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盘点:CXO市值再度缩水1700亿,CXO真的不行了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2023盘点:CXO市值再度缩水1700亿,CXO真的不行了吗?

2023年医药行业中最惨的板块是谁?CXO必然能够占得一席之地。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整个CXO行业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暴涨期之后,进入了估值调整期。2021年-2023年期间,关于CXO行业产能过剩、成本提高、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等危机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

2023年,医药行业已逐渐有了触底反弹的迹象,A股医药生物板块493家企业中有273家实现上涨。但CXO(医疗研发外包)行业在2022年遭受惨烈下跌之后,2023年继续探底。

2023年,A股28家CXO公司中22家下跌,占比78.6%,平均跌幅达36.57%,在2022年总市值缩水3000多亿元的基础上,继续缩水约1700亿元。目前整个A股CXO行业总市值约5000亿元。

股价跌跌不休,未来CXO赛道还能维持高增速吗?如何看待这个赛道未来的发展?

一、CXO作为创新药后周期的属性,在2023年越发明显。

过去几年CXO行业始终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被称为医药行业“稳赚不赔”的生意,但在新冠疫情红利消失之后,整个行业都陷入了短期阵痛。

2023年,28家CXO公司前三季度合计营收713.77亿元,其中21家实现营收正增长,平均增速均值为24.67%,较2022年大幅放缓。排名前五的CXO公司营收合计547.12,占比76.65%,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

净利润方面,28家CXO公司2023年上半年合计净利润166.67亿元,其中13家出现负增长,3家出现亏损。同样,排名前五的CXO公司净利润合计142.72亿元,占比85.63%,两极分化愈加明显。

2023H1,各大CXO的业绩都有放缓的趋势,到了Q3,这个趋势进一步恶化,H1只是中小CXO日子不好过,到Q3时,龙头的业绩也开始承压了。

营收及净利润排名第一的依旧是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2023年Q3:营收106.7亿,同比+0.3%,剔除新冠则增长15.7%;扣非归母净利润29.48亿,同比+23.76%;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30.7亿,同比+24.3%。

2023年,没有了新冠大订单的加持,药明康德业绩增长回归正常,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4%。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和欧洲收入的强劲增长,其中美国客户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36%,远超中国及其他地区客户。

连绝对龙头药明的业绩都承压了,康龙这个龙二日子肯定也不会好过。

康龙化成2023年Q3:营收29.2亿,同比+5.49%;扣非归母净利润3.29亿,同比-13.04%;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4.81亿,同比-6.82%。

康龙没有新冠大单影响,所以,他的业绩可以说是最能看出2023年整个CXO行业景气度的。营收方面,一季度增长29.5%,二季度增长15.5%,三季度增长5.5%,整体呈现逐季度下滑趋势,由于除基石实验室服务业务外都属于近几年新切入的板块,整体还处于爬坡期,对利润端的影响无法像药明那样呈现规模经济效应,他的利润更多情况下表现出大起大落,不似药明当下可以做到利润稳定跑赢营收。

比如康龙的CDMO,2023前三季度毛利32.42%,而隔壁博腾、药明凯莱英基本在45%左右。

康龙的临床CRO,毛利18.24%,隔壁药明30%+,泰格更是40%+。

康龙的大分子和CGT,当下则更是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收入越多、亏损越大。

凯莱英2023年Q3:实现营收 17.62 亿元,同比下降36.41%,剔除新冠则为个位数增长;扣非归母净利润 4.68 亿元,同比下降46.60%。

很明显,凯莱英Q3对比H1有明显下滑,当然对比博腾的几乎没有利润和美迪西的亏损,凯莱英还是体现出了一定的阿尔法。

博腾2023年Q3:营收6.9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34亿元,对比H1,Q3可以说是业绩断崖式下跌,利润几乎归零。

