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业绩怎么救?壳牌新CEO决定把低碳转型先“放一放”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中国竞争白热化的售电市场,壳牌最终还是“卷”不动了。

华夏能源网获悉,今年以来,江苏和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先后受理了壳牌(中国)自愿退出市场的申请。在4月的最后一天,壳牌中国公开表示,“已决定退出在中国包括发电、贸易和营销等在内的电力价值链相关业务。”

壳牌,曾经是首批注册参与中国电力交易市场的外资公司,如今主动选择退出,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与壳牌放缓了能源转型的步伐有关。

今年3月,壳牌发布了自2021年启动“赋能进步”业务战略以来的首次战略更新,对外宣布了两个方向:一是下调碳排放目标;二是调整了电力业务发展战略。在电力业务上,壳牌将区域划定在了澳大利亚、欧洲、印度和美国等地,把中国排除在外。

2023年1月,新任 CEO 魏斯旺(WaelSawan)上任,接替了范伯登 (Ben van Beurden),壳牌开始重新审视并制定了新的能源转型战略。在2023年度资本市场日上,壳牌首次向外传递了放缓能源转型步伐的信号,表示“将更专注于所擅长的领域”。

继续转型还是让位于业绩?在这个问题上,石油巨头壳牌并没有太多犹豫。

下滑的业绩怎么救

壳牌近两年的业绩下滑,可谓是坐上了“过山车”,2023年,壳牌净利润实现了282.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0%。到今年一季度,下滑趋势并没有缓解,壳牌实现净利润77.3亿美元,同比下滑16%。

这与2022年的风光无限之年形成了强烈反差。历年财报显示,在俄乌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下,油气价格高涨,壳牌在2022年的净利润达到398.7亿美元,创下了其成立115年至今的“史上最高利润”。

为保证股东利益,壳牌在新财年还发起了股票回购计划,宣布在今年二季度回购价值35亿美元的股票。

壳牌拥有综合天然气业务、营销业务、清洁能源业务、上游业务、化学品业务、企业部门业物等六大板块。

其中,谁贡献了利润、谁仍然亏损,一目了然。

天然气业务依旧是净利润的主力军,作出的贡献最大。分析人士认为,壳牌的整体利润,主要得益于其天然气业务的利润表现。2023年财报显示,壳牌综合天然气业务净利润和运营现金流分别达到49.19亿美元、62.86亿美元,是壳牌所有业务中调整后利润最高的。到今年一季度,壳牌综合天然气业务净利润和运营现金流分别达到36.8亿美元、47.12亿美元。

反观清洁能源业务板块,并未实现预想中的营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显示,壳牌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在该板块上亏损15.14亿美元、10.59亿美元、30.38美元;2024年2024年一季度,则亏损了5.53亿美元。

壳牌CEO魏斯旺也公开表示,至少在这十年,影响利润和现金流的关键因素,仍是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世界上有如此多的地方继续依赖化石燃料,化石能源仍然占整体能源的80%以上。”魏斯旺说。

可以预判,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之前,化石能源仍将是壳牌销售与利润的第一来源。

调整转型方案,加大油气投资

2023年1月,魏斯旺上任后,为壳牌重新制定了能源转型战略。三年前的2021年10月,壳牌战略性的设定了“以2016年为基准年,到2030年绝对排放减排50%”的目标。

今年3月,壳牌更新了能源转型战略,在下调产品减排目标的同时,尽管2050净零目标没变,将2030年实现减排“降低20%”的目标,调整为“将所销售能源产品的净碳强度降15%—20%”。

这意味着,短时间之内,壳牌采取的战略其实是能源转型为业绩让步。但如何平衡远期的减排目标,仍然困扰着这位新任CEO。

对此,魏斯旺曾在接受《财经十一人》采访时回应称,“这是最让我夜不能寐的问题。我认为现实是,只有利润但没有可持续发展是不行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利润支撑也是行不通的,两者都需要。我们要继续供应石油和天然气,让人们获得现在需要的能源。我们也要从这些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投资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近年来,壳牌的业务动作已经十分明确了:一方面加大油气投资;一方面持续剥离非主业业务和不良油气资产。

壳牌已经在加大油气投资。魏斯旺称,将把重点放在利润率更高的项目上,稳定石油产量并增加天然气产量。。2023年10月,壳牌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了两项长期液化天然气销售和购买协议,从卡塔尔向荷兰供应每年高达350万吨(MTPA)的液化天然气。从2026年开始交付至位于鹿特丹港的GateLNG接收站,期限为27年。

此外,壳牌道达尔能源正在就收购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新的液化天然气工厂的股份进行谈判。

另一方面,剥离非主业业务和不良油气资产。其中包括氢能业务、电力业务、太阳能业务等。

今年2月,壳牌一纸公告,关闭了其在加州运营的(7座)加氢站。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壳牌还取消了在加州新建48个加氢站的计划。电力业务上,去年9月,壳牌宣布向章鱼能源出售其在英国和德国的售电业务;今年4月,退出在中国售电市场。

不仅如此,壳牌还计划美国太阳能业务Savion已将其约四分之一的资产出售。出售资产为目前正在开发或部分开发的太阳能发电和储能资产,规模最多达10.6GW。

降本,是魏斯旺上任后打出的第二张牌。去年以来,壳牌已经启动了开源节流策略。

为回流资金,削减成本,壳牌早在2023年下半年就开启了裁员计划。2023年10月,在其三季度财报发布的一周前,壳牌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对其低碳解决方案部门进行裁员15%,涉及200个岗位。

魏斯旺在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透露,已裁减部分业务部门岗位,IT服务商在半年间减少了35%;还宣布大幅缩减了化学品业务团队,减少约25%员工数。

效果还算显著。到今年一季度,壳牌运营现金流为133.3亿美元,而2023年四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125.75亿美元和141.59亿美元(同比微降)。一季度,壳牌自由现金流为98.02亿美元,2023年四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69.18亿美元和99.21亿美元。

“退英转美”IPO?

魏斯旺的另一大困扰在于,他认为壳牌在伦敦交易市场被严重低估了,因此“正在考虑是否将其上市地点从伦敦转移到纽约”。

壳牌在五家油气巨头里净利润虽排在埃克森美孚之后,但其市值却在五家油气巨头里垫底。在伦敦上市的壳牌、bp的市值,与其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之间的差距明显,前两者的估值比后两者低了约三分之一左右。

魏斯旺明确表示,到2025年中期,如果估值差距仍然存在的话,“没有什么是禁忌,包括将上市地点转至纽约。”

不过,魏斯旺要想实施该计划还将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壳牌目前是英国富时100指数的第一大成分股,英国股市会不会“放行”是一个问题——退市计划要想通过,至少需要75%的股东投票批准。

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市场会不会欢迎壳牌?有资本市场人士分析 称,即使壳牌真的赴美上市,或许也并不能让其估值提升到预期水平。

对于壳牌来说,假如自身没有完成能源转型,那IPO也是无功而返并不能锦上添花,也就是说,目前壳牌采取的放缓转型战略会拉低IPO的预面,继而壳牌想提升估值的想法也就可能会化为一堆泡影。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3060)

$道达尔(TOT)$ $壳牌(SHEL)$ $埃克森美孚(X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