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抗疫对我们的启示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0

之前对经济和股市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美联储加息,这导致央行的货币政策不能放开手脚;另一个就是疫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我们看经济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疫情对三者都有影响。

对于消费,就不用多说了,限制了出行,限制了消费场景,消费能起来才怪了。

对于投资也是有影响的,动不动就封控,工程很难开工,开不了工,投下去的钱也只是躺在那里而已。

虽然最近一年多,出口表现是很不错的,但这不很奇怪吗?我们一直封着国门,做出口生意难道不需要走出去跟客户接触吗?为啥最近一年,咱们没法出去,但出口数据仍然不错呢?

这里面呀,还藏着一层关系。那些总公司在海外的,他们对外的商务活动没有收到太多的影响,而国内的工厂不过就是生产而已。那些总部在国内的出口企业其实就不那么好过了。

相当于,我们还是被外资薅羊毛了。看到这,相信你也明白为啥最近我们对入境政策也开始放松了。

现在经济已经进入了至暗时刻,如果政策上不力挽狂澜式的发力,是拖不起的。今天我们来看看新加坡在这件事上是怎么做的。他们是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对经济的影响减小到最小?

一、新加坡的路线

新加坡之所以比我们更急,是因为它的经济严重依赖海外,而我们好歹还有内循环,所以显得不那么着急。

欧美国家的防疫政策有点突然转向,快速解封下造成的死亡病例比较多。而新加坡的恢复经济活动前则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在防控政策上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开放准备阶段

2021年5月,德尔塔肆虐,新加坡的防疫政策收紧,一直到7月,都默认居家办公,并且将餐饮和聚集人数调低。

但此时,防疫手段已经开始做出改变。政策不是完全关闭经济运行,而是减少社会聚集规模。

与此同时,新加坡开始推广自测抗原检测,7月16日,抗原检测试剂盒开始在超市和便利销售,并取消对抗原检测的限购措施。

新加坡这个时候的疫苗接种比例从7月初的40%提升到了8月份的70%。这也会下个阶段做了好了准备。

2.逐步开放阶段

2021年8月10日后,新加坡对内开始增加活动人数上限。比如将社交聚会人数增加到5人,完全接种疫苗或核酸检测是阴性的人可以参加高风险活动。所谓的高风险指的是不佩戴口罩的室内活动,包括堂食。

8月19日,50%的居家办公者被允许返工。博物馆的运营能力从25%上升到50%,取消了大多数场所的测体温要求。

在这个阶段,新加坡公布大多数接种疫苗者10天内可以康复。而且核酸阴性、病毒含量低或完全接种疫苗的康复患者可以提前出院。

9月份,实施家庭康复计划,接种了疫苗的轻症患者居家康复,并开启远程医疗服务以减轻医疗系统压力。

此外,还有一个大动作,8月10日后,对已接种疫苗的工作签证者以及有高风险旅居史的家属都批准入境。这个步子一下子就表明了未来的态度。

3.奥米克戎阶段

奥密克戎是2021年11月在新加坡爆发的。虽然新加坡增加了对入境和一线工作人员的检测要求,但对原有的境内防疫措施没有修改。

到了2022年2月,奥密克戎的感染人数一下子激增。但由于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90%以上,所以重症率很低。仅仅只有万分之四的确诊病例需要ICU护理。

在医疗层面,暂停了医院和养老院的探视,并加强自我抗原检测。要求轻症者在家康复,接受远程医疗,以防占用医疗资源。

二、新加坡防疫政策对我们的启示

不同于欧美国家的一刀切,新加坡的方法可能更值得借鉴。一步一步的,有计划地逐渐放开管制,可能更适合我们现在的情况。

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提高疫苗接种比例,然后是普及快速抗原检测,并且用家庭康复计划缓解医疗资源的压力。

新加坡的经济在防疫政策转变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只有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爆发的初期对经济有所干扰。

从现在看来,似乎学习新加坡的经验会更适合我们。只不过我们人口更多,人口文化素质更低,所以可能道路更曲折一点。

三、总结

新加坡从准备接到到逐步放开阶段结束,大概经历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这个时间值得我们参考。

其实我们发现最近外资在流入A股,而内资则小心翼翼,忧心忡忡。

或许这就是有经历的人和没有经历的人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吧。

海外其实已经看到对经济影响的最终结果,所以更加放心大胆地抄我们的底。

持续关注抗原,泰林生物北化股份万孚生物

全部讨论

2022-12-04 18:23

网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