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新宝股份和小家电的十三个关键问题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30喜欢:50

感谢球友@稳健投资者8173 的提示,让我注意到这家公司

(1)公司过去10年ROE>15%且稳定吗?

新宝股份2013上市,正好满10年,这10年里,ROE稳定得令我非常意外。

可以看到,公司上市后,有4次ROE轻微的下降,都是在融资后,2013年首发募集7个亿,2017年定增9亿,2021年定增9个亿,这三个时间点后,ROE有稍微的摊薄,其余的绝大部分时间,ROE都是13%以上,接近15%的优秀水平。

一家制造小家电的企业,能够在连续十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且保持较高的ROE,十分令人敬佩!

(2)凭什么能保持长期较高且稳定的ROE?其竞争优势未来能保持吗?

小家电竞争非常激烈,2013年新宝股份上市的时候,招股书中列出了当时的5个主要国内竞争对手:美的、九阳、闽灿坤德豪润达、伊立浦、现在德豪处于退市边缘,闽灿坤和伊立浦已经倒闭,只有美的和九阳依旧稳健发展,不到十年,50%的的淘汰率,市场竞争真是非常之激烈可见一斑。

新宝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尤其还是有美的这样的巨无霸亲自下场,贴脸竞争,居然能够杀出重围,脱颖而出,真是不可思议。

新宝海外业务主要是做OEM代工,为海外的大品牌打工,国内花了12个亿收购摩飞品牌,加上其余4个品牌,做内销。

从未海外代工,到创立自己的品牌,这是大多数外向制造业的常规路径,但能做成功的非常少,为什么新宝能够做得这么成功呢?

以下资料摘自招股书和交流纪要

(1)成本转移优势

公司为小家电行业出口龙头企业,能够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与客户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关系。公司建立了以 ERP 系统为支撑的“订单报价系统”,在准确核算订单成本的基础上,将汇率、原材料、人力成本和出口退税等影响因素体现在产品报价上,通过“客户和订单筛选”和“报价转移成本”两方面的结合,最终实现新增成本向下游客户的转移。在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和出口退税率调整的背景下,公司保持了稳定的盈利水平,体现了较强的成本转移能力。

(2)规模化采购优势

公司目前具有年产小家电 6,000 万台左右的产能(注:2023年产能已经高达1.5亿台),在原材料、外购件的采购上的规模经济效应明显,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招股书)

公司订单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OEM/0DM 订单就有很多SKU,20 多个大类,超过 2,000 个型号。其中多个品类产品,连续多年出口量排名前列。公司有这个天然条件,通过 20 多年改造,慢慢形成专业的生产线、分层级的产品线专业工厂,比如咖啡机根据不同 SKU、不同客户需求可分成五个独立的工厂生产。包括产品开发开始实行模块标准化,在生产上用了多元化工作站组合,它的目标就是能够满足很多 SKU 的柔性生产,数量、单量不用很多,可以给到客户自由选择。这是公司一路打造过来的能力,也因为这种能力让公司在 OEM/0DM领域越做越强。(2020.4.27投资者交流纪要)

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公司产品线丰富,能够满足客商的一站式采购需求;产业配套完善、成本控制能力强;研发创新能力突出、新产品实现速度快(2021.3.8投资者交流纪要)

早在2013年上市的时候,新宝已经成为小家电出口的第一名,公司为中国最大的电热水壶、电热咖啡机、搅拌机、多士炉四类产品的出口商,第二大面包机出口商。

公司主要品类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 10%-15%之间,其中咖啡机占比近 40%。(2019.11.5)

公司在 OEM/ODM 商业模式带动下,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公司通过对咖啡机产品和渠道的沉淀、产品线的丰富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度研究,积累了坚实的产品能力,Barsetto(百胜图)近年来逐步过渡到2C(To-Customer)模式(2023.6.13投资者交流纪要)

概括起来,公司采取在海内和国外采取完全不同的竞争策略。

对于海外市场,凭借自己的最大生产规模和完备产业链,为品牌商提供“一揽子”采购,最重要的是,公司具备很好的议价权,能够转移成本压力。

公司海外业务2013年毛利维持在16%,一直非常稳定,到2023年,毛利率居然提高到了20%,这真是实打实的有相当的议价权。

对于国内市场,收购摩飞,打造品牌,聚焦少量SKU,避免同质化竞争。

公司对国内自主品牌新品类拓展相对谨慎。公司认为有创新技

术、竞争力强的产品才能使品牌保持活力,因此公司对自主品牌产

品的品类、SKU 的策略是少而精,为产品注入创新技术,避免过于

同质化的竞争,夯实品牌价值。(2023.5.4投资者交流纪要)

从10年的发展来看,这套打法非常管用,新宝上市十年,净利润年化+17%,非常漂亮的成长股。

那么,新宝这样的竞争优势未来能够保持呢?

对于海外市场的客户,关键是能否找到替代新宝这样规模大、质量好、价格低的产能的企业,这就需要全产业链的迁移,在可见的未来十年内,几乎看不到有其他国家有全产业链的潜质。海外市场优势能够保持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增长迅速的国内市场,关键是其品牌和产品竞争力能够击败竞争对手,能否继续扩大销售规模?

