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片方分账或达19亿,贾玲、恒大、华谊兄弟谁是最大赢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0

截至2月25日19时,《你好,李焕英》的总票房达到44.55亿元,预测内地总票房为52.76亿元,有望成为仅次于《战狼2》的中国电影史第二卖座影片。

火爆的票房,按理说会让该片的利益相关方赚得盆满钵满。但据北京文化华谊兄弟的公告,当该片的累计票房达到27.25亿元(含服务费)时,两家公司来源于此的营收并不突出,仅在860~6500万元之间。

贾玲自导自演的《你好,李焕英》,凭借真挚的感情以及巧妙的情节设置,成为了今年春节档的黑马。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2月25日19时,该片的总票房达到44.55亿元,预测内地总票房为52.76亿元,有望成为仅次于《战狼2》的中国电影史第二卖座影片。

火爆的票房,按理说会让该片的利益相关方赚得盆满钵满。但据北京文化华谊兄弟的公告,当该片的累计票房达到27.25亿元(含服务费)时,两家公司来源于此的营收并不突出,仅在860~6500万元之间。

恒腾网络旗下的儒意影业既是该片主要出品方,也是其15亿元票房保底发行协议中的最大保底发行方,则令该片的票房分账方式变得更为复杂。《你好,李焕英》为何采取保底发行?谁又是这场资本盛宴的大赢家呢?

《你好,李焕英》片方分账预计达19亿

截至2月25日19时,猫眼上的《你好,李焕英》预测总票房为52.76亿元。以此为基准,各方的分账比例将如何确定?

首先,需要明确初始数据的口径。猫眼上统计的总票房,为含服务费票房。而北京文化华谊兄弟在公告中使用的国家电影资金办数据,同样为含服务费票房。

猫眼、灯塔专业版均显示,扣除服务费的总票房为分账票房,两家平台上《你好,李焕英》的分账票房占总票房的比例分别约为91.44%、91.42%。将预测总票房乘以猫眼的分账票房比例,即得到该片的预测分账票房48.24亿元。

一位资深电影发行人士陈峰(化名)告诉搜狐财经,平台方会把扣掉服务费的票款转给影院。一般来说,影院拿到钱后,需要缴纳5%的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和3.3%的税费,形成净票房。随后,影院会扣下净票房的50%,将7%分给院线,再把剩余的43%交给中影数字。

接下来,中影数字再将净票房的43%,扣除净票房的1%~3%作为中影数字发行代理费,形成发行收入。当票房在3~6亿元时,中影数字发行代理费的扣点为1%;当票房超过6亿元时,超过部分不再继续扣点。

因此,当该片的分账票房为48.24亿元时,净票房为44.24亿元,净票房的43%为19.02亿元,中影数字发行代理费为600万元,发行收入为18.96亿元。发行收入占分账票房的比例为39.3%。

值得注意的是,猫眼、灯塔上《你好,李焕英》的片方分账占分账票房的比例,分别为39.2%、39.42%,与前文计算的发行收入占分账票房的比例十分接近。因此,可以推测两家平台上的片方分账,即为发行收入。

选择保底发行

出品方转嫁风险与收益

陈峰表示,两家平台在片方分账之后未公布的分账方式,才是一部影片的核心商业机密。

一般来说,在没有保底发行的情况下,发行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给到发行方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部分则属于出品方。业内的发行代理费分成比例,一般为发行收入的8%~12%。

然后,出品方内部再根据各自的投资比例,继续分成。陈峰称,一般投资15%以上可以署名出品方,投资10%以下可以署名联合出品方,投资30%以上可以称为主投主控方。发行方内部也会根据不同的投资比例署名、分成,但联合发行方一般以发行方区域代理的形式存在。

陈峰还透露,有些联合出品方、联合发行方只是挂名,不会按照投资比例参与分成。例如,有的联合出品方投资几百万元可以享受10%的固定收益,类似于债权。有的联合发行方在参与出品方上部电影的发行时亏了,这次出品方就会给它干股、帮它挂名,好弥补它上次的损失。

不过,保底发行的出现,给发行收入的分账方式带来了重大改变。

综合媒体报道与陈峰概述,保底发行大致是,保底发行方(下称保底方)与出品方在影片上映前约定一个X亿的保底票房。保底方会将X亿票房所对应的发行收入作为保底金额,分批支付给出品方。出品方提前锁定风险,稳赚不赔。

当实际票房未达到X亿时,保底失败。此时实际票房分成的发行收入少于保底方支付的保底金额,保底方需要自行承担其中的损失。

当实际票房达到或超过X亿时,保底成功。此时X亿票房分成的发行收入全部归保底方所有,保底方可以收回保底成本。X亿之上票房分成的发行收入,则由出品方与保底方按照约定进行分成,一般分成比例会呈阶梯状变化。

为什么做保底?

