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点理论思维模型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何谓断裂点理论

断裂点理论,指的是工程学中会设计一些保护机制,用小的损失去防止大的损失。如电路系统中的保险丝,又被称作“熔断体”,即在整个电路系统中,若电路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伴随着电流不断升高,保险丝自身会熔断切断电流,继而保护整个电路系统的安全。再比如压力系统中的爆破片,又被称作“防爆片”,即在整个压力系统中,若压力过大或者温度过高时,爆破片自身断裂,通过其断裂来给整个系统泄压,泄压后整个系统被迫停止运行,继而保护整个压力系统。

综上,所谓断裂点理论,指的是在系统内设置一种保护机制,当系统内的某个值,如压力、温度、电流等超标到将损坏整个系统时,系统内的断裂装置开始断裂,用小装置的损失来防止整个系统大的损失。

二、何谓断裂点理论思维模型

所谓断裂点理论思维模型,就是将断裂点理论应用到解决问题上。在解决问题、做决策时,要运用断裂点理论,即提前预留措施防范系统风险,提高系统的反脆弱性,就是说用一个很小的可以承受的损失去,避免无法承受的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或者为系统问题的解决赢得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确保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三、断裂点理论思维模型案例

1、股市中的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又叫自动停盘机制,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是指为控制股票、期货或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风险,为其单日价格波动幅度规定区间限制,一旦成交价触及区间上下限,交易则自动中断一段时间(“即熔断”),或就此“躺平”而不得超过上限或下限(“熔而不断”)。狭义则专指指数期货的“熔断”。之所以叫“熔断”,是因为这一机制的原理和电路保险丝类似,一旦电流异常,保险丝会自动熔断以免电器受损。而金融交易中的“熔断机制”,其作用同样是避免金融交易产品价格波动过度,给市场一定时间的冷静期,向投资者警示风险,并为有关方面采取相关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措施赢得时间和机会。

2、 小病不断,大病不犯

老话说:小病不断,大病不犯!其实是有一点点道理的,这就是我们身体的一种断裂点机制。即通过小病告诉我们,整个健康系统出现了问题。人之所以会生病,基本上是因为人体长期所处的环境不佳,自身的饮食、作息习惯不好或是长期处于焦虑、郁闷等精神压力下,滥用药物、外伤以及病毒感染等等不良因素对人体造成了伤害。

当一个人出现了小病,如感冒或者哪个部位不舒服,这其实是身体在给我们发送信号,告诉我们自身健康系统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反思,是什么行为导致的?

是饮食、还是作息习惯导致的?是精神压力,还是不良环境导致的?通过反思,找到根源,继而从根源上进行调整!如果是饮食上出现了问题,如碳水化合物吃的太大了,饮食不规律,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调整,继而制止了自身健康系统的恶化,从而让身体更健康,大病也就无处起了。

4、 启 发

我们知道断裂点理论是一种保护机制,通过小损失来防止系统大损失。我们该如何更好的运用该模型呢?以下谈两点我的启发:一是给系统设置断裂点。设置断裂点,对于工作、生活、学习也许是一个提醒事项,如当……发生时,我们就……。我一直强调,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一下做这个,过一阵做那个,再过一阵又做另一个……如此很多年过去了,你将一事无成。因为所有的成功都是聚焦、专注、积累的结果!也许年轻时我们可以去多尝试、多试错,所以常说刚毕业五年是可以经常换工作的,通过换、试,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领域,但是五年以后就该停下来了,这里的毕业五年就是一个断裂点。

二是断裂点损失时,要反思,调整系统。断裂点出现,是系统提示其存有问题。这时我们就需要检查系统,反思行为,找出问题起源。生活中,我觉得犯错、被批评是一个非常好的断裂点。

正所谓,从错误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然生活中,我们经常不接受批评,跟对方争辩或者是“态度端正、屡教不改”!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对批评有误解,认为对方就是针对我!朱熹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生活中、工作上当被人批评时,别去争辩,自己静下来反思下,自己是否存有问题,如果真的有问题,那我们改;如果是被别人误解了,那就以后找机会说清楚。记住,犯错、被批评是我们成长、变得更好的一个断裂点。

5、 最后

断裂点理论思维模型,一个提醒我们思考、提前预留措施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思维模型。给系统设置断裂点;断裂点损失时,要反思,调整系统是利用好断裂点理论思维模型的关键。$涪陵榨菜(SZ00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