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6喜欢:3

$信达生物(01801)$  一个伤感的故事。 我部分信达的仓位是在招行香港的投资账户里直接配置的。因为招行对日平均资产在10万港币以下的账户,就要收账户管理费。于是,考虑到可能的股价波动,保留了(自以为)足够的空间,就买了一些信达放在那里,不再看了。 最近检查了一下账户,发现已经被收了好几个月的账户管理费了。 原因自然是跌得太多太多了,导致这几个月的账户日平均资产低于10万了。。。  好在6月这一波疯涨,短期也许不会被收了。 但,谁知道呢? 

我对信达的投资是基于一个很粗的逻辑,1 生物药是未来主赛道,2 传统小分子药企转型很难,3 信达是新兴企业里最有潜力的。只要这个局面没有大的变化,就不对它的管线进展和短期销售情况做太紧密的跟踪(自己也非专业)。 这个想法尚没有变化,但也愈发意识到其中的局限和需要遵循的纪律。 局限就是很难判断它短期估值的相对高低,比如两年前PD-1医保谈判后,价格上是巨大利空,我当时做了小幅减仓,但股价从50涨到100多。 回落到80多的时候,公告FDA受理信迪利上市申请,作为可能出海的信号,就适当加仓,结果那就是高点。个人总结就是,事件+市场对事件的消化+市场相对高度+事件后续的演进,是千变万化的可能,深入研究尚不能很好把握,更不要说我这样不深研的。 信达1000多亿市值是不是太高,300亿是不是足够低,当下500亿又如何。 下面几个月,当国内这波流动性(货币超级宽松,实体超级谨慎)逐渐边际收窄,信达回到300多亿似乎不难想象。 那时候一定是一片愁云惨雾。那么如果以后某个时候,又到了1000亿以上,我该不该减仓,毕竟那时候一定又是各种乐观预期。自己暂定这么一个纪律:对这种长期看好,但自己显然不具有任何专业和市场信息优势的标的,尽量避免对具体事件做判断,做好仓位配置后,除非某种根本性的变化发生,不加不减,长期持有。 这样失去了利用市场犯错的机会,但也会避免自己的错误判断,因为后者发生的概率可能高于前者。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