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刘博:好价格的好生意好公司、均衡配置、大颗粒度择时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红与绿,让投资多姿多彩-

红与绿导读:

有时候你需要坚持你的认识,跌了你也要扛着,有的时候跌了你需要止损。这是两种不同的勇气,一种是坚持自己的勇气,一种是推翻自己的勇气,关键你要有识别什么时候用哪种勇气的智慧,这件事情是学不来的,这就是天赋。

来源:聪明投资者

投资策略只涉及四类问题 

对这四类问题的取舍,构成了不同的投资策略

问:请介绍一下你对投资策略的认识,以及你的投资框架。

刘博:我们这个产品投资的策略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很简单,我先引入一个大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我怎么分类公募基金的策略以及我怎么样选择策略。我觉得所有公募基金的策略分类是这样分的——

我们只讨论四类问题:

1、 这个行业是不是好行业?

2、 这个公司是不是好公司?

3、 这个公司短期业绩强不强?景气度高不高?

4、 这个公司当前的股价估值贵不贵

所有的投资问题都是围绕这四类问题,如果分不进这四类问题里面,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个关于投资的问题。剩下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样看待这四类问题?

所有基本面选股型基金经理后来的选择是基于这四类问题做出的,我们当然希望四类问题的答案都是好的,但基本上很难出现四个选项都很好的情况。

在这个时候必然要做取舍,每个基金经理会根据自己的投资理念进行取舍,这就构成了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的投资策略就要根据这四点去做不同的权重。

在这四点里面,你至少要选择两个或以上,如果只选一个,大概率不是一个成功的策略,因为它的波动会很大。

四个里面选两三个,总共有十套策略。对于我来讲,怎样做到一个高夏普比率的结果呢?你要选择尽量多的策略组合。

当你选择要素越多的话,组合的夏普率会越高。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同时能选择混合策略,那肯定很满意,大概是这个概念。

比如同时选择了行业、公司和估值,这个就叫做均衡价值策略;如果选择了行业、公司、趋势,就是成长趋势策略。

下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同时选两个策略,你是不是会人格分裂?很多人会问这个问题。

我的投资框架就三句话

好价格的好生意好公司、均衡配置、大颗粒度择时

问:是不是两个策略如果是同源的应该就不至于了?

刘博:对,它的同源是在什么地方呢?它的源头是在行业和公司,这是我们做研究花的时间最多的地方,我们会去研究什么是好的行业、什么是好的公司。

在右侧的时候,它就叫成长趋势,在左侧的时候,它就叫均衡价值,但是研究的落脚点永远是在行业是不是好行业、公司是不是好公司。

我们怎么样去做这件事情呢?我们会把整个获取它的策略分成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做好生意的好公司。

好生意是什么呢?好生意指的是在需求、产业结构、可复制性上都具有非常好的属性的这样一些公司,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可能有几个点,然后去进行一个量化打分。

问:具体的点是什么呢?

刘博:对于需求来讲,它指的是长期的空间大不大、长期的平均的增速高不高、产业集中度的空间高不高,就是龙头公司以后能占到多少份额,这个空间大不大,这是关于需求的点。

产业结构的点是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指的是进入壁垒、退出壁垒、下线有议价能力、替代品的竞争关系、同行业中的竞争结构等。

可复制性指的是它这个产品是通缩还是通胀的、有没有提价的能力、资产是重还是轻、它是不是能够不消耗很多的资本就去复制、它是不是具有很强的马太效应。

问:马太效应是指的什么?

