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美股账户复盘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仅作个人思考分享和交流使用,不包含任何个股推荐和具体操作。】

初步看H1的结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复盘下来有很多运气的成分,几个核心大票仓位再回过头去看:

首先发现自己一开始做的基本面分析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本着大方向是“模糊的正确”的前提,还是上了仓位,后续踩对了市场认可的主线,这是属于运气好;

其次对估值和市场情绪的把握还不到位,例如对于季度业绩的解读简单的去复制上一Q的经验,但实际预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是近一两周回撤的主要原因。

【下面的复盘内容包含很多同事们对我的指导、以及向大佬们的学习(鞠躬!)】

策略:趋势策略为主

从长期来看,统计数据支撑的能挣钱的有效策略主要分3种:

1、学院派的价值策略。确定性高,赔率可选,但是效率较差。

2、信息驱动。彼得林奇式的挖掘,不断调研交流、寻找信息差。缺点是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并且不能停止挖掘新票。另外,能否对于每一只票都处于一手的核心信息圈很难保证。

这种策略对于我这种精力不好、social能力不佳、又不那么喜欢卷的人来说不太友好。另外,对于信披健全的美股来说效果也会打折。

3、趋势策略。可以寻找市场交易的主线,也可以看图说话、依靠技术面分析去做。主要问题是胜率不可控,需要做好小仓位试错和风控措施。净值曲线可能会呈现出反复的损耗期+爬坡期的特点。

我觉得趋势策略效率比较高,对于初始本金比较少的年轻人来说比较友好。毕竟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和赔率都很重要。如果光靠价值策略的年化收益率,可能对于个人投资的意义不大。(如果起手就是A8A9身家的大佬就无所谓了哈哈)

23年7月底开户之后,在经历了23年剩下5个月在小票中的不断犯错之后【正在努力补23年H2的复盘……】,终于想明白自己目前最应该努力学习和实践的是哪种策略。24年初开始至今的仓位都比较稳定且集中,换手率较低,主打抱住几个核心大票长拿着,主要就是吃AI趋势的第二波。

选股:抱住主流的核心大票

一个现象是,投资者们总会恐高or想要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就是不想买最主流最明显的标的,反而要去寻找所谓的更高性价比的二线标的。

这里引用yusen总在今年5月初一篇公开po文中的观点——

“交易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仔细想清楚当下市场里最大的常识是什么,然后做最符合常识的事情。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最大的常识最后往往会形成最大的共识,由此带来的价格走势往往都是非常极致的”,但是,“面对极致的价格走势大部分人是拿不住的”

“聪明人总是容易觉得常识太简单,太显然而很难按捺住‘自作聪明’的举动,这里‘自作聪明’的举动往往包括:

聪明人的诅咒往往是因为太早看到了常识,从而看不起常识,在行情远没有演绎完的时候,就去刻意寻找反共识或非共识的观点。

不买最主流最明显的标的,而去刻意寻找小票。尤其是所谓机构里的专业选手,往往会觉得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票不好意思,体现不出自己的水平,而去刻意寻找所谓二线标的的非共识机会。

过分关注短期交易优化,想把每一个波动的钱都挣到,而趋势开始后卖掉了很难有心理勇气买回。”

其实市场阶段性忽视龙头标的的原因,一方面是想标新立异or恐高,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研究不足,没有算清楚它的真正赔率;一旦你把所有的AI相关标的的赔率都弄明白,性价比一比较就出来了。(但是不排除确实一直在持续超预期,精准前瞻的难度较高,只能说把握大方向的正确。)

这里引用AlphaConnect投研主理人花总的一句话:“试想如果一线龙头标的都不行了,这些二线标的必然雪崩,risk-reward高低跃然纸上。”

从23年底到24年中,自己重仓的3只大票都是AI硬件股,并且是围绕①算力②存力③运力的服务器三大元素来布局的。

P.S.

关于对semi周期的理解,这里再次引用花总的观点【可以说是24H1学到的最好的知识!】:

“周期的定义不是简单的上和下,而是excess和correction,简单来说就是大部分的周期都会走极端,看过下行周期的惨烈,就不要低估上行周期的高度,如果永远用mid-cycle的思维来看待产业,估值和股价,可能会错失非常多的机会。”

“至于何时进入correction,如履薄冰动态跟踪就好。”

(以上同样来自AlphaConnect投研,已获得引用许可)

操作:低频次交易,不要轻易赌业绩

1、对于一个主要趋势的第二波怎么交易,我个人的思考是:对于那些价格已经突破关键点位、基本面已经逐步明朗的大票,千万不要盲目等回调,很可能永远也没有上车的机会。越涨越没法买。

市场还是非常有效的,已经形成一致共识的票,股价往往不会犹犹豫豫、反复蹉跎,而是直接45°上去了。

所以还是:①底仓一定要建早、建够;②持有期限拉长,就算买贵几个点,用时间也可拉平(选股阶段就要匹配,赔率要够)。

2、关于季度业绩扰动的问题,上文中yusen总的观点已经提到“过分关注短期交易优化”是一种自作聪明的表现,不可能“把每一个波动的钱都挣到”。

个人的思考也是中长期拿着就行(前提是选股阶段找的是确定性和赔率都足够的票),最多定期再平衡下仓位,高阶的大佬们可以在业绩前整点期权啥的以小博大一下。但频繁交易和做T都太难了,弄不好就卖飞or显著贡献负收益。

在美股“雕花”还是太不划算了。

#美股# #AI概念分化,半导体芯片方向掀涨停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