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40万亿,没一个想还钱的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16喜欢:13

经济危机的前兆经常是金融危机

现在看来不止如此,5月份以来上市公司的信用危机频繁发生。其中的典型就是被称为史上最惨发债的 东方园林 10亿公司债,只卖出去5000万。“发债门”的背后向我们揭示出,大量PPP项目被政府叫停后,一大批裸泳者浮出水面,东方园林单周暴跌20%。当然 东方园林 公告称公司现金流良好,8亿的旧债也已经兑付。

讲最近的债市的崩盘,需要先从宏观讲起。

一、宏观经济背景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债务。宏观债务杠杆在临界之下,微观企业经营现金周转健康(经营、融资现金流可以覆盖债务成本),这就是健康的经济,反之就是脆弱的经济,以及由此引发的传染。信心很重要。

经济风险主要还是金融风险

第一:经济杠杆率太高,例如我们的货币发得太多,放水太多。2017年末M2是167.68万亿,是GDP的25%,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高。

第二:企业债务率太高。依据标普的估计,中国企业的债务率是14万亿美元,央企2015年有关研究机构研究的结果,央企资产负债率91.8%,应该说基本上资不抵债。地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74.5%,民企54%。

“世界上经济学家统一的认识企业债务超过50%就很危险,我们都超过了,不管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和民企。所以说我们提出来的“僵尸企业”是大问题。”

第三:地方债。贺援引国外的机构估计,中国的地方债大概是40万亿,应该是合理的,但是地方政府就没有一个想还债的。政府信用比企业信用还差。

2018年3月29日,外管局发布2017年外债数据,此前我国外债总规模已连续七个季度保持增长,从债务主体看,银行部门外债余额增长是外债总规模增长主因。2017年末银行部门外债余额较上年末上升40%,占外债总规模增长的82%。

再根据近日穆迪发布的报告,今年一季度中资企业境外发债规模已较去年同期增长50%!

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19日在北京参加某论坛时,详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深层问题,谈及地方政府债务时称,中国的地方债大概是40万亿,但地方政府就没有一个想还债的,甚至许多地方连息都还不起。言论引发外界热议。

今年以来大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去杠杆”,今年违约潮的背景也是去杠杆。违约就像你的信用卡,你必须保证你上个月花的钱,下个月能够还上,还不上的结果就是利滚利,最终信用崩盘。企业的道理跟个人是一样的。

16年之前我们在调整杠杆结构,把企业杠杆和政府部门杠杆转移到居民,同时我们那时还面临产能过剩以及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最终17年居民杠杆急剧增加然后催生了一波房地产浪潮,后面就不说了。

18年以来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组合拳快速关闭货币闸门,资管新规落地让银行资产负债回表,也就是管住增量。但是中美贸易战加剧了债务问题的爆发,并且也让政府认识到必须忍痛尽快排雷。借的钱是要还的,宽松的货币潮水要退潮了,违约事件加速,但是政府不会走老路出来救了。

二、事件规模

下图可以看到今年的违约债券。

4月17日,亿阳集团违约
4月23日,富贵鸟违约
4月24日,春和集团违约
5月7日,凯迪生态、中安消违约
5月9日,富贵鸟再次违约
5月21日,上海华信违约
......

我们再来看看香港上市的富贵鸟,债券价格从103,跳水到8.5,瞬间基本上算是废纸一张了。

新发债券市场呢,也是一片惨淡,即使是苏宁易购 格力地产 中国铁建 这种企业实际发行比例也完成度不足4层。

三、为什么违约

其实很简单,没钱。对于有资产的企业还可以变卖资产还钱(万达?)至少还能继续活下去,手里没资产,银行没授信,新债发布出去的公司只能排队跳水等死了。

当然企业其实想办法了,发新债还旧债,换一张信用卡套现还旧的,可惜新发债券也卖不出去了。并且管理层也一直在禁止借新还旧,现金流不好的企业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但是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本次违约的主体主要是民企,毕竟他们没有政府背书,不能拿个条子直接去贷款。国企在之前几年大面积的供给测改革可以说非常有先见之明,限产提价通过环保检查关闭大量中小企业,让利润往中上游的国企聚集。钢铁、煤炭这些行业现金流充裕,不然这次违约的可能就不光光是民企了。

四、还有四万亿吗

国内经济最大的信仰就是“央妈不会放弃我们”,可惜美国的贸易战打醒了我们,国际环境已经不允许了。事实上从16年开始,管理层就已经开始频繁出手,甚至早就预料到了现在的债务违约问题。

拉升房价,房地产去库存,转嫁债务杠杆;供给测概念去产能,救活国企;金融去杠杆(负债端同业压抑,资产端非标清理,实体经济去杠杆)。管理层的目标跟战略从未变过,未来即使中小房地产公司违约或者部分国企违约,管理层不救也是非常有可能的,经济的转型必然伴随镇痛。

五、事件影响

脓疮总要刺破,举债发展的老路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经济发展,大水漫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即使短期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伤害,也会坚定不疑的完成经济转型的规划。

具体来讲债务违约会带来以下影响:

降低和稳定宏观杠杆率;教育市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断掉旧经济的输血渠道,尽快转移到新经济的发展中(高潮应该是房企的违约潮);短期内房地产、基建以及相关行业受到抑制,黑色商品也是利空。股市、期货市场也是利空(貌似最近已经反映出来了)。

对个人影响:千万不要加杠杆,守住钱袋子。整个国内国际环境都在收缩投资,现在加杠杆投资无异于火中取栗。最近一两年提升现金流,未来应该会出现一波资产抄底的好机会。

你要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今日话题 

微信搜索关注:“老陈财经”


全部讨论

2018-05-27 01:02

好像贸易战接着就降准了吧,国家现在还是放水,根本没有想解决问题

2018-05-27 00:28

东方园林 蒙草生态  铁汉生态 天神娱乐 长亮科技 东晶电子 高新兴 中广天泽  科蓝软件 立思辰 杉杉股份 雅化集团 光线传媒  科大智能 四维图新 国民技术 紫光国微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浪潮信息(SZ000977)$

2018-05-28 09:54

大环境就是打破庞氏信贷,但是政府还是会要考虑节奏,否则真的是金融危机。这种恶果出现的概率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