2023H1,博腾的小分子CDMO交付项目对比去年同期都还有30%的增长,创下历史新高,而且这个增长是各个阶段都有所增长。但到了Q3,公司披露了API项目情况却不单独披露小分子原料药CDMO交付项目,明显就是数据不好。

二线CRO头部企业美迪西2023年Q3:营收3.11亿,同比-37.5%;扣非归母净利润-5621万,直接开始亏钱。

一般而言,头部CXO会最后感受到冬天,如果连他们都感受到了寒风,那真实情况必然非常糟糕。

一个连续高增长的行业降速,长期看并不是坏事,接下来就是行业出清阶段。

二、CXO企业裁员应对生物医药周期变化

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下滑,叠加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导致海外订单变少,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的背景下,头部CXO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首先向一线从业者“挥刀”的是CRO。早在今年6月份,就有业内消息传出,在医药外包行业有两家老牌CRO公司——保诺桑迪亚和春天医药相继传出裁员与拖欠员工工资的事件。

时隔三个月,CRO企业的裁员浪潮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生物医药前几年无序扩张,现在开始挤泡沫,全球资本纷纷退出……如今已经不是谈年终奖和涨工资的时候,而是要如何保住饭碗。”

“公司最开始只是裁掉行政和后勤,后来连业务一线的实验人员都无法幸免,老东家现在已经准备撤掉整个分公司了。”

“上一秒还在认真工作,下一秒HR就打电话通知自己被裁了,根本就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找下家的机会,短短一个小时连系统登录权限都收了。”

从各家CXO企业陆续发布的2023年中报信息可以看到,与2022年年报的在职人员情况作对比,头部企业“裁员”压力山大。

对比财报,美迪西员工数量减少192人,昭衍新药减少288人,药明康德的减员数量更是在短短半年超过3000人。

在业内看来,早期CRO的商业模式靠“人力”堆砌效率、利润。CRO公司和人员大量增加,产生一定的挤压效应,过多的参与者,导致市场供给端的价格不断下降,行业逐渐卷成了“红海”。

如今行业下行,没有了市场预期和资本加持,CRO企业要保持利润,不得不裁员。裁员背后是全球订单量下降、国内竞争加剧。

作为一家一站式综合性CRO,美迪西2019年11月以发行价41.5元登陆科创板后一路狂飙,2021年9月24日盘中股价一度超过800元,创下CXO行业的最高纪录。此后,美迪西股价一路下滑,截至今年9月1日收盘,股价已跌至71.99元,市值减少82.27亿元,半年缩水近一半。今年上半年,美迪西新签订单金额共15.57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今年遭遇猴价暴跌导致净利润大幅缩水的昭衍新药,净利润减少75.58%,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54.86%,毛利率降低4.6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虽然增长了30.27%,但增速也大幅下降。猴价泡沫破裂,成为昭衍新药上半年“业绩变脸”的因素。

面对行业压力,也有部分公司采取“广积粮”的策略,收缩资本开支——A股上市CRO公司药石科技就是其中一家。今年8月初,药石科技公告终止12亿元对外投资。目前整个创新药行业面临一定的压力,此次终止投资,药石科技综合考虑了国内外融资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以稳健经营为主。

三、CXO持续研发增强竞争力

CXO本质上就是为药企解决降本增效的问题,所以掌握最新的技术并通过不断技术进步控制成本,是CXO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所在。

在医药行业的传统认知上,研发投入TOP企业名单除个别情况外,其实很难有所变化,特别是排名靠前的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上海医药君实生物几乎是多年霸榜。

2018-2022年研发投入TOP10企业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同花顺问财、上市药企年报

但今年,令人意外的的是,研发投入TOP10企业中出现了初次露脸的企业,药明康德不仅成功登陆研发投入榜单,更是成为了近五年以来首次出现在榜单中的非传统医药行业(化药、中药与生物药),足见其所在的研发外包行业,今年来实力非同一般。

