉到这几年神华的火电站在不停的建,自有煤炭资源消耗也是越来越多。

2、电力需求结构

先宏观对比几个经济体的情况:

我国2022年GDP大约18万亿美元,消耗电力约8.6万亿度,单位GDP耗电量约0.48。

同期美国GDP为25.4万亿,消耗电力约4万亿度,单位GDP耗电量约0.16,是中国的1/3。

同期日本GDP为4.2万亿美元,消耗电力1万亿度,单位GDP耗电量约0.24,是我国的1/2。

我们的单位耗能是比较高。一方面是我们作为世界制造中心,在产业链的结构承担了低价值和高耗能的产业。另外一方面是我们的GDP结构中基建等投资占比比较高,这类GDP的单位耗能高。

以2022年1-7月为例,当期耗电4.9万亿度,其中第二产业耗电3.25万亿,占比66%,占比远高于发达经济体。

其中制造业耗电2.43万亿度,而这里面四大高耗能产业用电1.33万亿,占比超过55%;高技术及装备制造耗电0.52万亿,占比21%;消费品耗电0.3万亿,占比13%;其他制造占比11%。

四个高耗能产业为化工、建材、黑色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和有色冶炼的未来或许会有争议,但建材和黑色冶炼这块,不包含出口的情况下需求已经达峰。

高技术及装备耗电主要是汽车制造和光伏制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不会变化,未来在出口上也会有优势。光伏这几年装机增速快,需求也快,耗电量增长也是可见的。

只是高技术及装备的增量可以抵消未来高耗能产业的下滑吗?我略持悲观态度。

不少人认为电动车的增长会提高居民用电量。我国私家车的保有量2亿多辆,电动车百公里耗电量约15度,按照每年1万公里的平均里程计算,即便全部换成电车也不过3000亿度,在我国的用电量中占比只有3%。

拍个脑壳,二产用电会先于用电总量达峰,考虑到个人对于基建和地产的悲观预期,猜测第二产业用电会在2025-2026年达峰。

欢迎打脸。

3、当电力过剩

在用户侧,电力是无差别的商品,用户不会在意发电的主体是光伏还是火电,只要能够用便宜的价格获取稳定可控的电力就行。

我们的电力在最近20多年,大多时间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如果未来需求不景,而供给端持续资本支出上产能,谁是首先被去掉的产能?

是高成本且存在环境问题的火电吗?可能答案没有这么简单。

我们现在的能源,包括风、光、水,大多是基于用户侧的煤电电价作为基准电价。当电力过剩,火电的价格必然也是要下跌的,当火电价格下跌,风光水的上网电价也会同步下跌。

价格是一个方面。

我们国家用电侧主要集中在东南,而风光水的供电侧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当电力过剩,在同等价格下用电侧还会考虑保持向西北和西南的购买量吗?尤其是某些不稳定可控的电力。

毕竟,本地供给和消纳的火电,能够给当地带来税收、就业、GDP,而环境在当地ZF的KPI里的重要度显然不如前面几个的权重高。

这种情况雅砻江碰到过。雅中直流的落地端是有一定抵触的,因为浩吉铁路的开通可以解决当地的煤炭需求问题,2014年确定的项目直到2019年才落地。

电力紧张时,水电是各地争抢的香饽饽,就像这两年的乌白电站一样。而一旦电力过剩,谁来买单呢?

电力并不是特别容易储存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也没啥弹性,并不是说高价就用的少,低价就用的多,无法通过降价消耗富余产能。

只能停止新建产能的资本开支,现有产能弃水、弃风、弃光,直到供需达到新的平衡,再直到下一次缺电开始,周而复始。

一点随想,不一定对。在供需紧平衡时讲产能风险,并唱空自己持有的标的,也算是“奇葩”了,还求轻喷。

精彩讨论

MA20002-19 15:20

提醒一下自己:2015年我们几个公共事业研究员从国投电力大楼
调研出来,我们说要好像算来算去空间没有了,要不要看看煤炭,但是我们几个都沉默不语,后面就是降电价一系列事情就出来,这个事情就忘记了,这是很懊悔的事情,2015后那几年实际上是火电大投产(ROE高谁不投产),后面日子都很不好过,2022年更是亏惨了。除了不要成本的水电,其他任何行业,过的太好,都要时刻小心着。本质无差异化的行业,成本便宜便宜便宜,比什么都重要,永远要最后一个倒下。

