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34回复:84喜欢:4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精彩讨论

稳中盈利吖2022-05-20 18:05

作为一个2019年,参加教师编制考试的我可以说算是中公教育培训的受益者,我是2019年五月份报名中公教育培训的,当时学费,不过全退班,还是很吸引我的,因为我毕业8年了,在南方漂泊了8年,记得当时在南方工资待遇还很可观,平均每月收入两万左右,可是无奈我是男生,对于深圳的房价,有点可望不可及,赚了大概30万吧,在深圳刚好能买个厕所,后来选择回老家这边买房。考编,因为毕业之久,加上我是体育生,学习成绩这块可以说是挺差的。不过经过在外面漂泊吃的苦,都以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在老家自学了几天,根本学习不进去,对于书本知识的重点有点摸不着头脑。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报名了中公,当初报名的时候,不过退费班的价格好像是27800,然后赶上了520活动,减免了2000。总学费25800,我这个是不包含住宿的,身边的有包含住宿的,好像还是27800,我自己在当地省里长春学习的,和一起报名当地考试的合伙租了一个月酒店,每人1500,价格和27800差不多吧。这是学费,再说说学习的过程,我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说是好多年没学习了,连中公老师授课的时候讲的个别生理学的知识,什么体循环肺循环,那种知识,基本上全班就我不会。我就一直问老师,全班同学还笑话我,不过可以说我自己在全班中,我自认为是最认真的,因为我从南方选择在回老家,当时我年龄已经30岁了,还没有对象和房子,基本上在不努力,可能就成光棍了。因为县城里没有稳定工作,基本上没有人给你介绍对象,所以我每天晚上都学习到12点,早上5点起来,背中公老师给画的考试大题,因为我考的教师编制,基本上背的知识比较多吧。我们当时那个一个小班学体育的大概50人,最后考上了有10个左右吧。很庆幸我是其中的一员。对于中公培训我感觉,主要是现场那种培训学习氛围比较好,更多的还是个人努力吧。我上学10几年,基本上书本除了在学校里上课翻过,回家没学习过,在我考试那年毫不夸张的说,我书本都翻烂了。最终也上岸了,买了房,有了工作,上班之后学校同事好多介绍对象的,2020年处对象一年,在2021年的上半年结婚了,今年有了幸福的家庭。如果妹妹真想考,可以报读,但是一定要自己努力,别人一天学5个小时,一定要让自己学10个小时,别人能被100道题,一定要让自己背200道题。可以说培训只是一个知识牵引,更多的还是自己为了幸福生活的一种拼搏。只有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加油,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一种学习的动力,想不成功都难。

祝福康悦2022-05-20 17:38

直接给结论:不会倒闭,业绩=培训人次*培训单价

前面说过,目前分为线上和面授两种,可以进一步拆解成:

业绩=面授人次*面授单价+线上人次*线上单价

下面再来看看在2020年之前,公司基本面的数据情况:

图中红框部分就是核心基本面数据,可以看到,从2016年到2019年面授培训人次和线上培训人次都双双高速增长,而且期间培训单价费用也有上升,根据我前述公式,那么公司业绩想不高增长都不行。事实上也是如此,2016年面授培训收入为24亿,2017年为37亿,2018年为57亿,2019年为80亿,妥妥的高速成长。总结一句话就是“量价齐升”,是不是很熟悉,很现在周期很像,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如此,从2016年到2019年,就是从1-N的模式,大批量复制开连锁。

而培训人次受什么影响呢?

下面回顾下从2020年以来这两年发生的一些事实。

2020年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上半年封锁,学校全部停课,培训学校全部停课,对公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三季度国家为了保障就业,大幅扩招。而中公勉强维持了业绩增长,但是由于线下开课困难,中公的核心收入——面授,遭到了严重冲击,一方面是开课班减少,另一方面是开课时间变少,导致培训班的单价下滑。2020年面授班收入只有82亿,勉强维持不下降(这是在大幅扩招的情况下),线上由于之前不是公司主力收入,在2020年的时候,线上收入占比由10%多提升到了将近25%(面授不变的情况下)。整个2020年相当于面授班只开了半年,影响不可谓不大。

