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最大教育PE融资背后:龙文“秘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8回复:24喜欢:6

“我就是想看一看,没有资本助力的龙文(龙文环球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龙文“)能否成功?”龙文学校校长、董事长杨勇解释说,因此他在3年前的那轮教育投资热中虽然也接触了很多VC、PE机构,却都没有走到“讨论价格”这一步。


3年后的12月15日,龙文与信中利资本集团(China Equity Group,以下简称“信中利”)正式签立合同:引入以后者为主的4.5亿元人民币投资,号称国内教育领域最大一笔PE融资。


在美上市的中国教育概念股大多跌破发行价时,龙文何以能逆市融资?何况其专注的一对一课后辅导市场,前有学大,后有模仿者。


对该项投资如何估值的问题,交易双方都讳莫如深。惟有接近者透露信中利巨资进入在龙文中仍仅是小股东,“龙文的销售有几十个亿”;而学大教育(XUE,以下简称“学大”)2010财年的总营收为1.541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利润率约为8%强。


“与3年前相比,龙文的规模应该是翻了好几番的。”杨勇称过去几年龙文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0%-300%之间。从2006年使用“龙文”这块牌子开始,5年半的时间里在全国53个城市已经开出了超过1000个教学网点、有教学员工逾万。反观学大,其CFO高峻峰此前在与投资者沟通时曾指出,学大今年年底在全国的学习中心数量为270个。


“以龙文现有的规模,若未来年均增速能维持在50%-80%之间,作为投资人已然非常满足。”信中利合伙人张晶表示,上市前龙文前几年高速发展的惯性之下未来的龙文依然会跑地极快。


1999年,当了2年老师的杨勇从公立名校辞职、在一对一个性化教育市场中开始创业。“最初我只有光杆司令一个,甚至鬼都不愿意跟着我混”。时移世易,龙文如今已经走在了上市之路上。信中利董事长汪潮涌说,希望此次融资能促成龙文成为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一家市场化教育服务上市企业,形同新东方之于美国股市。“尽管目前国内市场对教育企业上市仍有许多政策性障碍,但相信未来几年这些问题都会得以解决”。


“围猎”式扩张


最初认识到龙文,“是今年年初在上海的大街上。”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东方”)董事长肖水龙回忆说:这家教育公司太多“特立独行”的地方,引得他的投资团队走下出租车去看个究竟。

在此之前,极少有教育培训公司的教学点是紧邻大街的门面房、底层商铺,何况是在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


“从我们开始,教学点从社区、办公室搬了下来。”龙文校长、董事长杨勇指出,龙文教学点的特点除了底层商铺外,还有大招牌。在龙文内部甚至有这样一条“标准”:如果哪个教育点的招牌没让城管找上门来,“那就意味着这个招牌的尺寸还没有做到极致”。这种策略既然吸引了投资人,自然更能吸引顾客。

这样的底商教学点、龙文大招牌,几乎每隔15分钟的路程就有一个。之所以这么布局,龙文的目的是方便顾客、吸引顾客。“我们把教学点开到家门口”。仅上海市,龙文就有超过100个教学点。这也决定了龙文的教学点规模都“相对较小”。


创东方的团队彼时就对龙文颇有兴趣,但此前从未投资教育企业的创东方却无从入手,“对这个领域、这样的公司太不了解了”。7个月后,创东方董事长肖水龙才从信中利合伙人张晶处了解到了更多信息:比如龙文在上海的所有教学点,竟然是同时开出来的。


“龙文的这种扩张策略,我们称之为围猎计划。”杨勇解释说:如果一个猎人进入一片森林,有可能一无所获甚至会被猎物所伤;若是十几号、几十号猎人一起进入同一片森林打猎,打到猎物的几率就**增加。龙文在考察完一个城市后就会大兵压境,“一夜之间派遣几十名校长进入”。


“围猎计划”是龙文的一个杀手锏。“从我们的尽职调查看,只要有龙文进入的城市,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都在下降。”信中利合伙人张晶说,这种横向对比是印证龙文竞争力最好的办法。


“围猎”式的扩张方式,也是对投资人的致命诱惑。由于一次性扩张到位,“龙文的扩张成本、费用之前基本已经自我消化,分摊到未来的部分会相对较少”。而这恰是造成学大股价下滑的重要原因,尽管其2011财年第三季度净营收同比增长32.2%达到5150万美元;但其净亏损也进一步上升到630万美元,比之去年同期增加162.5%。其中重要原因即学大的扩张计划所带来的巨大成本,教学中心要从去年底的200家左右增加到今年底的270家左右,新增量占总数的30%强。


反观龙文,其全国所有教学点中已经有70%盈利,新教学点大多“运营6个月后”就开始盈利,老教学点的单店营收每年仍有20%-30%的增长。为了印证这些数据,信中利的尽职调查团队“蹲点”在龙文的教学点:从早上8点开门到下班,就在那里数人头、计算流水。


魔鬼训练营


“我曾经有一句看起来很狂妄的话。”杨勇说,“只要培训基地足够强,龙文可以一夜间占遍全国市场。”这句话的背后,是其对教育培训行业乃至围猎计划关节点的清醒认识:要有足够的人,否则龙文何以一夜之间输送几十位校长到同一片区域市场中去。

