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3
先说几个基本情况:
1. 关于存货资产减值问题,可能你们会觉得奇怪,但是仪器行业存货资产不计提减值是一个相对比较正常且合理的现实,尤其是环境监测仪器。与普通电子产品不同,环境监测核心技术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变的,比如CEMS普遍采用的非色散红外光谱法,这都是至少50年前的技术了。而且其元器件更新换代频率也非常慢。举个例子,我以前的公司也是做仪器的,我们使用的传感器是80年代时候的技术,光学器件更是不知道什么时代的技术了,其他的诸如机壳,电路板等更是不容易损坏。因此对于这样的公司来说,只要这些元器件保存得当,即使过十年拿出来组装使用也是具有相同价值的,因此不计提减值也是没问题的。而对于成品来讲,只要基本检测原理与技术不发生大的变化,最多也就是采样部分做一定的改动,那么在短期内(1-2年)大幅减值的需要更加不存在,何况雪迪龙的存货周转率也还是不错的呢?这个特点在同行业的先河环保的2014年报中也可以看到。至于聚光有减值计提,由于其本身跨了好几个行业,所以什么原因无从得知。
2. 雪迪龙的核心传感器部分非自有这一点是确定的。但这其实也是一个成本控制选择的问题。我原来的公司就是一个美国的核心传感器供应商,对这点非常有感触。试想一下,如果你一年才使用几千个核心传感器,现在却需要花可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经费,用上几年时间去开发一个监测效果及稳定性、可靠性都不一定比原供应商好的核心传感器(基本上可以断定不可能比西门子好,人家这个技术毕竟做了都几十年了),然后还要建立一条生产线,建立新的技术与检测规范来做核心传感器,有必要吗?可能有人觉得量大了就值得去自主开发,但是量大了以后你也可以去直接找供应商议价呀,只要量大,啥都好谈。
3. 大多数PM2.5并不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而是污染源排放出来的硫化物,硝化物以及VOCs等污染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大气中与尘埃等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所以作为固定污染源监测的CEMS系统没有PM2.5检测能力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一点从国家发布的一系列固定污染源排放标准中的指标也可以看出。雪迪龙因为主营是CEMS,因此在PM2.5监测方面确实落后了,但是从雪迪龙目前在大气监测的布局上来看更侧重于小型监测站与移动监测站,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市场,具体产品布局还要看雪迪龙后续的发展。但可以注意的是雪迪龙在深圳参股的创龙清研就是专门研发小型空气站的,目前已有一站式小型空气监测产品研发成功。
4. 从市场容量来看,固定污染源监测的市场远远大于大气监测市场,很简单一个例子,一个城市,可能每个区建设一个大气监测中心也就够了,很多地方可能还没有这么高的密度。而固定污染源监测是一个烟囱一套监测系统的,一个城市再怎么的也不会烟囱比区少吧?
5. 雪迪龙今天公告收购的比利时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专业从事工业气体分析的色谱产品,这很明确是用于在线VOCs监测的,至此雪迪龙的CEMS系统已经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同时也是VOCs产品系列的最后一环。
6. 与雪迪龙同一行业的聚光和先河都在往治理方面拓展,但是往这个方向拓展,必然会导致负债率大幅增加,在PPP模式还没完全成熟,地方政府又债台高筑,而融资环境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是优是劣还未尝可知。
7. 有人可能觉得聚光研发费用多,技术储备应该就多。但你要看聚光的研发可是分散在至少3个行业与领域里,平均下来在环保上的研发费用也就最多与雪迪龙持平。至于聚光的研发成果,呵呵,去问问行业内的人就知道了。
引用:
2016-02-15 09:50
原帖已删除

全部讨论

2016-02-21 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