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值投资 = 谋财害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据说,现在和别人讲低估值投资,已经等同于谋财害命了。”

这不是懒猫说的,

是雪球大V云蒙在抱怨银行股低估时说的。

要说,云蒙还是眼里只有银行。

你再看看地产,

哦豁,中国奥园的市盈率只有0.87了,

市净率是0.27,

股息率飙到了42.52%,如果分红能持续下去,单靠分红2年半就能回本。

再看看价值股最后的信仰,中国平安格力电器的走势,一言难尽...

低估值投资真的沦落为过街老鼠了?

01什么是低估值投资?

低估值投资,有个形象的说法“捡烟蒂”。

捡起别人没吸完的烟头,赶紧吸一口,不花钱就吸到了烟。

实际投资中,低估值就是搭便车,趁着别人把股价打到实际价值之下时,赶紧买入,然后等待股价回升。

比如,一个东西实际价值是100元,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市场上只卖70元,甚至50元,那低估值投资者就会去买。

这套理论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总结出来的,

他的另一个弟子施洛斯(也就是巴菲特同学,两人关系也比较好)靠着低估值投资,实现了“50年,年化16%”的投资传奇

成就不比巴菲特差。

02低估值陷阱

低估值投资怎么赚钱呢?

他们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别看现在估值低,总有一天估值会涨回去的。

但这毕竟是理想。现实中,还要考虑两个问题:

问题一:这个估值真的低吗?

云蒙认为3.5倍PE、0.4倍PB的建行已经低估到不可思议。

PE = 市值/ 净利润

3.5倍PE,意味着按照现在的价格买建行,只用3.5年就可以回本。作为对比,按现在价格买茅台,回本则需要48年。

PB = 市值 / 净资产

0.4倍PB,意味着建行1块钱的净资产,现在只卖0.4元,打了四折。

从数据上看,确实挺低的。

但这么算的前提是,你能把建设银行整个买下来,然后按原价清算。

巴菲特早期做低估值投资时,经常是买成大股东,然后清算企业。

据说,巴菲特还说过这么一句话:“除非你是清算专家,否则买下价格便宜公司实在是非常愚蠢。”

怎么理解呢?

买低估值的公司,然后清算,这是一次性生意,很容易就把账算清楚了。

如果不能清算,那这家“便宜”的公司还将继续经营下去,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也无法保证“现在的便宜,未来就还是便宜”。

也就是说,现在的低估,在未来可能并不低估。

问题二:什么时候会估值回归?

退一步讲,即使未来还低估,那什么时候会估值回归呢?

懒猫先讲个小故事。

2017年发生过这么一件奇怪的事,

台湾的一家轮胎厂,泰丰轮胎厂房失火,损失超过5亿新台币,但之后几天股价却持续暴涨。

什么原因呢?

原来失火的这个厂房位于市中心,旧厂房烧掉后,不能原地重建,必须进行土地开发,身家一下子就上去了。

设想一个情景,

一个聪明人,认为厂房迟早会倒,可能是失火,也可能是自然倒塌。倒了之后,这块地必将价值大增。于是他提前潜伏进去了,接下来就是坐等厂房倒了。

这个厂房什么时候会倒呢?

不知道。

赌“估值回归”就和赌这个厂房迟早会倒一样。

厂房什么时候倒?不知道。低估值什么时候能回归?同样不知道。

03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了,

都这样了,看估值高低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有意义。

首先是安全。

“安全边际”并不是说说的。高估值对应的是高成长,对未来的预期高。一旦成长不及预期,除了杀业绩,还会杀估值。

每一次的股市泡沫,基本都是炒作高成长引起的。

低估值就没那么多事儿了。它对未来的预期低,只要不出现啥幺蛾子,现状总能维持下去,不至于更差。

其次是市场风格。

低估,通常对应着价值。

高估,通常对应着成长。

市场风格就是在价值、成长之间来回切换。

2017年是价值占优,低估的银行、地产当年涨的也很好。

这几年则是成长占优,科技、核心资产、新能源,一个比一个表现的好。

价值涨的多了,成长就追一追。成长跑的快了,价值也会赶一赶。

别看现在成长涨的疯,未来还真不一定。

还有,就是对于低估值的资产,一定要分散持仓。

你不知道现在的低估,在未来还是不是低估。分散持仓,跑出来的概率就大多了。

也一定要学会熬。

估值何时会回归?没人能给一个准确时间,可能熬着熬着,就熬出来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