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本质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转自超级滚雪球老师:

去年底在雪球写了一个投资总结,上面有这样一句话:“思维决定认知,认知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

这个结局在股市中就是指:最终是“赚钱”还是“赔钱”,赚到大钱还是亏损惨重。

重点要表达的是:做股票投资必须对投资体系的内含特别是投资的本质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彻底弄明白投资的底层逻辑,真正领悟到价值投资的真谛,否则,就很难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又比如对市场的理解、对安全边界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价值规律的理解以及对企业成长逻辑的理解等等,进而学会如何给公司估值,学会设置安全边际,学会利用价值规律,学会利用人性的弱点,力求做到在千变万化的股票市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今天先重点谈谈对投资本质的理解:

我认为,投资的本质就是寻求更高的价值回报,用钱去赚取更多的钱。股票投资的本质就是投资公司,就是购买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通过公司持续创造价值,不断回馈股东,让股东得到更高的价值回报。当然,市场情绪的短暂失控也常常给投资者带来意外之喜,我们都可以来者不拒,如数收入囊中。

也就是说,投资的本质只在于公司生意本身,与市场先生并不应该产生必然的联系。所以,投资者只需重点关注企业的基本面、生意状况以及其内在投资价值,不应该过多在意市场的情绪,尤其不要被市场的波动所困扰。只要价格严重低于其内在价值,只要能给股东带来持续超额的价值回报,就值得投资。

对市场的关注度越高,投机的成分就越大,这在客观上就背离了价值投资的初衷。

站在二级市场的角度,要深刻理解投资的本质,还需要用到价值规律的概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股票市场中,价值规律最终也一定会发挥作用,因为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从较长的时间维度看,公司的业绩是股价上涨唯一可持续的动力。要想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就要在估值相对较低的时候买入,待股价相对高估、投资逻辑发生变化或发现更好的投资标的时卖出股票,以相对安全持久靠谱的方式获取长期的价值回报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回报,其核心是选择基本面优秀且低估打折的公司,然后完全可以忽略股价的短期波动,甚至可以忽略流动性的影响。

通常可以把企业估值分为5档:严重低估、低估、合理估值、高估、严重高估。最理想的投资标的就是严重低估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优质上市公司。

回顾本人的投资经历,其实并无特别之处,就是以一级市场的思维和逻辑,做二级市场的投资。一级市场的核心逻辑就是追求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更快速且更大的回报。而不是寻求赚市场波动或炒作的钱。主要看把钱投进去以后,能否赚取更多的钱?究竟多少年能收回投资?每年能为家庭提供多少现金流?用一个指标表示,在一级市场最关注的就是内部收益率(现在叫净资产收益率)或投资回收期,在二级市场上投资回收期也即市盈率。

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九十年代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投资回收期一般在3-5年。这样的经历就大大强化了我进行股票投资所秉持的衡量标准,把大约五年左右能否收回投资作为选股的一个重要条件。

当然,这当中还有一个问题,所谓的投资回收期内的收益,不一定都是分到手的钱,通常也包含了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没有分配的留存收益。

也就是说,一级市场思维的核心是追求“低买高卖”,所谓的“低买”就是要低于内在价值买入股票;“高卖”就是高于内在价值卖出股票。而不是追求“高买更高卖”,这里的“高买”就是以高于企业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

怎样让“低买”的“低”更低呢?就是要利用人性的弱点,利用市场恐慌情绪,利用市场犯错,价格真正低的时候果断下手。有的人是市场恐慌也跟着恐慌,心里随着股价一起波动,所以这样的人很难买到价格很低的股票。

怎样让“高卖”的“高”相对更高呢?一方面,估值差值尽量大;另一方面,就是能够选到不断创造价值,不断给股东分红,且有一定成长性的公司,它的内在价值就会不断提高,就不愁以更高的价格卖不出去。

