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强劲业绩背后:实现近40万人高质量就业 探索共同富裕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8月23日,京东发布了业绩“漂亮”的二季度财报,收入和用户数实现强劲增长。二季度净收入2538亿元,同比增长26.2%;截至6月30日,年度活跃用户数达5.32亿,单季新增超3200万,增量创历史新高。

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进入到一个快速增长阶段,且不断创造新高。去年四季度创下单季新增首超3000万,到今年二季度更是创下新增3200万的新纪录。这主要是京东持续深耕三至六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果,用更高效的商品送达服务,让超70%的活跃用户所购商品被送至下沉市场。

京东在业绩高速增长同时,实现近40万人高质量就业,连续三年推动行业最大规模校招;公司还搭建了可覆盖全国55万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植根于实体经济,将企业发展与人民幸福紧密结合,京东通过行动在共同富裕路上进行探索。

实现近40万人高质量就业 一年新增12万员工

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近40万人,相比去年同期新增加近12万人。其中,上市公司部分除兼职以及实习生外超过32万名员工,位居我国民营企业前列。

众所周知,就业被认为是最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社会稳定重要保障。政府多次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同时增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可以说,增加高质量就业人口,不仅是企业响应国家战略,也是企业实现社会更大价值的表现。

京东近40万员工背后是40万个家庭,员工福利保障、薪酬的高低,影响着这些家庭的生活消费和子女教育。因此,京东始终坚持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将企业利润相当大一部分用于改善员工薪酬福利。

二季度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京东物流为26万一线员工支付的月平均工资支出超过1.1万元,同时还为物流小哥提供包括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在内的六险一金。

京东集团不久前宣布,自2021年7月1日开始到2023年7月1日,用两年时间,将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京东还为员工提供诸如"安居计划"、员工救助基金、春节期间加班员工子女团聚补贴、特殊环境补贴、及新冠疫情险等一系列福利。

基础设施覆盖55万行政村 铺设乡村共同富裕路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推进共同富裕路上,亟需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

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京东扮演不可忽视角色。过去一年里,京东新增了450个仓库,相当于2007-2017年十年的仓库总和。随着京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提速,这些基础设施可覆盖全国55万个行政村。

持续十多年的零售、物流、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京东能帮助更加偏远地区的消费者享受到高品质的商品及“当日达”和“次日达”的服务,有效地帮助这些地区释放产业活力、促进消费升级和乡村振兴。

业内人士指出,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具有巨大消费潜力。未来10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条件保持年均7%左右的增速。

2020年10月,京东提出全面的“奔富计划”——以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为基础,从打造新基建、发展数智农业和物流、建设数字乡村等方面入手,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促进高品质农产品正向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计划三年内带动农村实现10000亿产值,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有别于高利润平台企业 京东定义“新型实体企业”

京东集团副总裁曾晨表示,京东集团的定位是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与平台企业不同,京东是一家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

对物流和自营商品的重投入、聘用大量一线员工,以及拥有数万家线下实体门店来看,京东重资产运营模式与平台企业有着显著不同。常见平台经济模式仅限于流量和交易环节,但却攫取了高额利润。

京东最早是从中关村的线下“三尺柜台”起家,从创立至今,可以说一直就是家完整意义上的实体企业。经过18年发展,京东在全国拥有数万家线下门店,包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七鲜超市、京东便利店、京东车友会、京东大药房等。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二季度在运营900万自营SKU的基础上,将库存周转下降到31天,这背后的技术含量不容小觑,体现了数字技术能力。相比于以运营效率著称的全球零售巨头Costco,其最新库存周转天数为30.9天,但其管理的SKU只有几千个。

可以说,京东凭借扎实的零售和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创新的技术服务能力,无论是在乡村振兴,还是为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做出了“以实助实”的表率,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外,京东通过低利润运营(二季度经营利润为3亿元),来持续推动大规模的高质量就业,以及自营模式缴纳的大量税收已与阿里腾讯相当,其创造的社会价值远高于自身利润,成为共同创富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