刘博:有的行业它的龙头公司份额越大、优势越强。有的行业不是,比如说卖水果就不是,做得越大,反而要承担更多的成本,这样可能就不行。

很显然具有马太效应的公司的可复制性更强,它越做越顺,就是这个意思。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把所有行业都进行打分排序,得出结论哪些行业是好行业、哪些行业没有那么好,这是我们对好行业的评价。

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这个问题有好多种正面论证的方法,治理结构好、管理能力强、善于学习、乐于分享等等,这些都可以说,但是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充分的条件,它都没有办法帮你去正面地找到一些好公司。

对于我来讲,一个公司如果证明过它自己是好公司,它就是好公司,直到它不能证明的那一天。

相当于我去找一个小朋友,我想知道他高考考得好不好,我的方法不是去测他的智商、看他在家里表现好不好,而是看他各种考试的成绩好不好,成绩好我就先姑且认为他考得好,然后我选择尽量多的这样的股票来把失误的风险给规避掉。

问:评价好公司的整体的框架是什么?

刘博:我现在用的是,它证明过它自己,它就是好公司。它的历史业绩三年、五年、十年,它在行业里面就是竞争力强,它就是好公司,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种评价标准。

当然我们会用负面清单去再筛一次,比如说它的治理结构是不是好,还有他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指的是很多方面,比如说有一些负面清单是很明确的,所有的高管都是高中以下学历,这种一般来讲就不是特别靠谱。

然后下面就是什么叫合理的价格,合理的价格我们就再回到刚才的策略去讲。合理价格我们有两种定义方法,第一种在均衡价值策略里面的定义是什么呢?

长期逻辑不变,短期估值到历史相对比较低位,自己要合理的价格,长期逻辑不变这很重要,长期逻辑破了那就不行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长期逻辑在短期催化剂的情况下得到了增强了,这叫成长趋势逻辑,就是我的业绩突然高增长,然后我能印证我以后能越来越好,这件事情也叫合理的价格。

所以说左侧和右侧其实它分别代表的是这两种情况,在不同的策略里面它可能有它自己的定义,这个就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好公司,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是什么呢?均衡配置、中心化。均衡配置,通常来讲我指的是行业的均衡,金融地产、消费医药、科技和周期四个领域均衡配置。

的好处是在市场任何一种风格下,都不太吃亏

第三句话叫做大颗粒度的择时。什么叫大颗粒度呢?

我把市场分为两种状态,一种状态叫有系统性风险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大幅下跌。

这种情况有一个共性,就是大多数公司的估值都处于非常高的一个位置,或者说它未来一年的预期收益率是非常低的。

在这种时候它有可能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仓位就得往下降这种是大颗粒的走势。

还有一种是没有系统性风险的情况,有可能涨,也有可能横盘。

在这种时候,保持一个相对中高仓位,充分暴露股票的成长性所带来的收益。

这三句话就能涵盖我们策略全部的维度,

第一句话就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好生意好公司;

第二句话叫做均衡配置化解结构性风险;

第三句话做大颗粒度的择时,而且是基于预期收益率去做大颗粒度的择时,意思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就不要动,如果动,就把动作做的稍微大一点。

物业股跟互联网、高端白酒的评分很接近

源于地产,高于地产

问:你刚刚提到的第一句话,“以合理价格买入做好生意的好公司”,刚才谈的这个可能都是一些比较泛的,在你的过往的投资有什么例子可以验证?

刘博:比如说像物业股,可能大家不是特别熟悉。其实我觉得物业股是符合好生意的定义的,而且去年物业股的估值是很便宜的。

我们在当时打完分以后,发现物业股居然跟互联网、高端白酒的评分是很接近的,但是它的估值较低,增速又很快。

在当时我们就认为它的估值是被低估了,它是一个好生意,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好公司。

因为物业公司基本上都是隶属于地产公司的,所以它具有的品牌势能和人才储备都是比较强的,所以我认为它也是好公司,它的业绩趋势也很强劲。

问:这并不是用过往历史的标准来做,只是说依附于它的股东的过往历史来做?

刘博:对,应该这么说,有的物业公司就是从地产公司独立出来上市的,在我眼里地产公司的历史就是它的历史,因为两家公司的文化是一致的。

虽然它上市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因为它的背后,我觉得它可能也符合好生意、好公司的定义,在这种时候我觉得它可以进入我们的选股范围,业绩趋势很强,所以说当时就买了一些物业股。

事实证明,物业股在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的表现很突出。

一流的好生意最终都会形成好的行业结构

二流的生意要么风险大,要么增速低

问:在你眼里,哪些生意是一流好生意?哪些是二流的好生意?