换句话说,你买的股票价格越低,投入的钱就越少,实现同样的每股收益,投资回收期就越短。

这实际上就要求尽量以远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投资标的。即以折扣的价格,也就是巴菲特所说的0.4元的价格买1元的股票。而不是按照巴菲特所说的“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的企业”。

选择后者是实在找不到理想公司时的无奈之举,此时整个市场的股票大概率已经高估,应该适当降低仓位甚至空仓,以等待市场回归理性后新的买入机会。

当然,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与真实的投资回收期往往并不一致,二级市场市盈率更侧重动态计算,而且,每一年都在变化。同时,成长股与周期股的考量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简单套用,但这种思维模式是可以借用的。

我平时使用3个指标衡量一只股票的股东收益率(用词不一定准确,主要为便于理解):

1、股东账面收益率

股东账面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市净率。

=(净利润/净资产)/(市值/净资产)

=净利润/市值

=每股收益/股价

=市盈率的倒数

A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50%,市净率为10倍,股东账面收益率为5%。

B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10%,市净率为0.25倍,股东账面收益率为40%。

相比之下,同样的净利润增长速度(因为即使有高速增长,也不会长期持续,而实践中投资者给企业估值时常常把短期的高速增长视为长期的可持续现象),B公司更有投资价值。

2、股东可得收益率

股东可得收益率

=(每股自由现金流/每股净资产)/市净率

=(每股自由现金流/每股净资产)÷(股价/每股净资产)

=每股自由现金流/股价

A公司:每股自由现金流/每股净资产=50%,市净率为10倍,股东可得收益率为5%。

B公司:每股自由现金流/每股净资产=10%,市净率为0.25倍,股东可得收益率为40%。

相比之下,同样的每股净现金流增长速度(关于每股自由现金流增长速度与净利润增长速度同理,高速增长都是短期现象),B公司更有投资价值。

3、股东实得收益率

股东实得收益率

=股息率

=每股分红/股价

比较理想的投资标的:企业每股净资产足够厚实,每年分红稳定,最好能逐年增长,一般按照股东实得收益率计算(分红到帐的资金计算,也可以不再进行折现),最好10年能够收回本金(所以要看分红率和股息率)。当然,如果运气好的话,也有可能依靠分红5-6年就能收回投资。一旦遇到这样的稀缺机会,就应该下重注,形成巨额仓位(当然,首先要排除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

通常情况下,如果按照股东可得收益率计算,最好5年以内能够收回投资(对于极度低估有望困境反转企业,此条件不作为硬性要求)。

从我投资港股八年多的经历看,此类机会一直存在,而且还很多,关键是要能够识别这样的机会,并在大多数投资者恐慌抛出股票时要敢于买入。

当然,如果有朝一日整个市场中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或大盘指数也处于显著的高位,那就应该轻仓或空仓休息。

如果大盘风险不大,还有“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企业”的结构性机会,也可以用合理的仓位参与,但尽量不要满仓操作,等待出现更好的击球机会时再出重手,以确保每一笔投资都具有较强的确定性。

写到这里,还得回到投资的本质这个主题,就个体投资者而言,既可能赚到企业本身增长带来的价值回报,又可以赚取市场波动的钱。

如果把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有人因价格波动赚钱,就有人因价格波动而赔钱。

因为按照价值规律,仅仅依靠短期炒作形成的泡沫,终有一天会破裂,价格最终还会回到原点。那么价格波动的轮回就不会给整个市场带来收益。投资者整体最后拿到手的真金白金也只能是公司创作价值带来的分红。除此之外并不会给整个市场带来额外收益。

所以,企业的分红应该是我们投资一家企业重要的考量,而不应该把眼睛只盯在市场情绪所带来的股价波动上。

有了对投资本质的深刻理解,我们就很难去参与市场的短期博弈,而把眼光重点放在企业生意的本身,由此可以规避掉很多市场炒作的风险,赚钱可以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