而2021年,一方面招录由于2020年用力过猛,高基数,可预见的2021年会减少,另一方面德尔塔病毒,传播性更强,整个2021年就没彻底安宁过,不是这就是那,云南、广州、南京、上海、北京等等,到最新的西安、宁夏、黑龙江等等,就好像按下葫芦浮起瓢,根本无法杜绝。一个城市只要碰到一个确诊,线下教学立即停止,这对中公教育这种公司简直就是致命打击。而中公教育逆市在行业低谷期,大势扩大产能——新建北京郊区的独立线下教学楼,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个人认为这是中公管理层对行业的误判)。由于大额的固定资产支出,中公的报表在未来1-2年内折旧都少不了,这都是短期影响,核心点是未来线下教学能不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如果不能恢复,会不会削弱中公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能恢复,那中公几十亿投建的大楼就浪费了。反过来说,如果生活状态能在2022年年底前恢复正常状态,那么疫情的冲击就是短期的,而目前美国的特效药,以及国内的进展,我对恢复常态持乐观态度,我坚信科学能战胜病毒,新冠以后可能就是一种特殊的流感,吃药就行了,慢慢的生活就恢复常态了。

再来说说第三季度业绩下降的事,2021年第三季度培训人数断崖式下降,2019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培训人数为85万,2020年为154万(由于上半年推迟),2021年为60万,比2019年都少了将近20%多,而成本费用是刚性的,不可能因素培训人数少就裁员,根据公司对证监会的回复,我统计了下,

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培训人数为264.02。

2020年前三季度累计培训人数为399.91。

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培训人数为339.73,比2020年少了将近60万人次。

另一方面国家在三季度出台了双减政策,几乎所有线下培训都受到了冲击,随后在10月份,出台了鼓励职业教育的政策,对行业的冲击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在四季度,情况可能稍微有好转。

下面看看招录情况。

2022年国家公务员计划招录3.12万人,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21%。公务员招录存在一种增强效应——当招录增加20%,可能报考人数会增加30%、40%,当招录减少10%时,报名人数会下降20%。我整理近几年了历年数据:

2022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创新高,达到212万人。这是对公司的一个基本面利好因素,由于疫情,其中也有不利之处,就是从报名到考试时间非常紧凑,10月报名,11月就考试,培训时间有可能会减少,但是这些因素,相信公司管理层自会考虑,但目前疫情,的确不利于新建大楼产生效益。

另一方面,2021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 909 万,同比增加 35 万,创历史新高,这也会拉动职业教育的需求。招录人数大增、毕业生增加,都是对中公教育的基本面的利好。

依照今年报考人数,个人预计四季度报名人数同比去年有一定增加,从去年数据和今年报考人数来看,假定四季度报名人数比去年多15-20%,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整体报名人数多了40%,那么今年累计培训人次大约为339+60=400万人次,仍然比去年下降了15%-20%,所以2021年业绩中公同比肯定是下降的,目前需要密切观察疫情,什么时候能全面放开,这对投资中公的时点起着至关重要的的影响。

目前中公市值为560亿,2019年扣非净利润为17亿,2020年扣非净利润为18.67亿,综合前2年以及招录趋势波动上升的形势,假定没有疫情影响,我认为以18-20亿来预估中公的净利润是较为保守的(当然2021年扣非肯定达不到),那么中公目前估值为28-32倍之间,算是合理区间内,我认为教育龙头25-35倍都是正常的,中公教育属于中短期确定性中等,赔率中等的品种,如果时间来到2022年年中的话,随着新冠特效药的推进,一旦国家在2022年完全放开管控措施,那时中公教育的确定性就大大上升了。长期来讲,只要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公的长期发展逻辑就没有问题。

这时,我想起了2018年的分众传媒,同样是借壳上市,同样是借壳三年正好迎来业绩高峰,然后行业急转直下,竞争格局恶化,随着贸易战,经济恶化,公司业绩一落千丈,分众的季度利润弹性非常大,高的时候一个季度赚17、18亿,低的时候1个亿,之后在低谷时,叠加新冠冲击,把公司市值砸到了500亿以下的位置,之后行业回暖业绩回升,迎来戴维斯双击。