抢占发行权、完成业绩对赌

保底方选择保底发行,是为了冒风险获取保底成功后的巨大收益吗?

“娱乐资本论”曾统计了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的十个已完成保底案例,成功失败各占一半。据北京文化公告,其2017年对《战狼2》、《二代妖精》两部影片的保底发行,同样喜忧参半。

在陈峰看来,保底发行在国内盛行,实际上是电影业优质内容稀缺、发行竞争激烈的产物。扣除中影数字发行代理费后的发行收入,会进入主要执行发行方及结算方的账户。一部被大家看好的影片,很可能会给主要执行发行方带来巨额的票房回款,也就是现金流。

而国内的主要出品方,比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都有自己的发行团队,万达电影更是实现了“制宣发放”的大闭环,它们没必要把发行交给别人去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底方需要先让出品方没有风险地赚到钱,才能拿到发行权。

具体到本次儒意影业成为《你好,李焕英》的最大保底方,陈峰认为还有背后资本操作的原因。

今年1月20日,恒腾网络完成了对儒意影业100%股权的收购,中国恒大腾讯控股、儒意影业原最终控股股东柯利明对恒腾网络的持股比例分别变更为45.55%、16.9%、12.5%。柯利明将继续担任儒意影业的主要管理人员,负责执行其策略及业务计划。

根据此前披露的收购协议,恒腾网络通过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及认购权证的方式,向柯利明支付总代价72亿港元。其中,认股权证金额占交易代价的一半以上。

但协议也约定了严格的行权条件。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儒意影业的净利润分别不得低于4亿元、5亿元及6亿元,或三年合计净利润不得低于15亿元,否则柯利明将无法行使部分或全部认股权证。

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儒意影业曾分别实现净利润247.1万元、2658.9万元及628.8万元,并在2018年录得净亏损4033.7万元,盈利能力明显低于对赌协议约定的标准。因此,本次儒意影业成为该片的最大保底方,或是为了完成激进的业绩对赌。

北京文化“小富即安”

恒腾网络或成最大赢家

那么,在进行保底发行后,各方将怎样瓜分《你好,李焕英》约19亿元的预测片方分账呢?

根据北京文化公告,截至2月17日,国家电影资金办数据显示,该片累计票房约为27.25亿元(含服务费),其来源于该片票房的营收约为6000~6500万元。该片保底票房收入为15亿元,其非保底方。猫眼显示,北京文化在该片的出品方中排名第一。

由此判断,北京文化在该片的主要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上映前后收到的对应其投资比例的保底金额,二是按照保底协议约定的、实际票房15亿元以上部分的发行收入的出品方分成。公告中披露的6000~6500万元营收,即属于后者。

有媒体称,该片的总成本为3.8亿元。根据保底发行协议通常的约定,北京文化收到的保底金额足够其在该片上盈利,但其从该片后续巨额票房中获得的出品方分成将会大打折扣。此外,其前期收到的保底金额按照惯例会计入预收款项,待保底协议完成后才会转入营收。

猫眼显示,贾玲(本名贾俞玲)持股65%的大碗娱乐,在该片的出品方中排名第六。因此,大碗娱乐来自该片的收入结构与北京文化类似,同样由保底金额、后续出品方分成组成。

根据华谊兄弟公告,截至2月17日,其来源于该片的营收约为860~1031万元。猫眼显示,华谊兄弟在该片的联合出品方中排名第六。华谊兄弟来自该片的收入也将由保底金额、后续出品方分成组成,但分成比例应该低于前两家出品方。

根据恒腾网络公告,儒意影业为该片的主要出品方和最大保底发行方。另有媒体称,猫眼娱乐亦为保底方。搜狐财经向猫眼娱乐求证,该公司相关人士称目前处于静默期,不会回应此消息。

猫眼显示,儒意影业旗下的上海儒意,在该片出品方、发行方中分别排名第二、第四。根据保底发行协议通常的约定,保底成功后,上海儒意将收到15亿元票房的发行收入对应其保底比例的回款,以覆盖其此前支付的保底成本。

随后,上海儒意将参与实际票房15亿元以上部分的发行收入的保底方分成、出品方分成。据媒体报道,此次《你好,李焕英》的保底分账模式,是超出部分的大头归保底方。因此,作为最大保底方,上海儒意大概率成为该片保底发行的最大受益方。

陈峰还表示,由于上海儒意在此次保底发行中既是保底方又是出品方,这意味着其在向出品方支付保底金额时,可以扣除自身在出品方中的投资比例,从而减轻自己的保底成本。

全部讨论

2021-02-27 00:13

已经超过45亿了逼近46亿

《侍神令》有保底发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