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投资备忘系列之三:氢能源,不找短期炒作的标底,只寻长期投资的龙头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3回复:18喜欢:116

 #雪球星计划#    #2022市场展望#    #2022年度投资策略会#  

      下半年,氢能源已经有点热了。对短期涨幅过高的股票,我兴趣是不大的,除非公司真的不错,并且有很好的回调时机。因为我觉得投机这个东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投资是相矛盾的。投资讲的是理性,投机讲的是感性;同样的标底,过热的东西一定高估,过冷的东西一定低估。如果真的看好某种长线逻辑,我宁可选择短期过冷的时候介入。但由于氢能源赛道的后期广阔空间,对于在行业中有相当地位、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特别是经营业绩也不错的股票,我还是非常关注的,这也是本文的核心,是我2022年的重要备忘。闲话少说,下面还是直接说干货,只说关键数据、关键要点。

      一、行业发展的关注要点

      整个赛道不用说了,虽然刚刚起步,但发展前景确实非常诱人,几个数据足以说明所有的前世今生。第一,当前的现状从保有量来看,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新能源汽车32535辆,其中韩国10,906辆,美国8931台,中国7300辆,日本4456辆,德国890辆;从出货量看,2020年度,全球共出货新能源汽车9006台,其中韩国5823辆,中国1177辆,美国937辆,日本761辆,德国308辆。目前看,全球领先的是韩国,中国在第二或第三的位置。这是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石,以后所有的数据,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增长,需要记牢。第二,国家规划的落地进度。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十四五”工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等发展规划,我国的规划是,2025年氢能源汽车保有量为5—10万辆,2035年保有辆100万辆左右。也就是说,虽然目前基数很低,但从规划来看,5年内为将增长10倍,15年内将增长100倍,这个赛道的潜力确实极为巨大。在加氢站建设方面,截至2021年7月已建成110座,计划2030年1000座加氢站,2035年建设5000座,但实际进度估计有所加快,比如仅仅中石化就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1000座。第四,各地市的发展规划。规划能否实施,关键看各地的推进进度。目前,全国已经有23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地方氢能源专项规划和指导意见,超过48座城市发布了氢能政策。前期,笔者9月份初步统计时,仅已经公开公布的北京、广东(不含深圳)、河北、山西、江苏、河南、山东、四川、湖北等9个省份,如果全部落地的话,2025年即可达到8万辆以上的保有量;后面,再加上深圳、天津、上海、重庆、浙江、福建等重要省份(城市)的规划。由此可见,截至2025年,大概率可以超额实现10万辆的发展目标。第四,国外的发展推进情况欧洲提出,2030年计划推广新能源乘用车370万辆,轻型商用车50万辆,重卡公交车4.5万辆,加氢站3700个,火车570辆;美国,仅加州燃料电池联盟,就提出2030年建设加氢站1000座,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100万辆。韩国提出,2022年保有量力争达到8.1万辆,2030年达到180万辆,2040年汽车累计产量增至620万辆。日本将新能源确立为国家能源。要大力推进氢能社会。由此可见,氢能源不仅仅我们关注,全世界也都在大力推进。

      ——这些数据说明什么呢?第一,有这么强大的政策背书,作为基层的草根股民,跟着方向走就是了,关注落地进展就行了。我们根本没必要围绕安不安全之类的,做一些看似象牙塔的讨论,或者是坐井观天的担忧。国家、全球层面都出台了这样的规划,背后肯定经过太多的专家论证了,他们肯定比我们要聪明得多。第二,这也启示我们,在我们的上市公司中,谁能够在技术领域率先走在全球前列,那么后面的几十年,也肯定将独领风骚!其业绩发展速度、股价增长力度,肯定不会属于宁德时代!抓到这样的一家公司,可能就已经足够足够了!