另外疫情冲击,对行业内所有公司都是一样,中公线下开展不下去,华图也一样,其他小的培训公司也一样,可能小的熬不下去了就倒了,这样反而对龙头是机会。目前中公作为疫情受损公司,处于暂时的困境,相信随着疫情形势的明朗,终会迎来业绩反转的那一天。

Gordon121382022-05-22 08:20

现身说法,2019年上岸的公务员,中公教育赚确定的钱,我们学校是定向招生,上岸率大概在六七成,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会去报中公的协议班,会比社会上便宜很多,但全程下来还是需要2万不到,假设200个人报名,上岸140人,那中公教育赚的就是这确定的280万,而且没考上的同学大概率会下一年继续在中公上课,直到失去应届毕业生资格,就算到最后没考上,当初报名的2万块钱已经在账上躺了3年了,中公白赚3年利息。

稳中盈利吖2022-05-20 18:18

再补充一下哈,考不过退款,不过时间周期比较长,从报班培训到考试大概两个月时间。主要集中学习约一个月左右。具体差不多21天吧,考完试,考试因为有笔试和面试成绩的等待期,一个是笔试能否入围,如果笔试入围,再加上最后面试过了,公布成绩之后才知道具体考上没有,如果没有考上,也要具体等这次考试的最后这些上岗人员名单出来,才能走退费流程,这个时间周期比较长,大概在出来最终上岗人员成绩后的四个月吧。才能退款

全部讨论

2022-05-20 18:05

作为一个2019年,参加教师编制考试的我可以说算是中公教育培训的受益者,我是2019年五月份报名中公教育培训的,当时学费,不过全退班,还是很吸引我的,因为我毕业8年了,在南方漂泊了8年,记得当时在南方工资待遇还很可观,平均每月收入两万左右,可是无奈我是男生,对于深圳的房价,有点可望不可及,赚了大概30万吧,在深圳刚好能买个厕所,后来选择回老家这边买房。考编,因为毕业之久,加上我是体育生,学习成绩这块可以说是挺差的。不过经过在外面漂泊吃的苦,都以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在老家自学了几天,根本学习不进去,对于书本知识的重点有点摸不着头脑。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报名了中公,当初报名的时候,不过退费班的价格好像是27800,然后赶上了520活动,减免了2000。总学费25800,我这个是不包含住宿的,身边的有包含住宿的,好像还是27800,我自己在当地省里长春学习的,和一起报名当地考试的合伙租了一个月酒店,每人1500,价格和27800差不多吧。这是学费,再说说学习的过程,我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说是好多年没学习了,连中公老师授课的时候讲的个别生理学的知识,什么体循环肺循环,那种知识,基本上全班就我不会。我就一直问老师,全班同学还笑话我,不过可以说我自己在全班中,我自认为是最认真的,因为我从南方选择在回老家,当时我年龄已经30岁了,还没有对象和房子,基本上在不努力,可能就成光棍了。因为县城里没有稳定工作,基本上没有人给你介绍对象,所以我每天晚上都学习到12点,早上5点起来,背中公老师给画的考试大题,因为我考的教师编制,基本上背的知识比较多吧。我们当时那个一个小班学体育的大概50人,最后考上了有10个左右吧。很庆幸我是其中的一员。对于中公培训我感觉,主要是现场那种培训学习氛围比较好,更多的还是个人努力吧。我上学10几年,基本上书本除了在学校里上课翻过,回家没学习过,在我考试那年毫不夸张的说,我书本都翻烂了。最终也上岸了,买了房,有了工作,上班之后学校同事好多介绍对象的,2020年处对象一年,在2021年的上半年结婚了,今年有了幸福的家庭。如果妹妹真想考,可以报读,但是一定要自己努力,别人一天学5个小时,一定要让自己学10个小时,别人能被100道题,一定要让自己背200道题。可以说培训只是一个知识牵引,更多的还是自己为了幸福生活的一种拼搏。只有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加油,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一种学习的动力,想不成功都难。

