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医学伦理报备 莆田系撇清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大反转?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据人民网 11 月 26 日报道,来自中国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奎团队,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日突然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经于 11 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消息发出后引发全球学界震动。

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 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据了解,这项临床试验已经通过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登记。

但是有意思的是,据新京报报道,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表示,该项试验进行前并未向该部门报备,正开会研究此事。

蹊跷的是,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疑似"莆田系"医院,也有网友质疑,“这是走过程的假伦理审查吧,正常做个调查问卷都得写十几二十页伦理审查表,这种直接对人体基因编辑的就写半页?”

就连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相关负责人都对媒体公开否认其进行了该试验。“这个事件还在调查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不是在我们医院出生的,这个实验也不是我们这边做的。我们对这个事件还在调查中,调查具体是哪个部门将这个事件把它公布出来的。”

对此科技日报提出四大质疑:

1.CCR5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看似震惊世界的“首例”,实则为骗局?显然,安全和伦理是质疑的关键点。

安全和伦理的质问

CRISPR作为基因编辑工具虽然强力,但是会有很多“脱靶"——错误地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比如,编辑农作物时如果出错,则将作物作废不于上市,但是对待人类,则慎之又慎。

早在2015年,中山大学学者在全球率先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饰人类的胚胎,引起全球科学群体的关注。此后,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全球基因编辑峰会达成了一项共识,即鼓励基因编辑的基础研究和在体细胞层面上的临床应用,但是对于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需考虑技术、社会以及伦理问题,属于限制级研究。

目前,使用基因编辑胚胎建立妊娠发育在欧洲大部分地区都是非法的,在美国也是禁止的。根据 2003 年中国政府发布的关于试管婴儿的指导文件,也是禁止这种做法的。但目前尚不清楚贺建奎是否得到特别许可或无视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社伦敦2018年7月17日的报道称,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基因编辑和人类生殖:社会与伦理问题》说,基因编辑工具代表生殖选择的一种“全新方法”,因而将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报告的观点意味着,如果一对夫妻希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他们未来孩子的遗传特征,例如防止某种遗传性疾病,他们可能会多一种选择。

但是报告也强调,目前英国允许人体胚胎研究,但英国法律不允许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干预后移植入子宫,因此如果要把经基因编辑修改的胚胎、精子和卵细胞用于生殖目的,必须首先修改相关法律。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认为,“遗传性基因编辑干预”合法化并非不可能,但在此之前必须对它的应用和各种潜在可能性进行广泛、充分的讨论,并通过继续研究来建立临床安全标准,充分评估它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负面影响,还要有相应监控和审核措施。

简言之,即便“遗传性基因编辑干预”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也是要符合诸多细则,这也是科技日报质疑的关键点之一: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贺建奎将在峰会现场展示他领导的项目组在小鼠、猴和人类胚胎的实验数据。在50枚人类胚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脱靶现象;而所有人类正常胚胎里面,有超过44% 的胚胎编辑有效。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他表示,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

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有意思的是,将于 2018 年 11 月 27-29 日在香港举办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似乎对此并不知情。该峰会会期预计三天,由香港科学院、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医学院联合举办。第一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曾于 2015 年在华盛顿特区举办。

这项国际会议的目的就是帮助确定人类是否应该开始对自己进行基因编辑,以及如何监管和实施。

但本次国际峰会主席,加州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David Baltimore 在为 11 月 27 日会议预先录制的信息中说道,“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会改变人类基因的事情,而且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会产生影响的事情。”

显然,国际峰会的组织者也对贺建奎的计划一无所知。

除了事件本身的安全和伦理性受到质疑,其背后可能的商业隐患也让业内人士担忧。

丁香园在微博上表示,这项试验最大的危害可能在这里:干细胞疗法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医疗新技术,但因为国内监管不足,很多黑心诊所都在打着它的名义进行昂贵而无用(甚至有害)的所谓治疗。最令人担心的是,CRISPR胚胎编辑也会变成这样。

贺建奎何许人也?

资料显示,贺建奎现为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他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留学美国,在莱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师从微流控基因芯片鼻祖斯蒂文·奎克。在美期间,他与诺贝尔奖得主安德鲁. 菲尔、美国科学院院士马克. 戴维斯共同从事人体基因检测技术开发多年。

贺建奎(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贺建奎本人拥有多学科交叉的背景,在基因测序仪研究、CRISPR 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取得多项硏究成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斯蒂文·奎克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他曾研发出免疫组库基因检测技术,并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 Science 杂志的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 上。

2012 年,贺建奎经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回国,在南方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个人实验室进行基因测序方向的研究,其创办的瀚海基因公司也于 2017 年宣布成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基因测序平台 GenoCare。当时,随着国产第三代基因测序仪 Genocare 的正式上市,贺建奎和他的团队开始以行业黑马的形象走到众人面前。

2018年 4 月,瀚海基因完成 2.18 亿元人民币的 A 轮融资。

显然,贺建奎的团队还处于初创期。如果贺建奎此次实验一切合规,意义更多在于技术突破,那一直以基因行业龙头自称的华大基因,此刻就该尴尬了。(时间财经 陈世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