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二波疫情的一些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0

今日欧美疫情的严重性,我想基本没人能比较准确地预见到,尤其是意大利等国家的崩溃。由于身在国外,不得不重新经历国内同胞已经经历过的这个阶段:感染数字飙升、拐点不明的不确定性让人心神不宁、各种传言满天飞舞,以及在网络上被放大的地图隔阂、偏见、甚至对立。事已至此,连很多专家都帮不上忙的事情,我不觉得个人的批评或建议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在此复盘一下个人的最近一些反思,尽量不涉及太大格局的东西、尽量不涉及价值评判,主要为整理记录思路,也许对个人生活或投资方面有点用。

一、海外的一些情况

从死亡率排序,大致为:意大利、伊朗、西班牙、英国、湖北、法国等等。美国从绝对人数看非常高(>3万,3月23日),但由于大量地检测,病死率下降到了1.2%(但值得注意的是华盛顿州仍然高达 5.2%)。

前面分析过,病死率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数据,因为分子(病死人数)基本是准确的——网上读到的意大利的新闻中有一个细节可以作为旁证,即是病死后才得到确诊结果的人,也算入了病死人数中。因此,即使分母(确诊人数)由于检测能力和检测覆盖范围的不足,误差极大,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分析病死率、并对不同国家地区进行横向比较,得到死亡人数信息、估算检测信息、医疗负载的信息,等等。

——因此,即使不去看骇人听闻的新闻,从这简单的几个数字,就直接可以看出意大利在重演湖北或武汉的一小片段历史。


在诸多防控措施之中,大量地检测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不但因为可以更快地发现病患,而且可以更透明地向公众公布出疫情发展的现状,这是避免恐慌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欧美无法照搬中国防控措施的现实考虑下(不太可能大范围强制隔离、缺乏足够检测等),个人认为最适合欧美国家的做法是基于分级诊疗的基础尽量地进行大量检测。在大半个月前美国还没有广泛检测的时候,我看到新闻里对很多人的采访,不管是专家还是路人,都提到“不确定性”(uncertainty)是大家恐惧的其中一个来源。

目前,对于检测,经部分议员的努力,美国已经全部免费,但检测标准各州不同,大致来说都需要经过医生初筛,优先满足有强需求人群(症状较重或有旅行史)。从检测数字来看,全美国检测了228216人,确诊31888人(14%);纽约州检测61401人,确诊15168人(24.7%);华盛顿州检测27121人,确诊1793人(6.6%);加州检测12835人,确诊1531人(11.9%);很多州的阳性/检测比例大概都在10%或以下(网页链接)。从这几个数字看检测能力基本不算太大的问题,希望后续能更加高效覆盖疑似人群。夏威夷的检测标准是 (a) 对有显著新冠对应症状(咳嗽、气短、发烧)的人群进行检测(例如网页链接);(b) 作为补充,在部分有流感症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进行检测。夏威夷州长昨天刚刚宣布,任何进入本州的人,不管是访客还是居民,都要进行14天自我隔离。

补充一个细节,部分医院在户外设置帐篷检测点,需要检测的人开车路过,不下车,由检测人员完成检测工作后直接开车离开(如下图)。这是避免影响医院内部环境的一个方法。网页链接


二、为何对海外严重情况大大低估

(1)可能是亚洲国家的疫情没有导致特别大范围的医疗灾难,虽然出现了钻石公主号、韩国群体传播等局部的爆发情况,但除中国之外,韩国、日本、新加坡等等,虽然举措各不相同,但2月份的这第一波疫情并没有导致哪个国家地区全面失控。因此,可能包括我在内的部分人,在无意识地推演中认为,欧美也至多不过重演日本韩国的情况。