2022-05-20 19:28

这生意模式绝对互惠互利。对考生,考不上全退,可以白嫖课程,如果考上了,谁会去在乎这几万块钱,绝对值得。对教育机构,也是一本万利,比如你说的100个能考上一两个,两个收个四五万,足够酒店+老师费用了,剩下的98个人,每个人至少2万,这2万从缴费到退款,机构最少可以用4-6个月。双赢!
教育机构衰败,比如中公,其实就是因为业绩对赌,瞎j8投资,好像投资了不少房地产,就是为了完成业绩对赌。其实正常这种模式,不会亏的,就是没想象那么赚钱。
但是做教培的,不赚钱也没事,惠民了。最起码,没钱的寒门子弟,网上能白嫖很多课程。
挺好的,希望中国的教培公司都能长兴,眼光长远一点,别太利欲熏心。

2022-05-20 17:38

直接给结论:不会倒闭,业绩=培训人次*培训单价

前面说过,目前分为线上和面授两种,可以进一步拆解成:

业绩=面授人次*面授单价+线上人次*线上单价

下面再来看看在2020年之前,公司基本面的数据情况:

图中红框部分就是核心基本面数据,可以看到,从2016年到2019年面授培训人次和线上培训人次都双双高速增长,而且期间培训单价费用也有上升,根据我前述公式,那么公司业绩想不高增长都不行。事实上也是如此,2016年面授培训收入为24亿,2017年为37亿,2018年为57亿,2019年为80亿,妥妥的高速成长。总结一句话就是“量价齐升”,是不是很熟悉,很现在周期很像,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如此,从2016年到2019年,就是从1-N的模式,大批量复制开连锁。

而培训人次受什么影响呢?

下面回顾下从2020年以来这两年发生的一些事实。

2020年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上半年封锁,学校全部停课,培训学校全部停课,对公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三季度国家为了保障就业,大幅扩招。而中公勉强维持了业绩增长,但是由于线下开课困难,中公的核心收入——面授,遭到了严重冲击,一方面是开课班减少,另一方面是开课时间变少,导致培训班的单价下滑。2020年面授班收入只有82亿,勉强维持不下降(这是在大幅扩招的情况下),线上由于之前不是公司主力收入,在2020年的时候,线上收入占比由10%多提升到了将近25%(面授不变的情况下)。整个2020年相当于面授班只开了半年,影响不可谓不大。

而2021年,一方面招录由于2020年用力过猛,高基数,可预见的2021年会减少,另一方面德尔塔病毒,传播性更强,整个2021年就没彻底安宁过,不是这就是那,云南、广州、南京、上海、北京等等,到最新的西安、宁夏、黑龙江等等,就好像按下葫芦浮起瓢,根本无法杜绝。一个城市只要碰到一个确诊,线下教学立即停止,这对中公教育这种公司简直就是致命打击。而中公教育逆市在行业低谷期,大势扩大产能——新建北京郊区的独立线下教学楼,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个人认为这是中公管理层对行业的误判)。由于大额的固定资产支出,中公的报表在未来1-2年内折旧都少不了,这都是短期影响,核心点是未来线下教学能不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如果不能恢复,会不会削弱中公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能恢复,那中公几十亿投建的大楼就浪费了。反过来说,如果生活状态能在2022年年底前恢复正常状态,那么疫情的冲击就是短期的,而目前美国的特效药,以及国内的进展,我对恢复常态持乐观态度,我坚信科学能战胜病毒,新冠以后可能就是一种特殊的流感,吃药就行了,慢慢的生活就恢复常态了。

再来说说第三季度业绩下降的事,2021年第三季度培训人数断崖式下降,2019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培训人数为85万,2020年为154万(由于上半年推迟),2021年为60万,比2019年都少了将近20%多,而成本费用是刚性的,不可能因素培训人数少就裁员,根据公司对证监会的回复,我统计了下,

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培训人数为264.02。

2020年前三季度累计培训人数为399.91。

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培训人数为339.73,比2020年少了将近60万人次。

另一方面国家在三季度出台了双减政策,几乎所有线下培训都受到了冲击,随后在10月份,出台了鼓励职业教育的政策,对行业的冲击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在四季度,情况可能稍微有好转。

下面看看招录情况。

2022年国家公务员计划招录3.12万人,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21%。公务员招录存在一种增强效应——当招录增加20%,可能报考人数会增加30%、40%,当招录减少10%时,报名人数会下降20%。我整理近几年了历年数据:

2022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创新高,达到212万人。这是对公司的一个基本面利好因素,由于疫情,其中也有不利之处,就是从报名到考试时间非常紧凑,10月报名,11月就考试,培训时间有可能会减少,但是这些因素,相信公司管理层自会考虑,但目前疫情,的确不利于新建大楼产生效益。

另一方面,2021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 909 万,同比增加 35 万,创历史新高,这也会拉动职业教育的需求。招录人数大增、毕业生增加,都是对中公教育的基本面的利好。

依照今年报考人数,个人预计四季度报名人数同比去年有一定增加,从去年数据和今年报考人数来看,假定四季度报名人数比去年多15-20%,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整体报名人数多了40%,那么今年累计培训人次大约为339+60=400万人次,仍然比去年下降了15%-20%,所以2021年业绩中公同比肯定是下降的,目前需要密切观察疫情,什么时候能全面放开,这对投资中公的时点起着至关重要的的影响。

目前中公市值为560亿,2019年扣非净利润为17亿,2020年扣非净利润为18.67亿,综合前2年以及招录趋势波动上升的形势,假定没有疫情影响,我认为以18-20亿来预估中公的净利润是较为保守的(当然2021年扣非肯定达不到),那么中公目前估值为28-32倍之间,算是合理区间内,我认为教育龙头25-35倍都是正常的,中公教育属于中短期确定性中等,赔率中等的品种,如果时间来到2022年年中的话,随着新冠特效药的推进,一旦国家在2022年完全放开管控措施,那时中公教育的确定性就大大上升了。长期来讲,只要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公的长期发展逻辑就没有问题。

这时,我想起了2018年的分众传媒,同样是借壳上市,同样是借壳三年正好迎来业绩高峰,然后行业急转直下,竞争格局恶化,随着贸易战,经济恶化,公司业绩一落千丈,分众的季度利润弹性非常大,高的时候一个季度赚17、18亿,低的时候1个亿,之后在低谷时,叠加新冠冲击,把公司市值砸到了500亿以下的位置,之后行业回暖业绩回升,迎来戴维斯双击。

另外疫情冲击,对行业内所有公司都是一样,中公线下开展不下去,华图也一样,其他小的培训公司也一样,可能小的熬不下去了就倒了,这样反而对龙头是机会。目前中公作为疫情受损公司,处于暂时的困境,相信随着疫情形势的明朗,终会迎来业绩反转的那一天。

2022-05-22 08:20

现身说法,2019年上岸的公务员,中公教育赚确定的钱,我们学校是定向招生,上岸率大概在六七成,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会去报中公的协议班,会比社会上便宜很多,但全程下来还是需要2万不到,假设200个人报名,上岸140人,那中公教育赚的就是这确定的280万,而且没考上的同学大概率会下一年继续在中公上课,直到失去应届毕业生资格,就算到最后没考上,当初报名的2万块钱已经在账上躺了3年了,中公白赚3年利息。

2022-05-20 21:28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这如何倒闭?
说中公造成内卷的,怕是觉得别行业不卷吧

2022-05-20 17:59

现在网上有很多资源的,可以在B站上面搜一搜,像我现在看建造师的视频都很多的,业内名师的。

2022-05-20 17:56

感觉行业竞争太激烈了,而且这种报考基本就是一锤子买卖,没什么客户黏性。
有学习能力的不需要这一类培训,学习能力差的大部分是陪考的。而且目前这个价位这个市值来做反转股,感觉不是很合适。

2022-05-20 17:33

不会的,我朋友原来报那个课观的课退费都没退成课观就是那个还挺有名的银行APP我现在好害怕啊😭😭😭😭😭😭而且我还在正在上课会不会以后退不了费啊几万块呢

2022-05-22 20:32

我也做教育行业,可能楼主没看清国家政策。我也用过中公教育的分享资料,也承认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现在政策一是双减,小学初中不公布成绩,二是分流,中考考不上的,国家会往专业方向培养,对企业输送相对应人才。而且现在国家有专业的免费在线平台学习课程。还有一个重要的,国家不允许线上收费教育。总之,这几年严重打压。这块蛋糕太难肯,而且现在学校也建立晚托制,政府来收费,学校老师来看管。说白了,国家也咬着这块蛋糕不松口,难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