真的是韭菜阿01-06 20:29

这个问题,在小群里讨论了大半年了,容量饱和,发电资产劣质化,这些未来都是一定会发生的,但是这些其实都不需要担心,唯一需要做的是降低度电成本
因为当能源价格足够便宜的时候,对老能源的替代,新的需求会被催生(不是单纯的并网发电),这些量,光伏风电吃几十年都吃不完的
你可以看几个光伏风电的企业都在干的事情,拼命压成本,制氢,转甲醇,转氨,这些都是因为企业层面其实老早已经看到了你说的问题,也知道未来的方向和应对的办法
$明阳智能(SH601615)$ $隆基绿能(SH601012)$ $通威股份(SH600438)$

余生的江湖02-21 11:38

火电阻碍了新能源的步伐?这两年要是没火电早就不是这个电价了。

余生的江湖02-21 08:21

理是这么个理。
不过资产的“轻”和“重”只是会计准则导致的差异而已,所有过剩的行业去产能的过程都非常痛苦。当年千团大战、打车大战,过去几年的生鲜团购,毁灭的资本也不少。
当然,不少“轻资产”的企业,那些没有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比如品牌、专利、用户等,作为护城河限制了行业的供给。

MA20002-07 13:15

思考维度很高。

全部讨论

02-07 17:56

很好的文章,感谢。
关于电力过剩方面,和你的看法有点差异:现在谈电力过剩还比较早,人类消耗的能源有很多形势,用那种形势取决于能源价格和科技水平,只要获得电力的价格足够低廉,未来就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此外,未来我们个人除了现实世界的能源消耗,还有在虚拟世界里对电力的消耗。能源成本的量变会带来质变。
在这个能源变革的过程中,不同阶段性发生的情况会有不同,但记住一点:稀缺的总会昂贵一些。

02-07 14:36

按理说23年地产开工已经比之前大打折扣,为什么用电量还能保持6%的增幅?是22年低基数的原因,还是地产下游需求的拖尾现象?亦或是大数据AI以及生活电量的提升?还有新能源光伏点电动车的高速发展?不管怎么说,24年,电量这块要密切关注三个方面,一是23年火风光的高速扩容,叠加24年房地产下游产业链的疲弱;二是22年天气原因,导致去年特别是上半年水电几个大库出力严重削弱,煤电因此增发;三是23年的高基数,24年能不能持续上年增幅。有鉴于此,我已经建了相当一部分电力仓位,尤其是火电。$长江电力(SH600900)$ $大唐新能源(01798)$ $福能股份(SH600483)$

02-07 13:22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

01-10 00:02

你说的没错、所以我就对那些大基地的无感、沿海宁可用自己高成本的绿电也不太喜欢接纳大基地的、毕竟税收就业GdP呢、当年三峡的水电都没人要、那还是电力紧张的时候只有浙江要了

首先,便宜的能源永远都会稀缺。其次,还是要考虑出口的,尤其是目前出口到第三世界的占比越来越高,东南亚的出口已经超过美国了。最后,电力何时达峰是个很难预测的东西,美国这么多年的用电量都是波动上升的,毕竟每个人都想追求更好的生活,这需要更多的电。

01-06 18:53

持有动力煤,就买入火电,持有焦煤就买入钢铁

01-06 18:46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

居安思危,这个帖子优秀

如果要发展高科技和享受高品质生活,长远看,电力的需求肯定会持续增加。

02-20 22:42

按国家政策应该是要优先消纳水风光核,但是上网电价估计要降啊,火电就是基准,有了容量电价火电价格应该是要往下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