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细分市场的容量不取决于需求,而是技术周期的阶段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回复:4喜欢:51

技术周期 
◎雪球ID:黄杰雷TMT ┊2017年5月3日

在所有经典的企业管理教材当中,都反复强调用户规模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这个经典观点不同,我从整个产业视角观察认为,产业基于具体技术,技术的成长阶段,决定了其商业化的营收规模,即这个市场的容量。市场规模不仅是动态的,更是被新技术迭代继承的。一个技术所形成的市场通常维持十多年的成长周期,成熟之后又被新的技术产业所替代。新技术越成熟,就越能替代更多的传统技术市场,其规模就越大,技术成熟度是产业市场规模的关键变量。

基于一个具体的用户群体,技术路线之间是互相竞争和替代的关系,经典的S技术曲线原理解释技术革新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是基于技术而做出破坏性的创新,即“技术引领期”。后期产业和产品类型都将形成稳定形态,创新就变成基于用户需求的引领,比如根据用户变化设计和不同的功能价格组合,即“需求引领期”。技术所处于的阶段直接影响其产业化的程度和市场规模。

同一目标用户,之所以对应的服务会不断改进,除了科学技术在发展之外,还有用户文化也在变化,如2000年的20岁青年用户和2010年的20岁青年用户显然是不同的世代,他们所面临的社会文化有较大的区别,接受的媒体从权威媒体变革到了自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技术的演进结合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市场不确定性,给新的技术服务商以机会,如果过去占据优势地位的服务商骄傲自满,将逐步被新的服务形式所取代,用户群体和需求始终都在,只是谁来服务而已。所以,当新技术有更好的,更先进的功能性,成本能获得竞争优势时,那么这么服务产业将得到巨大的发展。

产业是基于技术性的,技术的发展具有一个生命周期,萌发,发展,替代,被替代,边缘化其中发展阶段将能带动巨大的投资机遇。

刻意创造或放大需求是一个伪命题。创造,引导,催化需求意味着高昂的资金,周期,教育投入,在经济学上,不是正确的做法,在众多的商业机会面前,显然不是策略,即便有细节上的优异表现,也不能证明需求是通过市场引导的,除非是外部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所以结论是“需求必定是内在,刚性的,不是被创造的”。

TMT有没有永恒的产业和跨越数十年的产业周期?

产业的形成是基于具体细分的技术所形成的服务业。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也形成不同的互相竞争替代的产业。TMT系列产业本质上就是信息技术的服务市场,当新技术更便利,老的技术产业就消失了,技术更迭周期同等于就是市场更迭的节奏。

西门子或者通用电气,跨越上百年的企业生命中历经十多次的技术迭代和产业迭代。不能以企业周期来界定产业周期。今天的家电业也是如此,即便服务同样的市场类型和方向,但是其所从事的行业早已经完成多轮次的自我迭代:电视从显像管到液晶再到智能大屏幕,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

VCD的诞生便是在当时用新技术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1992年4月,美国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视技术博览会。时为安徽现在集团总经理的姜万勐带着自己的同事赴美观展。展会上,一个2平米的展台前,美国C-CUBE公司员工正介绍他们研发的MPEG(图像解压缩)芯片,引起了姜万勐极大关注。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和探索追求的天性,姜万勐一连三天像着了魔似的围着这个展台转来转去。对这项不起眼的技术他浮想联翩,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用MPEG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制成音像视听产品VCD(Video Compact Disc)。广播电视业由此可结束磁带录像机一统天下的历史,而开创光盘记录的全新时代。这一开创性的构想,激励着姜万勐上下求索。展会上,姜万勐与C-CUBE公司董事长孙燕生相见。孙燕生是美籍华人,两人一见如故。姜万勐道出自己的构想和兴趣,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合力打造应用MPEG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回国后,姜万勐抓紧立题。为此他认真地做了市场调研,预测视听产品VCD机年销量可达200万台。在该项目可行性报告中,姜万勐阐明:这是本世纪消费电子领域里中国可能领先的唯一机会。1993年3月18日,姜万勐与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意在用美国MPEG技术研制视听新品VCD。

1992年4月是前沿技术的里程碑,MPEG解压缩技术正式成型,到了1993年9月基于此技术的中国第一台VCD、世界第一台家用VCD面世,因为CD光盘比录像带便宜,价格只有LD的10%,VCD对录像带形成了一种技术替代,并意图用技术和产品继承录像机和录像带的市场。“万燕”倾其所有财力开创了一个市场,确立了全新的产业,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技术体系,在VCD之后,录像带寿终正寝。

产业的形成不是偶然,它是一个极其清晰的自然规律。从技术的诞生形成产业发端,新技术必然对社会原有的技术形成竞争和冲击,基于时代的前进性,新技术继承当时人类最新的技术成果,有必然的先进性,通过企业和产品扩大服务面, 逐步形成更大的用户覆盖规模,通过财富、社会影响和上下游供应配套,将形成一个产业链,从此新的产业便形成,新的产业将经历一系列的成长,并在一定周期后被之后更新的技术产业所竞争,它将也逐步停止成长,逐步萎缩直至替代。

新产业的形成是千载难逢的产业投资机遇。在产业投资当中,我认为投资机会不是来自原有行业巨头的资产重组并购,而是来自新产业形成后,直至发展到规模化成熟阶段之间的几何级增长,这种增长是基于市场的继承,旧有技术市场的重组并购所实现的增长是来自规模化之后的成本降低,显然易见,前者是两位数增长,后者是个位数增长,投资的潜力高下立判。

识别新技术新产业的时机,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技术周期宿命论,一个是线索判定法。技术周期论就是本章所叙述的思路,在TMT领域中,一个技术周期发展到接近13年左右的阶段,它必然遭遇新技术的挑战,因为现有市场也逐步饱和,增长减缓,产业过程中所培养的的人才,资金无处可去,必然努力寻找它自身“生命的出口”,在市场中寻求技术突破口和市场突破口。线索判定法是通过新技术的报导,投资案的数量来判断新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是否是择时投资的最佳时机。

细分产业如何衍生和分离?