数据来源:同花顺问财、上市药企年报

确实,不止药明康德,近年来大多数CXO企业的研发投入都在逐年上涨,且平均增速甚至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化药、生物药行业。在2022年研发投入增速TOP10企业中,百诚医药博腾股份同样也是首次入榜的CXO企业。

2022年研发投入增速TOP10

数据来源:同花顺问财、上市药企年报

另外,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规模以上(研发人员>1000人)企业中,研发人数增长幅度最大的10家企业中,也有7成以上企业为研发外包领域,例如药石科技研发人员从959人增至1508人、博腾股份研发人员从913人增至2022年的1330人。

2022年规模以上(研发人员>1000人)

药企增幅TOP10

数据来源:同花顺问财、上市药企年报

多项数据综合来看,2022年研发外包行业无论是研发投入金额、研发投入增速还是研发人员数量增长上,均表现出了优于原有医药企业(化药、生物药、中药等)的趋势。

2023年前三季度,28家CXO公司研发费用合计40.71亿元,有24家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平均同比增长31.13%。

24家CXO公司研发投入情况(数据截至2023前3季度)

数据来源:同花顺

除了我国产业的成本优势外,CXO企业和医药制药企业有着一贯的逻辑:谁的研发投入多,谁的技术可能就更先进,谁的护城河就更深。

如果说百济神州之类的biotech企业是2022~2023年创新药的主要驱动力,那么服务于创新药的CXO企业就是2022~2023年最意想不到的黑马。

四、CXO还有未来吗?

全球新药研发的投入将不断提升,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因为,新技术越往后越难攻克,而新技术日新月异,即便强如恒瑞也曾在自己的调研纪要里讲过:研发是不封顶的,要投入,哪里都可以投入,但是不可能全部都去投。

对于研发的企业而言,在研发层面,不可能同时投入和研发所有的技术平台,尤其是像现在热门如细胞/基因疗法、mRNA、偶联等新技术,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比如,现在火热的ADC药物,其研发风险极高并且还涉及到高活性、高毒性的成分,不论是质量、还是安全上的投入都比普通研发难上太多。

而在生产层面,药企们自己建厂也很难匹配适宜的产能,尤其是在产品上市之初的时候,产能设计多了容易利用率低,建少了容易供不应求。

所以,对于药企们而言,CXO其实是一个类似阿里云一样的东西,共享服务平台,由CXO们通过专业的人才团队、设备厂房、质管、成本控制等灵活地满足客户需求。

尤其是对于小药企而言,如果没有CXO,什么都要自己做,可谓一出发就扑街。

正是因为CXO的出现,才使得创新药行业如此百花齐放,像欧美成熟市场,其实创新往往来自初创公司,规模不大但却能改变行业,典型如本次疫情起了关键作用的Moderna、BioTNech。

虽然国内目前创新还基本源于大药企,但未来也会出现和欧美相同的情况,未来的医药行业将走向芯片行业的老路,一大堆小但极具活力的小药企(类似芯片设计公司),几个非常大且极具技术含量的“代工厂”。

尽管Q3整个CXO行业业绩都不大好看,绝对龙头的药明也有下调2023全年的业绩指引,但我们一定要清楚,这都是暂时的。

暂时的行业低谷期并不意味着CXO的衰落,现在或许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是下一次轮回前的休整,大浪淘沙后活下来的都会是更优秀的公司。也许CXO行业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恰恰又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配置机会。

长期来看,全球医药行业需求始终旺盛,研发投入持续增加,CXO行业将受到医药大环境影响获得增长动力。国内药企竞争愈发激烈,而海外医药行业投融资氛围不减,出海业务将成为CXO行业的新兴增长方向。

全球投融资不佳是从2022才开始的,但头部CXO业绩真正受到影响却是从2023Q2开始的,根据药明、康龙等企业的说法,全球投融资情况尤其欧美从2023年6月开始已有好转。

所以,2024起,CXO大概就又行了。

全部讨论

04-07 22:35

c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