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市公司“扎堆”在中国哪些区县?


一个区县可以容纳的上市公司市值远比GDP壮观。

银柿财经从A股、港股、美股三个全球比较重要的资本市场收录了983个区县的上市公司市值表现(即只要有1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就会被收录其中),梳理成榜单,发现在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市值规模超过万亿元的区县有21个,其中最高的为北京西城区。

在50多平方公里的西城区,54家上市公司创造了9.18万亿元的市值,超过了中国大部分省份的GDP规模。

这就是资本市场的张力。资本看中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潜力,如果一个区县持续有资本涌入,意味着这片土地的产业演进方向上能看到未来,更意味着区域增长的潜力。

但在中国境内2846个县级行政单位中,还有1800多个区县尚属于资本层面的“不毛之地”。

哪个区县是上市公司市值高地?

那么,中国境内究竟哪10个区县的上市公司最受资本市场的追捧呢?

银柿财经根据iFinD数据整理发现,北京西城区凭实力拿到了这顶“皇冠”。西城区位于北京城区中心,虽然从GDP总量来看并不突出,但人均GDP一直比较惹眼。2019年,其人均GDP高达44万元,比许多欧美城市还发达。西城区能拿下这份榜单的市值规模第一,也跟一条街有关。这条街被取名“金融街”,占地面积仅1.18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满满当当地挤着多个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更有监管部门在此坐镇,是名副其实的“金街”。

北京无疑是一个上市公司扎堆的城市。与西城区一起进入TOP10的区县,还有同样位于北京的海淀区、朝阳区与东城区,分别位列第三、第五和第八。

另一个上市公司集聚地是深圳。其中,深圳南山区以174家上市公司、8.66万亿元的总市值规模排名第二。南山区也不是一枝独秀,深圳市进入TOP10的区县还有福田区与宝安区。

还有三个区县分别是上海的浦东新区、杭州的余杭区以及遵义仁怀市。

浦东新区出现在榜单中并不令人意外,倒是另外两个区县值得一说。位于浙江杭州的余杭区以29家上市公司、4.96万亿元的市值规模排名第六,彰显出新经济的绵绵后劲;而贵州遵义仁怀市更为独特,全市只有一家上市公司,但这家公司叫“贵州茅台”,单凭这一只股票,仁怀市就挤入了TOP10。

除遵义仁怀市以外,银柿财经发现位列TOP10的区县基本都是行业巨头与“独角兽”扎堆的地方,且都有一个上市公司比邻而居的产业集聚区。比如北京西城区的“金融街”、深圳南山区的“粤海街道办科技园社区”、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江科学城”以及杭州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等。

这显然与国家战略引导、地方政府的远见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无法分割。比如张江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开展“一表制”改革,核心就是让企业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而余杭未来科技城最牛的地方,是用短短5个月建起了一座梦想小镇,并聚集了一大批创业项目。这一速度的背后,是数十次的体制机制改革,是敢于打破常规的作为担当,是以“最多跑一次”为代表的营商环境。有一组数字显示,杭州2017-2019年的人口净流入超过百万人,其中53万人流向了余杭。不过,除了阿里巴巴,这里没有再出现第二家上市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元。

21个万亿区县相当于中国一半以上的GDP

银柿财经梳理发现,在这份“上市公司百强区县”榜里,有21个区县的市值规模超过了1万亿元。这21个区县,以1286家上市公司撑起了69万亿元市值总规模,而经初步核算,2020年全国GDP是101.60万亿元,也就是说,这21个区县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加起来,相当于大半个中国的GDP。

其中6个区县隶属于北京,5个区县隶属于广东、4个区县隶属于上海、3个区县隶属于浙江,还有3个区县则分别位于贵州、江苏与四川。

杭州滨江区以1.74万亿元的市值总和排名第13位。滨江区是杭州市面积最小的区,面积不足73平方公里。据杭州滨江区区政府网站发布的消息,这里先后有超过50家的上市公司,但银柿财经此次仅收录了注册地在滨江区的39家。这39家上市公司创造了1.74万亿元的市值,虽然该市值规模是杭州余杭区的1/3左右,但论面积,滨江区只有余杭区的1/20左右,“亩产”还是相当高的。但区域面积小也是滨江区的“痛点”。企业上市做大之后,如果在滨江区找不到更多物理上的发展空间,或许会选择搬走。

隔壁萧山区的“2020年度企业迁移情况分析”显示,有530家迁入企业来自滨江区。同样,滨江区也是萧山区迁出企业首选的迁入地,共有1121家企业迁入滨江区。尽管不能显示这中间涉及多少上市公司,而且在滨江区与萧山区的流动中,迁入量大于迁出量,但头部企业外迁仍是滨江的隐忧。