      二、相关个股

      1、亿华通——发动机的龙头。

      亿华通最纯的氢能源汽车龙头。其主营业务很单纯,就是做发动机,而且还只做氢能源的发动机。所以这支股票看起来很贵,但随着氢能源规划的陆续落地,肯定会长期受益的。一是今年的业绩盈利情况。目前易华通业绩亏损。2019年销售发动机498套,市占比约19%;2020年销售494套,市占率41.97%。由于公司独家供应冬奥会上的氢能源汽车,今年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也将成为扭亏为盈的重要契机。到底实现多少收益,需要密切关注今年的年报。二是冬奥会之后的市场开拓情况。如前所述,近两年亿华通业绩的提升,与冬奥会有很大的关系。并且,从目前来看,几家公司的营业范围,相对有一定的区域性,如北京和张家口占优势的是亿华通,东北的是新源动力,广东、江苏、上海的是重塑科技,广东佛山、云浮的是国鸿氢能等。冬奥会之后,易华通能否借着这两年冬奥会带来的成长和影响,进一步开疆辟土、占领更大的市场,还需要持续跟踪检验。三是技术路线创新、及与整车制造企业的合作情况。公司突破了氢能源发动机制造中的多项技术难点,产品关键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商业化实践中进行了广泛应用;于2018年建成投产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自动化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线;目前与丰田汽车宇通客车、北汽福田、中通客车以及吉利商用车等有长期合作关系。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已上公告的氢燃料电池车型(不含底盘)共341款,配置公司产品的车型有62款,占比18%,位居行业前列。四是毛利率变化情况。目前燃料电池的缺点,就是价格比较高昂,随着技术的进步,降价肯定成为必然趋势。所以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肯定不代表利润的同比增长。不仅仅亿华通,整个行业都将如此,这也是后续关注的重点。

      2、潍柴动力——拥有全球最大的基地

       $潍柴动力(SZ000338)$  潍柴动力业务比较复杂一点,目前氢能源电池销量占比不多,但公司在行业中经营多年、为传统的汽车动力龙头,特别是拥有全球最大的氢燃料制造基地,后续发展不容小觑。一是氢能源对营收的贡献情况。潍柴动力目前主要有4块业务,即动力系统,商用车制造,智能物流,以及新业态、新能源、新科技。目前,业绩较好,市盈率约15.42倍。但其主营业务中,动力总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业务占比56.49%,智能物流占比30.62%,真正的氢能源占比极小,目前对公司的贡献尚小,公司未单独披露,但根据公司的营收基数、行业的市占情况推断,料想肯定不足1%。不过,这并不代表公司没有发展前景。二是氢能源的量产情况。公司拥有2万台氢能源动力制造的产能,全球最大,一旦快速量产,可能将很快超越同行;而亿华通目前的产能约1.2万台。在11月17日动员会上,董事长就强调“氢燃料电池技术要达到全球领先,率先实现300KW以上大功率电池重卡的大批量商业化运用,还将发布首款重型商用车内燃机”。三是技术路线布局及落地情况。公司已布局电池电堆、电控、电机、空压机、双极板等关键核心技术,氢燃料电池产品在可靠性、寿命、成本等综合性能方面表现突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相关产品已配套于中通、亚星和宇通等国内主流客车厂商和中国重汽、陕重汽等重卡厂商,正重点推广燃料电池重卡在物流、园区、港口等多个场景的应用。四是参股企业的市场扩张情况。公司持有弗尔赛33.5%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而弗尔赛为我国最大的燃料电池商用车动力系统和乘用车燃料电池模块提供商;公司还拥有巴拉德(加拿大燃料电池专家)19.9的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特别是拥有巴拉德下一代电堆及模组技术产品在中国商用车、叉车市场的独家权力。在与巴拉德签署协议上,当时就要求潍柴动力到2021年,在中国生产和交付至少2000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3、雄韬股份——在制氢、发动机、膜电极等领域均有布局

