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喜欢我能看懂的生意。先从能不能看懂开始,我用这一条筛选,90%的公司都被过滤掉了。首先,有些东西明知道自己不懂,不懂的,不能做。

我不喜欢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会招来竞争对手。我喜欢有护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拥有一座价值连城的城堡,守护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备。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是格雷厄姆教给我的最基本的道理。买的不是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只要公司生意好,而且你买的价格不是高得离谱,你的收益也差不了。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才能做好投资。必须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们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们都能看懂。”

“对于我和我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来说,我们犯过的最大的错误不是做错了什么,而是该做的没做。在这些错误中,我们对生意很了解,本来应该行动,但不知道怎么了,我们就在那犹豫来犹豫去,什么都没做。

我想告诉大家,人们总说通过错误学习,我觉得最好是尽量从别人的错误里学习。不过,在伯克希尔,我们的处事原则是,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我们从来不想已经过去的事。我们觉得未来有那么多值得期待的,何必对过去耿耿于怀。不纠结过去的事,纠结也没用。人生只能向前看。

你们从错误里或许能学到东西,但最重要的是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生意。如果你像很多人一样,跳出了自己的能力圈,听别人的消息买了自己毫不了解的股票,犯了这样的错,你需要反省,要记得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

开篇引用的是两段巴菲特的谈话,虽有些俗套,但也是切题的开头,也是在股市投资中避不开的两个核心问题,怎样选公司以及避免犯错误。

在问及喜欢什么样的公司时,巴菲特提到必须是看得懂的生意,看不懂的不做,再看是不是有护城河,明确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如此才有可能搞清楚内在价值,进而给股票估值,投资赚的钱在内在价值的提升的收益以及折价买入的超额收益;在问及商业中所犯的错误时,巴菲特提到最大的错误是该做的没做,错误是过去或许有可以学到东西,更重要的是把握在未来,避免犯错,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生意。归结起来也是重复强调,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生意,所有都是在解释或者印证这句话,这个简单的前提算作第一个寻常。

既然是寻常,巴菲特推崇的老师格雷厄姆买便宜货和好友芒格不光买便宜货的思想,考虑生意的特质和人的因素,以合理价格购买优质企业,这已经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排除掉了便宜的或者价格合理的差公司,如何决定优质企业价格合理呢,继续往下,希望我能说清楚。

第二点寻常,我眼中的A股散户、内资机构以及外资的策略。散户群体在现在确实还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得益于各类贴心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最弱势却又最具影响力的群体,最大特点在我看来大概是“追涨杀跌”,过度关注价格而不是价值,让我不由联系到务虚和务实,在我看来价值是多少看起来是虚的,实际上是实的,价格是多少看起来是实的,实际上是虚的,股价的高低,市值的大小,累计涨跌幅等等表面,或者并不是最关键因素,起码要看破股票的虚实再来做决定。

就机构投资者来讲,国内机构类型很多公募、私募基金不一而足,对比越发举足轻重的外资力量,从思路上看,外资明显更重视配置,重视行业龙头,重视周期,基本配置了多数的行业龙头,随着外资持续流入对行业估值影响进一步加大,特别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会额外享受较高的溢价,我的理解是只要是龙头企业,总是有独到之处,或者是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等等,在行业景气的时候业绩更有保障,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也能活下来,或许越是经历行业周期越能获得更好,毕竟A股最根本的投资逻辑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前景,赚取的是来自行业龙头股从周期低谷到高峰的钱。从配置的角度,如果把视野抬高一点,在外资眼中优质的资产应该是美股,其次是港股,然后是A股,有时候外资的流入流出也就想得出一些道理了,再结合上周期,能想到的还是很多的内容。国内机构更多重视的是短期成长性,押注所谓的成长股,更多的是追求的是技术突破、季度年度业绩暴涨带来的股价暴涨,毫无疑问这是难度是非常高的,虽然国内机构先天具有更多调研报告、分析或者其他信息渠道,就具体行业和公司的成长性分析能力远胜外资,但这其实并不是适合大资金的玩法,短期业绩博弈很难,价格成本优势不明显,不论是加大押注利用大资金的规模优势,对中长期产生的安全边际有限。

既然说是寻常,在策略上散户的优势在灵活,既可以学外资的爱国路线,无脑定投,押注行业龙头股或是指数基金,或者是博弈高景气度的趋势路线,学彼得林奇的成长型投资者,在一只股票变得抢手之前就发现投资趋势,细节决定成败可以应用于很多事,寻找“Ten-Bagger”的机会其实就在身边。

第三点寻常,在预期上的,认知情况和客观事实之间存在的预期差,投资说到底其实是在不断追求确定性的路上,但是归根结底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不确定,此处的确定并不是说无风险,而是说通过种种手段将风险转移集中,实现有更把握的控制,但从没有绝对控制,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其实很大,大概率事件其实也没那么容易发生,别忘了还有你最不愿意的“墨菲定律”呢。业绩毫无疑问会影响股价,对业绩的预期也会影响股价,但从短期来看,远远不如预期差的影响力大,所谓预期差看起来更像是生产力和想象力吧。有人说买在分歧,卖在一致,把这个字换成埋也可以,这个字是买可以,是卖也可以,或者说都换也没问题。

其实A股从来没有新鲜事,业绩超预期,业绩不及预期,业绩预期之中,问题不在于业绩是多少,预期是多少才是重要的,这个太不寻常了,有太多事情可以聊了,聊一下收益的预期吧,或者不比聊,只要自己想一想,自己对于投资股市的收益预期该是多少呢,应该采用绝对收益法还是相对收益法等等,考虑清楚了才能考虑获取超额收益。

总在说寻常,考虑预期差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预期差带来的确定性机会。简单的问题,在悲观时,问还会跌下去么,在乐观时,问还会涨下去么?得到的是确定的答案还是不确定的答案,我想肯定是确定的,是不确定,但是确定的是总会有不会的时候,甚至是已经过头的时候,这都是让你变得越来越聪明的,最终会是让你变得越来越有钱的机会。

投资不过寻常事,抽象成“天地人”的角度,或许会更有意思。组成词,天时,周期;地利,踏实;人和,寡头。扩充一点,天时,时间周期;地利,脚踏实地;人和,反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