这类隐忧,也真实地出现在杭州高新区管委会、滨江区政府“2020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截至12月底)”的文件中,在“严格控制外迁”一栏中显示,2020年,滨江区27家企业提出外迁申请,但成功挽留的只有联袂文化、众睿信息、建源电力等9家企业。

北京和深圳也是同样,互联网大厂在不断地往更远更大的地方搬迁,毕竟,每个大厂都有成千上万的码农,每个人至少也得有一个格子间才好开展工作。

数量与质量的悖论

如果仅以各区县拥有上市公司数量而言,北京海淀区以205家上市公司排名全国第一,其次是深圳南山区。目前,以银柿财经收录到的数据来看,只有4个区县拥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北京海淀区、深圳南山区、上海浦东新区与北京朝阳区。

但如果换个维度来梳理榜单,银柿财经记者发现,也不是拥有越多上市公司的区县,市值规模就越大。以上海闵行区、广东东莞市为例,尽管这两个区县的上市公司数量多到可以跻身全国前10位,但其总市值规模却未能超过万亿元。

按照银柿财经收录的数据,A股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元,但在上海闵行区市值超过千亿的上市公司仅有在香港上市的华住集团一家,市值超过500亿元的上市公司也只有3家。

广东东莞市47家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更为逊色,市值总和不足4000亿元。在东莞市,表现最好的生益科技市值也不过600多亿元,超百亿市值的上市公司仅为9家。显然,这座“塞车”都有可能导致全球缺货的“世界工厂”,在受资本市场追捧的新经济、新产业领域乏善可陈。

注册制下,上市公司的质地远比数量来得重要。

近两年,高质量发展成为目前上市公司的重点工作,随着退市新规正式落地,未来A股的退市数量也将向成熟市场靠拢。退市常态化将加速市场优胜劣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并进一步推进A股机构化进程,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在这一过程中,头部绩优上市公司自然会获得更多流动性溢价。

凭“一己之力”支撑一个区县

这份名单上的区县,在活跃的中国经济版图中似乎都不起眼,很多大家都没怎么听说过,却出现在“上市公司平均市值Top10区县”的排名中。他们的表现,说明了一个区县拥有头部企业的重要性。

贵州遵义仁怀市的茅台,福建宁德蕉城区的宁德时代,四川宜宾翠屏区的五粮液,河北保定莲池区的长城汽车、山西吕梁汾阳市的山西汾酒、河南南阳内乡县的牧原股份等,这些地方的“天之骄子”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所在区县的GDP,更吸引了全球资本市场的资金。可以说,企业在哪,当地的“经济中心”就在哪,地方税收就在哪,是地方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留住的支柱型企业。

比如福建宁德蕉城区,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闽东小城,2000年才培育了第一家上市公司——闽东电力。这家市值不足30亿元的上市公司,在“高手如云”的A股几乎没有存在感。为蕉城区注入活力的是2018年才上市、上市2年多市值就接近万亿的宁德时代。2020年末,宁德时代成为A股市场的明星。此前,除了茅台五粮液与部分银行股,还没有哪一家民企如此接近万亿市值。

哪个区县上市公司“密度”最高?

上市公司“密度”最高的TOP10区县,依然集中在北上广地区,其中上海有4个区县、广东3个区县,北京2个区县,只有鼓楼区位于二线城市福州。

黄浦区是上海面积最小的区,但并不妨碍它在2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施展创造繁荣的能力。在这里有31家上市公司,创造了1.34万亿市值规模。

黄浦与浦东新区一江之隔,就黄浦的区位来说,黄浦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也是上海市区政府的所在地。有人说,在黄浦区每走10公里可以发现7所重点小学,但每走10公里能遇见的上市公司比重点小学还多。

相比起来,北京海淀区虽然是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区县,但因为海淀区的土地面积高达430.77平方公里,所以略显稀疏。

福州鼓楼区的面积不大,仅有35.7平方公里,但孵化出了22家上市公司。银柿财经梳理发现,其中9家位于铜盘路软件大道89号的福州软件园。1999年诞生的福州软件园已成为福建省软件行业创新创业创造的一块高地。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全国44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18年度评价报告中,福州软件园“人均软件收入水平”排名全国第五,福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占全省软件产业总收入的50%左右,撑起了福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园区还培育了20余家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国内“隐形冠军”企业。

在“亩产论英雄”的高质量发展时代,上市公司质量会成为更受关注的指标。

榜单说明:

此次榜单数据截至2021年1月21日,均源于同花顺iFinD,由于美股、港股的注册地址比较特殊,故在划分区域的依据为“办公地址”。同时,本次榜单仅收录了A股、港股、美股三大资本市场数据,未收录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交易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