我对国内市场有大大的问号,当下国内市场如此激烈的竞争,网红品牌层出不穷,国内销售放缓的可能性不小。

(3)PE值是否低较低?股价为什么被打压?

2023年净利润9.7亿,当下总市值140亿,静态市盈率不到15。

股价被打压的主要原因有:

1.2022年业绩下降,2023年仍旧没有突破2021年高点(150亿营收,11亿净利润)

2.A股低迷。

(4)资产中是否包含商誉和大量对外投资?

截止2024年Q1,139亿总资产中,商誉和股权投资可以忽略不计,但无形资产高达19亿,占净资产的24%,数额不小,

无形资产中最主要的是对摩飞品牌的收购,这个自称始于1936年,90%的英国家庭都在用的洋牌子,是不是值这么多钱,我有深深的疑虑,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洋牌子的光环,在消费者心理的分量越来越弱了,摩飞2023年估计也就15亿上下的收入。

(5)过去十年利润和分红情况?现金流是否健康?

过去十年,累计净利润65.6亿,累计现金流115亿,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为1.7:1,公司的经营回款非常良好。

上市十年里,累计分红27.8亿,占净利润42%,非常不错,剩余58%的留存收益,ROE并没有显著降低,取得了显著的复利增长。

从过去十年的数据来看,这是一家不可多得的成长股。

(6)利润率如何?费用情况如何?

公司海外业务2013年毛利维持在16%,一直非常稳定,到2023年,毛利率居然提高到了20%,这样的变化,证明公司确实有较强的成本转移能力,对海外客户有相当的议价权。

可以拿九阳股份做简单对比,九阳海外业务有22亿,相当于新宝1/5,但是仅有8%的毛利,几乎是赔本的买卖。由此可以看出新宝海外业务多么厉害。

新宝的国内业务毛利约为30%—40%之间波动,但是费用也较高,并不怎么赚钱。

销售费高达5.8个亿,占国内营收的15%左右,占比不小,最主要的费用是广告费用占1/2,国内的电商渠道非常真不低,营销竞争太激烈了。

研发费用同样高达5.5亿,研发人员高达2400多人,这同样是不低。

令我震惊的是,公司居然有员工3.3万人,且高中以下学历高达2.5万人,占比75%,企业里的人3/4的员工都是没有读过大学的,这样的制造业真是为学历低的当地人民提供就业岗位,是造福一方的企业啊。

(7)负债水平如何?管理层使用现金能力如何?

2024年一季报,总资产139亿,负债60亿,负债率43%,负债率较一般的制造业要低一些,上市后在2017年和2021年两次定增,加上首发,累计融资26亿,有效降低了负债水平。

有息负债9亿,账上现金35个亿,现金非常充足,如此巨量的资金,不可能有偿债风险,但现金的使用效率有降低的风险,公司近期也没有大型的投资项目,账上的巨量现金很明显压低了ROE。

这么多的钱,要么继续投出去,要么通过分红和回购还给投资者,但企业却花13个亿买了个空壳洋牌子,真是令人扼腕。

从企业最近3年的动作来看,回购和分红逐年在扩大,是个好迹象。

(8)过去10年股票的最高和最低价是多少?股价下跌风险如何?上涨潜力如何?

最低价为6.6元(2018.10),最高价为57元(2021.1),2年半涨了9倍,制造业凶猛的戴维斯双击能力,在新宝股份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目前价格17元,股价从2021年最高点57元波浪式下跌3年半,最低跌至10.8元(2024.2),PE和PB都处于十年内的最低区间,10%以下。

我认为,当下股价继续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较低,上涨潜力未知。

(9)所在行业如何?

小家电是一般指功率和体积都较小的家电,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家电产品。小家电按应用方向可划分厨房小家电、生活小家电等。其中厨房小家电包括电热饭盒、电磁炉、豆浆机、电饼铛等,生活小家电包括加湿器、除湿器等。

小家电行业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没有周期性,只和当地的收入水平相关,2019年中国家庭小家电保有量每户 10 种以下,远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每户 30种的保有量水平(注:小熊招股书)

从目前我国公开数据可观察到,适婚人群婚育年龄不断延迟,家庭户均人口预计后期仍然会呈现下滑趋势。单身、不婚、家庭小型化等现象的不断加重带来更多小型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注:小熊2023财报)

二是绝大部分销售都是在线上完成。2023 年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国内小家电行业线上销售占比已超 75%,比重进一步增大,电商平台已然成为小家电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注:2023九阳股份年报)

三是竞争极为激烈。2013年新宝上市时,5个主要的竞争对手,已经有3个倒闭,与此同时,新的竞争对手层出不穷,苏泊尔科沃斯小熊电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品牌继续激烈竞争。

四是新兴功能类的小家电层出不穷,如即热饮水机、多功能锅、微压电饭煲、无雾加湿器、高速电吹风及电动牙刷等,此类小家电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成为小家电企业的新竞争领域。

(10)竞争对手的状况如何?是不是不如竞争对手?