刘博:随便举一些例子,比如说操作系统、社交网络、电商、高端白酒、物业、CRO、疫苗、免税、高端制造,这样的行业是比较一流的好生意。

二流的包括哪些?一二线的地产、银行、消费建材、水电、机场,大概是这样。

问:比如说机场跟免税,这两个都有点相关的,还有地产跟物业,前面讲过的地产。你有些把它分在二流,是觉得它差一口气差在哪里?

刘博:比如说对于地产来说,差在它是一个高杠杆的行业,资本严重消耗,然后它的存货可能出现跌价,它自己的可控力很差,这就是地产。水电差在哪里?它的可复制性比较差,你不可能全国到处建水电站。

问:要么风险大、要么增速低。

刘博:可能是因为刚才我们讲的模型里面的某几项它可能不太符合。比如说对于大多数地产链的公司,消费建材来说的话,它弱在哪里?

就是它的需求的成长性比较差,一流和顶级的生意的话,它可能就没有太明显的弱项。

问:你选择的一些好生意最终都会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产业结构?

刘博:对,好生意的特点就是你在里面作为龙头公司,或者说已经在里面生存了比较长时间的公司,你就特别容易赚钱,这个就是好生意。

问:你怎么来判断它这个生意未来会特别挣钱?

刘博:如果我们刚才分析的这些东西不变的话,它可能就是不变的。如果发生了变化,但是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指我们去评价一个公司是好生意还是坏生意,它也是动态看的。

比如说以水泥这个行业为例,以前水泥是一个比较差的行业,因为大家都可以开水泥厂,为什么从2017年开始,水泥行业就变成一个二流的好生意了呢?因为国家真的严格控制,你不能开设水泥厂。

在这种时候好处就是,没有新增供给了,相当于进入壁垒大幅提升了。你会看到在这个模型里面,进入壁垒是一个非常有弹性的量,因为你一旦把这个东西从差调到好,整个的商业模式就一下提升了。

所以说水泥从差生意变成还比较好的生意的过程,就可以带动股价的变化。股价它不光是静态的好就好、差就差,它也有动态的从差变到好,其实是很好的。反过来从好变到差,它会跌很多。

问:现在很多免税的产业,大家开始发新的牌照,你觉得的壁垒会下降吗?

刘博:会,如果它给有竞争力的人,那这个行业竞争的那一项就会下降很多,对应着它的估值就会下降。

在这种时候,即便发完了以后,它还是比较好的生意,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需要回避的。对股票来说,动态可能比静态更加敏感。

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好比大厨和帮厨

一头一尾需要基金经理来做

中间的过程交给研究员

问:在你的感觉里面,从做研究员和做基金经理之间最大的区别在哪?这个跨越度你是怎么去适应的?

刘博:我觉得有个比喻很贴切,是说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区别就是大厨和帮厨的区别,这区别是什么东西呢?

大厨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第一件事情是买菜,买菜是大厨一定要自己去负责买的,你今天想做什么你就要买什么。

然后你买来了以后,切菜、洗菜这个过程是帮厨做的,他给你弄好了以后,最后的过程,你要把它凑成一桌菜,把它炒出来,这件事情是基金经理来做的。

一头一尾要基金经理来做,中间的过程是研究员来做,我觉得这一点可能是最大的一个区别。

如果按照这个比喻来接着往下说的话,基金经理需要具备研究员所不具备的能力是什么东西呢?

第一点,要知道这个组合要往哪个方向走,这件事情是很重要,上来要配一桌菜,研究员说我可能很拿手去帮你切个什么素菜,但你说只有素菜是不行的,要知道怎么煮。

第二点就是在炒的过程中,同样的食材把它炒得好不好,真的是一个火候的问题,火候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你买多少、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我觉得这一点可能是基金经理和研究员最大的区别。

技巧性的东西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而选择坚持自己还是推翻自己

这种智慧是天赋

问:交易上的能力是自己不断地磨炼还是一开始就能看出来?