经典的技术S曲线充分解释了技术的周期性更迭和分离。1973年,史蒂文• 赛尚(Steven Sasson)是刚从伦斯勒理工学院毕业的研究生。他获得了一个电气工程学的学位,因而在柯达的设备事业部的研发部门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那里工作了几个月之后,赛尚的主管加雷思• 劳埃德(Gareth Lloyd)向他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当时,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刚刚发明了第一个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 简称CCD),它可以让人们很方便地在晶体管周围移动电子电荷。柯达需要知道的是,否定的这种设备是否可以用于成像技术。到了1975 年,在一个由一批才华横溢的技术员组成的攻关小组帮助下,赛尚利用电荷耦合器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和第一台数码录音设备。赛尚发明的这台数码相机都称得上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到了1996 年,柯达公司已经拥有了14 万名员工,它的市值也达到了2 0 亿美元。它事实上垄断了整个行业。在20 世纪末,柯达的高管们认为数码相机将会削弱他们的化学产品业务和胶卷业务,认为推出数码相机实际上意味着迫使公司卷入自己与自己的竞争当中。因此他们雪藏了这项技术。柯达的高管们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这种只有0.01 像素的低分辨率的数码相机将会以指数级的增长曲线跳跃式地增长,最终将能够提供分辨率高得难以想象的图像。因此他们决定对这项新技术视而不见。柯达没有利用它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去开拓市场,最终反而被市场逼入了绝境。

成熟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新的技术,有些革命性的技术并不受人待见,它将假以时日,在边缘的远处,形成新的技术产业,并最终取代成熟行业,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伟大史诗所面临的必然宿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技术的周期如同一条自左往右的不断延伸向上的S曲线。当S曲线进展到其周期的一半时,将会成高速成长的态势,并且在这个其中会衍生出一条新的技术方向,这条新的技术方向也会衍生一条新生的技术S曲线,旧的技术S曲线将会在之后的周期里不断延伸,持续自我完善直至周期结束,新的S曲线在早期游离于主流的市场之外,当它潜伏、酝酿和积累一定周期之后,将会进入S曲线的中间阶段,并且呈现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并且它将会替代替代上一个技术周期。并让上一个技术周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不再具有面向未来的竞争力。哲学书上说“新生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反复的,但是必然的”。

S曲线前后交叉的两条产业曲线在一个时间点之后会形成交叉,它意味着新的技术将开始取代和继承原有技术的市场,这是关键的时间点,它是切入产业投资最后的时机,因为新技术本身内部暂时没有激烈到竞争充分,它当时只是面对腐朽的旧技术产业,旧的技术产业形同纸老虎,看起来庞大威武,其实严重缺乏竞争力,新技术有更强大的性能和成本优势能赢得胜利,过了这个时间点,新技术产业将逐步获得高速成长,会涌进更多的资金和企业,开始形成价格竞争。

新技术的成长周期是多久?

我构建了一个“TMT十三年技术成长周期”工具,它判断新的技术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并且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投资者所面对的机遇也将不同。

消费者就是消费市场中无形的手,虽然收群体性和社会化规律所影响,但技术因素却超越人文,美国阿米什人坚守传统,抵制任何高科技对传统生活的影响,但是还是用洗衣机代替了手洗,拖拉机代替了马匹耕地,族群中不断流失渴望现代化生活的年轻人,这反映了技术进步是时代客观因素,超越情感。

消费者是产业里面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汽车消费者没有任何义务去理解某个创业公司,消费者手中的资金像一张选票,它只会投给最好的,最符合他预期的产品,他们不关心产业本身的周期和结果。它基于利己性选择商品时仅考虑成本和自身需求。表现出一个冷酷无情的实用主义者的特征。并且基于群体性。会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能够在人群当中形成主流情绪和意见。营造出丛林法则。不断更迭和淘汰旧的技术产品,拥抱喜爱新的技术周期产品,周而复始。

新能源汽车产业当中可以预见的是,大量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企业将被淘汰,将牺牲大量投资人的资金,也损耗创业者的梦想和青春,残酷的产业竞争是极其血腥危险的幸存者游戏,作为丛林世界之一,产业不给予弱者同情,投资者决策的依据不是各类好消息,而是产业成长周期。

作为投资人不能被消费者的需求所蒙蔽判断,消费者永远是对现有的选项做选择,对未知的、开放性的假设不做任何投票,它只比较而不创作。在技术市场早期,盲目听从消费者的需求是不符合技术成长周期的规律,技术创新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新技术产业发展到规模成本阶段之后,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引领依据。

通过对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对市场动态进行观察和收集,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从技术原型机出发,到行业投资案频密,以此推演行业内首家上市公司的IPO时间段,以产业利润率来推演行业阶段和未来衰退的交叉时间点,以终端配套数来判断其消费者元年,用大概率来判断无差别的行业上升期,用行业巨头数来判断行业清扫压迫期。从人才和资金的流动看衍生的新技术产业在哪里孕育待发。

(完) ◎欢迎与作者微信交流(JIELEI_H)@今日话题 @徒步三萬里@lomycat @方舟88

全部讨论

2017-05-03 14:55

作为投资人不能被消费者的需求所蒙蔽判断,消费者永远是对现有的选项做选择,对未知的、开放性的假设不做任何投票,它只比较而不创作。

2017-05-04 17:36

好文章

2017-05-03 15:02

写的真好,非常深刻

2017-05-03 11:42

[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