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开悟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6喜欢:22

#读书思考# 自然选择运行的基础之一就是生物体的感知反馈系统,最后不断往高级形态发展,演化出了情绪系统,包括人类比较独有的复杂理性分析系统。但当下社会环境发展的速度远超人类本身的进化能力,所以当下身体内不同运行体系互相冲突的状态就越来越多。所以一定年龄之后,是很有必要把身体内很多低效系统给关闭的。理性系统在理论上是可以完全取代情绪系统的绝大多数功能。当然,要通过后天锻炼来实现系统的覆盖是挺复杂的一件事,所以不同流派都有自己的实修模式。也有天生情绪系统就比较缺失的,最极端的在心理学上叫这种为冷血精神病(Psychopath),这类人有的变成了汉尼拔,劳荣枝这样的冷血罪犯,但也有很多类似的人,变成了像乔布斯,马斯克,张一鸣这样的成功人士。因为一个人彻底的跳脱出情绪系统的干扰,像人工智能算法一样靠着理性维持长期稳定高效运行,效率会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比如张一鸣就说过他始终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当做一个算法一样不断调校。对了,普通人和这类人最好的代表之一就是三体里程心和执剑人期间的罗辑或者维德。

其实跳脱情绪系统最大的好处并不是节约处理情绪的时间和行为的高效。而是从源头上做到尽量无偏见的获取这个世界的真实信息。情绪系统最初是建立在身体感知和反馈这个模式上的。那么这个体统或者算法的底层注定就是个中心化的算法。会自然而然的二元对立起来,自我和环境。那么我们获取的信息注定也是基于自我和环境的对立思维,比如敌我,比如这件事是对我有利的还是有害的,这件事是能让我舒服的,还是让我难受的。但真实世界的运行是分布式的或者神经网络式的(我不是学计算机的,所以不大懂算法,描述可能不准确,大致意思知道就行),二元对立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是很低效且错误率很高的。所以系统的更新升级很重要。

个人成长上会有个有趣的节点,过了这个节点后,所有的行为模式可能就在新的行为模式系统下持续走向理性。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一直没过去那个节点,随着年纪的增长,生活的操劳,反而愈发的消磨掉了自己的理性,变成了大多数时间行为受情绪和习惯支配的人。那个节点其实可以叫做开悟的瞬间。心经里那句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反而格局小了。毕竟对于一个理性系统来说,摆脱苦厄只是最最基本的一个附带功能了。

当然应该还有个更高级的行为模式,就是可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彻底的随意控制自己的底层感知行为体系。做到无我中的有我,后面的有我其实就是自己从虚无中建立起来的新的自我。毕竟来到这个世界上,随着年纪的增长,接纳着无数的信息,并且经历了无数的思考。这一切,如果都是建立在比较客观的基础上,就会慢慢形成一个相较于天生的主观自我不同的新的自我。

全部讨论

03-24 17:51

那段时间写的一些文章质量还是可以的,最近也不知道为啥偶尔被人能翻出来评论,不然我自己都忘了。

理性的运用

好文

2021-11-24 14:05

原始的东西还是很有用,稳定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