       $雄韬股份(SZ002733)$  总市值不超过100亿的小公司,如果后续能迅速占领市场,值得关注,其主营业务以及氢能源方面的布局主要是这样的。一是氢能源对营收的贡献情况。公司业务主要是电池,包括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三大品类。其中,蓄电池占比70%以上,锂电池占比26.60%。根据公司半年报数据,氢能源电池方面,共实现收入3280万,在营收中的占比为2.26%。二是制氢领域。公司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全方位布局。目前在公司山西大同、阳泉及武汉汉南区参与建设共3座加氢站,第一座加氢站已于近期开始运营。三是发动机系统。公司电池发动机系统涵盖VISH和VISTAH两个系列,功率覆盖52-130kW,已匹配20款燃料电池客车、40款燃料电池卡车/底盘和4款工程机械领域应用车型进入工信部公告目录,现有包括公交、重卡、物流合计240辆燃料电池车已投入示范运营,运营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四是膜电极市场领域。所谓膜电极,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氢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就是电池发动机;而发动机的关键零件,是电堆;电堆的关键,就是膜电极,它是提供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公司参股的武汉理工新能源膜电极市场占有率达全球第六,仅次于美国戈尔、3M等5家公司。另外,根据公司信息,雄韬股份在深圳、武汉、大同、广州、阳泉及青岛等地投资设立子公司推进氢能产业,现拥有标准实验与检测中心十座,直接投资产业链企业7家,合作产业内研究机构5家,参与研制多款氢燃料电池整车。

      4、美锦能源——华丽转身的制氢龙头

       $美锦能源(SZ000723)$  美锦能源在氢能源产业链中布局较长,目前热度很高,这个点位需要慢慢冷却,需要关注以下事项。一是氢能源对营收的贡献情况。公司主要从事煤炭、焦化、天然气、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销售,目前主营主要焦化业务,但焦炉煤气中含氢气量约为55%,为其制氢业务提供了良好的优势;同时,公司通过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布局了从氢气气源(华盛化工、京辉气体)-加氢站-膜电极(鸿基创能)-电堆(国鸿氢能)-整车(飞驰汽车、青岛美锦新能源、山西美锦氢能)的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二是制氢进展情况。公司子公司华盛化工是山西首座成规模的高纯制氢工厂,二期建成后有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纯制氢工厂。公司表示,华盛化工在焦炭生产的同时,未来可实现年产2万吨高纯氢,可供应55座1000公斤级加氢站,满足5600台公交车或8000台物流车、2200台重卡年使用量,已投放100台燃料电池重卡在华盛园区内开展示范运营。公司参股13%的京辉气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氢气生产厂家之一,是北京市唯一具备合格资质氢能生产厂家,唯一一家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并具备完整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另外,公司正与京能科技、国华投资等企业合作,通过光伏和风电制氢,推动源网荷储、绿电制绿氢,在内蒙古、宁东等地发展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三是加氢站的落地速度。目前公司旗下已投运8座加氢站,并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00座加氢站。公司与河钢集团开展合作,明确4年内将在河北建设不低于30座加氢站,未来2年至3年有望成为公司一大业绩亮点。四是鸿基创能、国鸿氢能情况。目前公司持有鸿基创能20%股权,国鸿氢能9%股权,公司参股的广东国鸿氢能等等。如前所述,国鸿氢能主要生产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在行业中具有很强的地位,特别是在广东具有较大的市场。只是目前尚未上市,无法看到更详细的分析资料。五是飞驰汽车情况。公司持有佛山市飞驰汽车46.55%的股权,飞驰科技在广东云浮市拥有国内最大的氢能源客车生产基地,设计产能为5000辆/年。今年上半年,飞驰汽车营收为1.06亿,净利润-0.28亿。

      5、贵研铂业——“铂”就是新能源中的“钴”。

      催化剂是影响氢燃料电池活化极化的主要因素,是氢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在催化剂中,就用到了铂。所以,“铂”就是新能源中的“钴”。一是催化剂的商业化进展。燃料电池催化剂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验证阶段,尚没有商业化的产品。这一点也决定了在氢能源的发展中,贵研铂业目前也只能处于概念性操作阶段,只有实现商业化量化以后,才真正具备腾飞的翅膀。另外,也需要关注催化剂的替代情况。二是整体业绩增长情况。公司主要业务为贵金属高纯材料和贵金属功能材料的生产和销售。目前,由于催化剂尚未商业化,宜当做有色股对待。不过,与一般有色金属的单纯加工冶炼企业不同,公司的产业链较长,业务领域涵盖了贵金属合金材料、化学品、电子浆料、汽车催化剂、工业催化剂、金银及铂族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贵金属商务贸易和分析检测,生产各类产品涵盖390多个品种、4000余种规格,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子电气、新能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行业。三是股权激励计划落地情况。今年10月份,公司刚刚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以2020年的业绩为基础,2021年、2022年、2023年增长率分别不低于48%、71%、86%。假定本年度刚好实现股权激励目前,对应公司的市盈率为31倍。