目前小家电主要的竞争对手有苏泊尔九阳股份小熊电器,主要的战场分为海外和国内市场,两个战场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势。

海外市场就是为国外品牌商代工(OEM),新宝股份十年来一直海外代工的领头羊和霸主,营收力压近国内巨头苏泊尔,海外业务规模接近苏泊尔的两倍,这也充分说明了新宝股份议价能力的底气所在,也解释为何其海外业务的毛利率如此稳定。

国内市场则是群雄混战,乱成一锅粥,新宝股份小熊电器规模接近,但新宝品牌的知名度、营收都远远低于苏泊尔和九阳,还有大品牌商如美的、海尔不断觊觎小家电市场,国内竞争非常激烈。

过去十年,新宝在国内营收复合增长率年化高达+27%,但是近几年增长明显变得缓慢,国内竞争烈度太大了,九阳近几年营收不断缩减,很可能有掉队的危险。

新宝股份为了把内销搞起来,2023年花了13个亿的巨资(超过年利润),购买了英国的品牌Morphy Richards(摩飞),据说该品牌1936年成立,90%的英国家庭都用这个品牌,公司目前内销自主品牌业务采取“2+3”运作模式:两个全域品牌 Morphy Richards(摩飞)和 Donlim(东菱),三个主要专业品牌咖啡机品牌 Barsetto(百胜图)、茶电器品牌鸣盏及个护美容电器品牌 GEVILAN(歌岚)。

这笔巨资收购,现在看来并不明智,摩飞品牌规模大约在15亿左右,增长已经陷入停滞。

(11)内部人持有多少股票?近年来回购、分红和大股东增持情况?

郭家父子通过几家合伙企业,控制了公司66%的控股权,上市以来,基本没有进行减持操作,这一点令人敬佩。郭董很会利用二级市场,21年以38元的高价增发定增9个亿,成功让十几家基金亏得一塌糊涂。

从2013年到2023年,新宝累计分红27.8,占净利润42%,比大多数公司强得多。

2021年至今,共进行两次回购,累计2个亿左右,均注销处理,这一点真是干得漂亮,比绝大多数私营公司都强。

(12)主要的问题和风险

1.最大的风险:国内营收起不来,2020年的摩飞品牌做得风生水起,当年国内销售15亿,但是当新宝花了13亿把摩飞买下来之后,就一年不如一年,到2022年营收还不到15亿,增长陷入停滞,大家都往一个赛道里跑的时候,结果必然如此。当下38亿的体量也不小,要想继续增长,非常之艰难。

但庆幸的是海外市场龙头老大的基本盘是比较稳定的,这也是新宝底气的基本盘和关键所在。

2.公司治理风险极大。“上阵父子兵”,哥哥郭董带着弟弟郭副董,和父亲一起控制超过66%的股权,公司没有制衡作用的二股东,公司治理结构是极为典型的家族企业,企业治理风险较大。所以必须要严格控制仓位。

3.大股东乱投资,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风险。公司上市以来累计融资约26个亿,但是买了一个摩飞的牌子,居然就花了13个亿,进入英国人的口袋里,这个假洋牌子能不能打开国内销路,目前仍存在很大的疑问,这充分说明,私人老板做决策都是拍脑袋,如此的草率,现在账上还有34个亿的现金,这么多的资金如何利用,管理层似乎现在没有想好。

(13)理想买入估值和股价(15.7元)

因为新宝过去十年具备稳定的毛利率和持续上扬的ROE ,2020年至2023年,毛估估平均利润10个亿。

2024年一季度,账上现金+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有息负债=26亿。

摩飞品牌占了无形资产13亿,我个人将其减值至3个亿。

买入市值=10*10+26+3=129亿,买入价15.7元。

2024.5.9 山东潍坊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汇编室05-31 00:16

摩飞的电器好用吗?不好意思,我确实从来没有听说过

汇编室05-09 10:44

你听说过摩飞锅?

全部讨论

有点意思,关注下。想不到摩飞锅居然是他们家的

05-09 12:08

摩飞恰恰是亮点啊!不然 21 年怎么可能涨 9 倍

我去 摩飞竟然是它的?看来要关注了 绝对好东西 身边很多人都用 竟然说买这个牌子不值

请教下哈,文中的估值部分10*10是指今年的净利润10亿,估值给10倍吗?

05-09 10:55

摩飞是之前品牌使用权要到期了,而国内摩飞品牌是公司运营出的,并且有过爆款产品,如果不买新品牌没有孕育出的话,对国内市场是有一定压力的。

厉害

05-23 19:49

新宝股份

05-11 14:06

“股价被打压的主要原因有:
1.2022年业绩下降,2023年仍旧没有突破2021年高点(150亿营收,11亿净利润)”
2023年扣非9.96亿已经超过2020年。营收利润已经4年每增长了,所以估值不高

现价比买入价也高不了多少

学起来,看看这次能不能跟着汇总捡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