迄今,龙文几乎所有的校长都是自己培训的,“龙文所有的教师上岗之前,都要通过教师培训基地的考验”。杨勇认为,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关键就在于老师的认识,因此必须给老师们“洗脑”。龙文的教师培训基地也让信中利董事长汪潮涌记忆深刻:在上海远郊的某个军校中,几百名校长在7、8月的烈日下排成方队、进行训练。


据透露,此次4.5亿元的融资中将有一部分用于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人、软实力是龙文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各个教学点的硬件改造,对包括教辅、教材等上游、相关产业的整合并购,也是龙文未来的重要发展策略。


按照杨勇的介绍,龙文计划在全国建立四个教师培训基地,“每一处基地光土地租赁费用就在200万到300万之间”。然而龙文在此之前为何不这么做?据信中利合伙人张晶说,龙文并不缺钱,“在我们进入做尽职调查时就发现,他们账上有一大笔钱”。


“龙文的利益分享制度,每个老师、校长都能把这里当作共同创业的平台这一点,打造了一只非常有战斗力的团队”。这也是汪潮涌认为龙文的竞争力所在。但其总部与各个分校,公司与校长、老师们之间的利益具体如何分配,对此龙文以“商业模式”为由含糊带过。唯一可知的是龙文在全国的所有教学点都属于直营,“暂不考虑加盟”。


从一个细小的案例中,或许可些许瞥见这个团队的凝聚力。2年前,现任龙文总裁的刘映东带着几十名校长开辟上海市场时,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如果不成功,“我们就一起去跳黄浦江”。


@Ricky @陈群超 @sherry


全部讨论

2012-07-17 08:53

大家拭目以待吧!

2011-12-28 17:23

龙文的销售有几十个亿,哈哈哈,真牛比。这么高收入,龙文看样子已经超越新东方了,干嘛还写公关稿和学大比什么劲啊,多自降身价啊[哈哈]

2011-12-28 15:32

又是广告贴吗?

2011-12-26 19:54

此文针对学大,公然叫阵的目的何在?是不是觉得自己现在口袋有钱了,底气足了?呵呵,无知啊!

2011-12-26 19:47

看到这样的文章,我实想说几句,首先我得说恭喜龙文能够忽悠到现在的VC,且能够忽悠那么多银子,这点确实值得称道。其次,从文章来看,龙文俨然成为了教育行业龙头老大的味道,号称全国1000多个教学点,行业第一,但仔细看来又发现有些数据很有意思,龙文的五个“麻雀点”甚至还比不上人家学大一个教学点面积大,行业里看规模不是单纯看教学点,而主要是看市场占有率,得算算你一个地区100个点的学生人数有没有人家10个教学点的学员人数多。再一个,说盈利问题,龙文教育各地的营业税都全额交了吗?五险一金上了吗?你的消防设施完备吗?靠一些简陋的投入当然成本低,呵呵!
另外,说龙文的如此扩张你考虑过师资培养是有过程和积累的吗?靠一些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伪名师”忽悠学生,你的教学服务质量有保证吗?别说你开的是学校,即便是洗脚店,那么快的扩张速度,老师质量的问题无法解决,如此功利的心态,何谈长久?关于上市的问题,我想既然龙文没有上过,也就可以理解对上市的规则和要求的无知,若A股能上的去,新东方、学大、学而思何必到海外去?这里就不说了,让杨老板好好去咨询下哈。
在我看来,总而言子,龙文就是一个极尽功利、心态膨胀、打者教育旗号忽悠家长的的老鼠会,这样的机构早晚会被市场淘汰。
建议:杨老板可以尝试把各个教学点瞬间变成洗脚店,我认为这才是龙文最好的出路。

2011-12-26 17:37

能在今年的资本环境下拿到4.5亿的风投确实厉害,但龙文市场反馈很难相信龙文厉害:一对一模式弄的像拼销售,疯狂扩张有怀疑管理能不能跟得上,未来上美股有学大学而思比较在前,估指难说;上A股政策上面诸多限制也很难说~

2011-12-26 15:56

“尽管目前国内市场对教育企业上市仍有许多政策性障碍,但相信未来几年这些问题都会得以解决”。----上市还很遥远。能融到资不代表未来不存在跳黄浦江的可能性。跳黄浦江(破釜成舟)是项羽干的事,最后成事的是刘邦。

2011-12-26 15:35

做辅导的想在国内上市.......难道学而思学大都是傻子么

2011-12-26 15:06

1、龙文这几年扩张的可真不是一般猛,速度快于当年的学大,2009年主要还集中在北京,而且在北京的知名度也并不高,现在已经有50多个城市了,区域覆盖应该仅次于学大(学大60多个),快速扩张主要在2010、2011年,在二三线城市都已经开始铺开了;

2、2011年底融了这笔4.5亿RMB,估计2012要大干,感觉扩张速度太猛,管理跟不上是会出问题的,目前点已经铺好了,快速扩张期已经过了,能不能成应该要看未来能不能规范管理;

3、这次给龙文4.5亿RMB融资的VC是本土资金,对教育培训行业来说是好事,之前上市的那些中国教育公司接受的都是外资VC,说明国内资金也开始关注这个行业了;

4、估计上市还要两三年,美股估值显然不会高,回A股各方面的难度都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