(2)中外体质不同,东西文化不同,笼统地说大家都知道;在面对和处理某些问题方面,集体体质有着巨大优势,我当然也早就明白。事实上我从来都不认为美国或欧洲的官僚们会一步到位地快速响应——决策链条的过长,小政府的有限权限,已经决定了他们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错一步改一步。但事实可能表明,这种所谓笼统的认知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可能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现实就像一副散乱的拼图,没有包装盒和说明书,我一眼看去,只能看出它是由那些颜色构成的,但如果没有付出大量的观察猜想、动手试错,步步积累,我不可能获知它完整的信息。

(3)我们既不是医疗专业人士A、也不是政府官员B——连我国的AB都不能完全了解我国的情况——因而我亦不可能完全了解中国的情况、更不可能了解国外的情况,也远远谈不上对这种复杂情况有什么“准确估计”。经此梳理,起码明确了一点:我知道自己不知道。



三、关于预测与决策

基于现实状况作出预测和决策,是投资者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市场的变化往往领先于现实的变化。在拐点没出现的时候谈拐点,也是不得已为之,但任何的逻辑都需要动态进行更新,也不能拿“模糊的正确”作为借口。冯柳有一句话:市场下跌时,首先要做的是理解下跌的逻辑。该抄的底要抄,但前提是预案清晰保证自己能一直活下去,而不能仅仅因为市场犯傻就义无反顾。毕竟傻子的共识也是共识,如果没有理解傻子的共识,那我也只不过比傻子强一丢丢罢了——搞不好自己也是傻子(2020/2/3)。

做过科研和数据分析的人都应该清楚,模型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大多数模型都是错的。研究模型都是为了接近现实、提供研究思路,而精确性和确定性都远远达不到指导现实的程度。科学家不为研究的对错负责,更无法为有可能产生的舆论效果负责。我们很多股票投资者说的疫情拐点,与其说是一种预测,不如说是一种希望。我们讨论医学,和一个普通上班族讨论股票技术分析,没有本质区别。

个人最近是重仓扛过了这一波暴跌。一二月份过分关注疫情本身,同时市场的强势可能使我有点麻木,没有过多思考对持仓的具体影响;从来没有做过对冲也基本放弃了这条思路(持仓一点黄金的效果也被证伪)。但我的底线是不上杠杆,因为没人能保证在我的投资期限内(比如10-20年)不出现任何形式的巨幅震荡对本金的破坏。我也不认为现在的自己能驾驭任何形式的衍生品去裸多裸空——在我的认知中那长期来看也是零和博弈。事实上这一次最受伤的是很多上杠杆的投资者,在盘中看着一些港股标的暴跌暴涨,其实我们知道那确确实实是很多被迫平仓抛出的带血筹码在易主;很多融资的人都是有一定资产的、高水平的投资者,我对杠杆这个工具本身是中性的看法,但目睹这么多玩刀的高手不慎割伤自己,还是在感到遗憾的同时警醒自己永远要敬畏黑天鹅。

话说回来基本面,我认为covid-19会长期与人类共存,最终需要靠疫苗实现和平。叠加目前的“金融危机”,部分公司的长期基本面也是受影响的。我本以为受影响的包括普通餐饮业等人员密集流动、对卫生有一定要求的消费行业,但最近部分餐饮业,比如海底捞的火爆,感觉超出了自己的理解。。

从好的方面考虑,虽然地产保险家电的销售中短期受到影响,我不认为是长期的利空,经此一疫,我相信人们会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更高品质的日常消费品、更好的医药医疗条件、覆盖更好的医疗保险、当然也包括更高品质的互联网消费内容。

@今日话题

$腾讯控股(00700)$

全部讨论

2020-03-23 08:15

全美国检测了228216人,确诊31888人(14%);
纽约州检测61401人,确诊15168人(24.7%);
华盛顿州检测27121人,确诊1793人(6.6%);
加州检测12835人,确诊1531人(11.9%)。

2020-03-23 10:47

杞人忧天了。500万人,超过100万感染,火化十几万人。跟没事一样,几乎看不到影响的迹象。意大利,那点人感染,几乎是忽略不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