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三兄弟”,不同行情下怎么选?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常见的债券根据发行主体可以分为:利率债、信用债和可转债,我们买的债基中到底含有哪种“债”?能不能根据不同行情“匹配”到更合适的券种?

01同样都是“债”,风险特征大不同

债券是一种债权凭证,简单来说就相当于一张“借条”,根据“借款人”,也就是债券发行主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利率债、信用债和可转债。

利率债:由国家或有政府信用背书的机构发行。

常见的利率债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地方政府债等。

由于利率债的“借款人”一般是国家,或是有中央政府信用背书、信用等级和国家相同的机构,因此其信用等级较高,通常被视为无风险债券,违约风险极低。

不过,收益与风险相伴而生,利率债低违约风险的特征也决定了其票面利率相比于其他券种会低一些

信用债:由政府之外的法人为主体发行。

常见的信用债有: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


可转债:由上市公司发行的特殊企业债券。可转债,即可以选择转化成股票的债券,既有债的属性,也有股的属性。转股前,可转债就是普通的债券,持有到期可以获得票面利息。转股之后,就兑换成了相应数量的股票,享受股票的收益和风险。




想知道投资的债基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的占比如何?翻开定期报告,在“报告期末按债券品种分类的债券投资组合”一栏中即可查看~02不同行情下,该如何选择债券种类?



根据券种的不同特性,能否在不同行情下找到那个“更优解”?我们可以从债券的收益来源出发来进行匹配。



利率债:收益以票息为主,主要受市场利率波动影响



由于其信用风险极低,拿到票息收入的确定性相对较高,因此长期来看,稳健的票息能较好地对冲短期因市场利率波动而造成的价格波动。因此,利率债既可以作为底仓长期配置,也可以在债市“风浪”较大时提高配置比例,让你的债基组合表现更平稳。



信用债:收益受“市场利率+发行人信用”双重影响



因为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其票息利率会高于利率债,收益弹性也更大些。



在债市“欣欣向荣”之时,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提高信用债的配置比例,来增加组合的收益弹性。可转债:受“债市+股市”双重影响



整体而言,可转债与权益市场的表现相关性更高。



在股市向好时,可以增配可转债投资比例更高的债基,在享受稳健票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股市估值上升所带来的收益。



综合来看,利率债、信用债和可转债各具优势,如果能在不同的行情下相应调整其投资比例,有望达到增厚收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