      ——当然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喜欢的几只股票,也是我重点关注的几家公司,不代表整个产业链的分析。另外,因为视野和能力所限,信息也不一定齐全。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积极留言,给予批评指正。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亿华通 @贵研铂业  @氢能源  @雪球路演  

2022年投资备忘系列之二:VR/AR发展逻辑及6只股票关注重点

2022年投资备忘系列之一:信创逻辑及7只股票关注重点

全部讨论

2022-01-02 21:57

纯电车应该是进入拼杀阶段,股价爆发增长已过。明年开始汽车可能会有两个方向,氢能和智能驾驶,但都属于初期阶段。

2022-01-02 21:16

持有三年潍柴路过

2022-01-02 20:06

你研究还是比较深,制氢相关的公司怎么没提

2022-01-02 20:32

请教一下,能源公司在燃油车时期并不是最好的投资标的,在氢能汽车中为啥就值得关注?另外,全产业链布局的公司和专注于某一方向的公司哪种更好?

2022-01-06 22:25

已上车美锦能源,期待有好的回报!

2022-01-05 16:46

马一个慢慢学习

2022-01-03 22:08

美锦能源——华丽转身的制氢龙头
$美锦能源(SZ000723)$ 美锦能源在氢能源产业链中布局较长,目前热度很高,这个点位需要慢慢冷却,需要关注以下事项。一是氢能源对营收的贡献情况。公司主要从事煤炭、焦化、天然气、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销售,目前主营主要焦化业务,但焦炉煤气中含氢气量约为55%,为其制氢业务提供了良好的优势;同时,公司通过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布局了从氢气气源(华盛化工、京辉气体)-加氢站-膜电极(鸿基创能)-电堆(国鸿氢能)-整车(飞驰汽车、青岛美锦新能源、山西美锦氢能)的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二是制氢进展情况。公司子公司华盛化工是山西首座成规模的高纯制氢工厂,二期建成后有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纯制氢工厂。公司表示,华盛化工在焦炭生产的同时,未来可实现年产2万吨高纯氢,可供应55座1000公斤级加氢站,满足5600台公交车或8000台物流车、2200台重卡年使用量,已投放100台燃料电池重卡在华盛园区内开展示范运营。公司参股13%的京辉气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氢气生产厂家之一,是北京市唯一具备合格资质氢能生产厂家,唯一一家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并具备完整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另外,公司正与京能科技、国华投资等企业合作,通过光伏和风电制氢,推动源网荷储、绿电制绿氢,在内蒙古、宁东等地发展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三是加氢站的落地速度。目前公司旗下已投运8座加氢站,并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00座加氢站。公司与河钢集团开展合作,明确4年内将在河北建设不低于30座加氢站,未来2年至3年有望成为公司一大业绩亮点。四是鸿基创能、国鸿氢能情况。目前公司持有鸿基创能20%股权,国鸿氢能9%股权,公司参股的广东国鸿氢能等等。如前所述,国鸿氢能主要生产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在行业中具有很强的地位,特别是在广东具有较大的市场。只是目前尚未上市,无法看到更详细的分析资料。五是飞驰汽车情况。公司持有佛山市飞驰汽车46.55%的股权,飞驰科技在广东云浮市拥有国内最大的氢能源客车生产基地,设计产能为5000辆/年。今年上半年,飞驰汽车营收为1.06亿,净利润-0.28亿。

2022-01-03 18:00

夫子兄,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建议关注未来二年业绩大增的成功转型新能源的穗恒运,氢能源+光伏+储能,下游延伸中游

2022-01-03 14:36

潍柴动力路过

2022-01-03 12:23

2020销售494台,占比42,市场需求量1000+,刚刚起步。生产能力1.2万,利用率低。潍柴生产能力也上万。刚起步就遇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