刘博:这里面是一个技巧性的问题,你看得多了就会有印象。就像有的人说他喜欢看图,看图本身是一种图像的抽象能力,就像我说我看到一个人漂亮,他为什么漂亮?不是因为眼睛、鼻子、嘴巴怎么样才漂亮,你看他漂亮他就漂亮,这是一种大脑加工的能力,这是可以学习的。

还有一种是不能学习的,比如说有时候你需要坚持你的认识,跌了你也要扛着,有的时候跌了你需要止损。

这是两种不同的勇气,一种是坚持自己的勇气,一种是推翻自己的勇气,关键你要有识别什么时候用哪种勇气的智慧,这件事情是学不来的,这就是天赋。

问:刚才你也提到了推翻的勇气、反思的情况,在这两年里有没有过推翻或反思的案例?

刘博:有,当时有买过一个公司,当时买它的逻辑是,我觉得对于它来讲,它的股价跌了很多,它的估值相对来讲比较低。

问:是静态估值还是动态估值?

刘博:动态估值,但是因为它利润很差,你也不能只看估值。当时感觉可能市场到底了,还有某一些证据,又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研,然后得到了某一个结论,最后买了。

买了以后发现,其实这个根本就没有底,就是不停地恶化,股价也跌了好多。幸好买的比较少,对净值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但对心灵有很大的影响。一开始你得想好它整个的投资案件,你为什么要买它?

当时还没有建立这样一套东西,是不是好生意、是不是好公司、跟踪点在哪里、是因为便宜买还是因为业绩好买的,这些都没搞清楚,就是一个非常粗暴的周期底部想法,最后就很尴尬,因为你没有买入条件就没有止损条件或卖出条件,就会很乱。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每一个股票都这么乱,那么你整个组合就是一塌糊涂了。

那件事情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呢?就是你在买入的时候,你要把投资线索梳理清楚,符合刚才那些要素就买,什么时候不符合了就卖,最好这个过程跟股价无关,就是它涨了你也卖、它跌了你也卖,这样你就会做得比较轻松。

因为一旦跟股价相关了就会很麻烦,你就要引入更多的变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市场的声音已经很明确

只要没有重大事件发生,现阶段就是横盘

问:当下的时点你怎么看后市的变化,或者当下市场是不是处在一个比较微妙的一个时间点?

刘博:我一般真实的做法是看市场上到底便不便宜,有没有业绩比较好,同时在加速的资产,然后有没有估值相对便宜的东西。

看两个策略还能不能选出股票来,现在发现还能选出股票来,我就还保持较高的仓位,就待在那不动,当我觉得选不出股票的时候我就降仓。

问:现在大家已经有这个预期,经济复苏、流动性有可能,业绩也稍微回落,这个会对你后面的投资有影响吗?

刘博:目前这种预期下就是震荡行情。除非有新的东西,新的东西可能是流动性的变化,我觉得这点可能是更重要的。

欢迎扫码加入财神的投资圈(注:以下两个平台发布内容一致,读者可自行选择其一扫码加入)

1.扑克财经圈子

2.知识星球圈子(因严苛的苹果税,星球币付费功能已经关闭,续费用户请务必扫下方二维码通过知识星球小程序加入)

♥  红与绿甄选投资必读文章♥

专栏 |公司行研深度:

“牛散”钟格:科创股的估值革命

投资中如何选择行业和赛道?

郭荆璞:从生意和产业的角度去看二级市场投资

专栏 |对话投资人:

程海泳:知行合一

铜爵资本赵志俊:顺其自然,驾驭自然

泛海投资原燕飞:拥抱变化,收获人生

专栏 |投资理念:

彭朝晖:拒绝平庸,永葆激情

成不识:我的投资体系与市场观点

“活的更久”比“伟大的交易”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