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坦白说在我进入股票市场的初期,也曾一度受一些经验之谈的影响,把止损当作一条金科玉律在执行,但随着对股票理解的深入,逐渐将这条戒律抛诸脑后,特别是当成为价值投资者之后,回过来再看止损,感觉就像糟粕一样需要坚决摒弃。


1、价值投资没有止损,只有认错


格雷厄姆曾提出过一个市场先生理论,市场先生每天都会不停的给出报价,这个短期报价可能受供求关系、市场情绪、政策诱导、人为操纵等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既可以嗨过头,也时不时悲观过度,非常难以琢磨。同时,格雷厄姆也告诫过我们,要充分利用市场先生给予的机会,而不是被市场先生所左右。止损的设置,本质上就是跟随股价而动,正是典型的被市场先生牵着鼻子走。


我们说买股票等于买公司的一分部,那么着眼点就应该是公司本身的赚钱能力,而不是二级市场的股价。众所周知,只有长期走势才和公司的质地高度相关,中短期走势是非常随机且杂乱无章的,有时候过度的下跌,并不代表公司本身出现了什么问题,以一条止损线机械的作为尺度,很容易因此而痛失好局。因此,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没有止损只有认错,我们评判的是公司的长期逻辑,如果长期逻辑没有问题,非理性的下跌恰恰是加仓的机会,而不是杀跌般的止损;当然,如果发现长期逻辑发生改变,或者之前的看法根本就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无论是盈利还是大幅亏损,都应该坚决的卖,事实上我们的卖出行为只和认知相关,往往和股价没有必然关系,盈利还是亏损只是附带产生的效应。


2、功课应该做在买入前


有人把止损当做风险防范机制看待,但实际上风险防范应该做在事前而不是事后,为了能减少犯错,买入前就应该做足功课,一是加深对公司的理解,有清晰的评判逻辑,做到心中有数,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慌了神;二是仔细斟酌介入价格,即使不能做到0.5元买1元的东西,也要尽可能以合理的价格入手,也就是留有安全边际;三是适当分散,避免因为认知上的盲区,或过度自信而导致满盘皆输。简单的讲,事前功课做的越多,研究越深入,风险系数越小,适当分散依靠组合制胜,则是我们防范未然的最后一把锁。


3、明知道下跌为何要硬抗?


当我对止损做出否定时,一位网友说有时候明知道要继续下跌,为什么非要硬抗,止损岂不是更好。我觉得问题就出在这个所谓的“明知道”,今年疫情爆发的时候,大家是不是会“明知道”市场要继续下跌,可结果呢,请问有几个人能料到市场能无视疫情而逐渐走牛。再举一个稍微久远一点的例子,2015年6月份牛市见顶,股灾下千股跌停,市场一片黯淡,茅台的股价已超过了2012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是不是也是一种“明知道”要跌的状态,如果你当时抛了200多块的茅台,现在估计要后悔的撞墙。事实上“明知道”只是你深受市场氛围感染,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情绪,真正市场下一步怎么走,从来都是随机的。


4、没有人会在意你的买入价


有一位网友在高位买了顺丰,逢近期股价回撤,被套的严严实实,感觉非常的苦闷,问需不需要止损。我的观点还是如果买入一家垃圾公司,被套了不论亏多少,一定要坚定的割,但如果是一家质地优秀的公司,以高估的价格买入后被套,则要视情况而定。


我强调要斟酌价格,那是在买入行为发生之前,这个阶段主动权在于己方,我们当然要尽量为自己留有安全边际,但买入行为已经发生了之后,再盯着买入价格毫无意义。这个时候,你需要关注的是公司的股权,其实85元买的还是50元买的顺丰,都是一样的股东权利,在意的应该是这份股权的质量好不好,而不是最初的介入价格,因为已经发生的事无可挽回,最好的亡羊补牢是重新审视公司,如果长期逻辑没有问题,就把它当作低位拣来的同等看待,坚持继续持有。事实上股票并不知道你被套了,除了你自己,也没有人关心你的买入价格。忘记你的买入价格,调整心态,既来之则安,长期看真正的好公司不但能解套,还会走得更高。


5、买入后的正确姿势


很多朋友在买入股票之后,习惯性的天天盯着,情绪总随着股价波动,总觉得似乎该做点什么,才对得起“炒股”两个字。在我看来这是大可不必的,买入之后立即盈利还是被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硬币只有正反两面,如果你是基于对公司的看法,以及自己的逻辑判断买入的股票,那么你该做的不是盯盘,而是关注公司的公开信息,跟踪季报、中报、年报,了解公司如何在经营,随着时间推移又发生了什么。长时间的跟踪一家公司的公开信息,它的经营脉络就会很清晰的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对公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这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最好方法。(文/长线是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