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即将进入内容多样性时代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5回复:30喜欢:59

不论是《花木兰》登录Disney+,还是后面的《Raya》登录Disney+,都没有《黑寡妇》登录Disney+来得更加震撼。

我们都知道迪士尼的管理层曾经多次在电话会议中说登录Disney+只是在疫情下的“非常规”操作。然而我老早在《花木兰》获得了不错的流媒体战绩后就斗胆判断了一下未来迪士尼的做法肯定是会不断地偏向于往自己的流媒体平台里砸内容,这个已经和疫情是否存在关系变得越来越小。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需要来特别写一篇文章的原因。 $迪士尼(DIS)$    $DraftKings(DKNG)$    $奈飞(NFLX)$  


基本上我能确定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了:院线会在后疫情时代变得“边缘化”。登录院线的内容会倾向于两级,一类是超级大片,一类是文艺片。中间的那些内容(大约成本低于1亿美金左右的制作)登录院线的最终带来的效果,会不如直接登录流媒体平台要来得更吸引观众和流媒体公司。


事实上证明,拥有超级IP的公司,当他们把IP的内容形式进行了更好的多样化分拆以后,对用户来说,这种体验的沉浸程度提升了。


最早的时候,看一部蜘蛛侠新内容,意味着要等2年至少。再到漫威MCU的模式诞生后,看到MCU的内容需要等4-5个月会有一部新的MCU电影,再到流媒体时代的现在,基本每周都能看到新的MCU内容。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频率提高带来的是品牌和人的互动率提高,同时提高了潜在的品牌价值和平台价值。


一个超级IP将会诞生众多形式的内容的时代将会到来,因为和消费者接触越频繁,摩擦越小,将会对内容本身越有好处。随着科技的发展,那种“真实和虚幻”的界线,IP内容是否是“虚幻”的界线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这也解释的通后面声音市场的发展。IP的有声剧以及音频类的内容将会以PGC的形式登录并且尝试占据你的耳朵(毕竟眼睛已经被视频内容和游戏占领得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内容创作者和内容消费者之间的摩擦力越小,对可以“跨平台和跨格式”的IP来说,优势越大,这就是说它们可以渗透入更加频繁的互动之中去。


公平地说,其实新冠只是一个契机,改变我们观影和娱乐体验方式的根本还是科技和内容的发展。


我们可以接受更为多样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更为多样的娱乐方式(不再是单纯被动式的娱乐体验,也不再是限于90分钟的电影院娱乐体验)。


如果以时间单位来划分,我相信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时间段的内容开始占据更多的观看市场(比如15分钟的内容,20-25分钟长的内容,40-50分钟的内容都可能会出现相当的增长)

另一个流媒体带来的有趣的点其实是在于创作人员那头的。不管是视频还是音频还是游戏等别的内容形式,“格式”已经变成了一个越来越不重要的词,这对多样性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广告这个特性被消除了,很多流媒体内容都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格式就越发不重要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部剧(比如最近很火的《旺达与环视》,《曼达洛人》,还是刚开播的《猎鹰与冬兵》都没有一集的长度是固定的,有时候可能25分钟,有时候可能50分钟,完全根据内容创作人员的需求而来。


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音频市场里,播客内容的长度也不会全部都那么沉浸式那么深入,听一个播客1个小时那么长了。娱乐内容可能会很简短,甚至会有很强的互动性。


多屏时代最终会成为一个和“拨号上网”一样的词,多场景,多平台互通,跨平台互动是未来主要发展的方向。那毫无疑问,在这样的时代里,优质的内容会因为平台和内容格式带来的杠杆特性被放大。再加上我们能看到过去看似很复杂才能制作的内容,未来制作的门槛和难度都在大幅降低(但有些内容的制作成本其实很难降低,反而是越来越高的。),会不断地推动内容多样性的发展,但是内容多样性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内容的集中度平均化,总的来说能获得大量消费者消费的内容肯定还是相对头部的内容。



我一直都认为奈飞的生意模式特别优雅,因为它只需要像Costco一样靠会员费就能驱动着自身的飞轮旋转起来,并且产量甚至超过了部分传统片商总和了。


虽然模式越来越重,“护城河”也是越来越高了。但未来会不会是一家仅仅以会员费存活的公司,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持有怀疑态度的。这个怀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视频所涉及的制作部分,它包含了非常重要的IP,以及未来在多平台领域的渗透。

实际上奈飞已经小试牛刀了,《怪奇物语》就推出了乐高的玩具Set以及登录过手游平台。

奈飞不断地探索了拥有更好跨平台能力的IP,他们在日本动漫领域的投资相当大,并且也着重地去收购过一些漫画IP工作室。

奈飞是说过不会考虑贴片广告的变现的,我相信管理层的这一决定,估计奈飞是永远都不会碰广告领域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所持有的IP没有扩展到别处变现的价值和可能。


而传统的动漫IP巨头,比如集英社,实际上仍然还是以比较传统的方式在制作内容和分销内容。

这会逐渐在效率上失去优势,更多的创作者可能会选择和摩擦更小,传播渠道更广,触达用户更多的机构进行合作。(当然还是要摒弃对立性思维,这里来看,并不意味着否定日本的责编制度,相反这个制度下的内容已经验证了几十年了,有非常好的内容质量产出)

为了确保内容的独占性和效率,不难想象的是奈飞会继续在内容的源头领域以及制作端资产领域(包括拍摄技术)不断地做投资。

当你已经有了触达上亿上亿的用户了,如何满足这些用户的娱乐需求,就变成了你最重要的事情。


对院线资产来说,流媒体的冲击只是一个迟早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院线会消失。院线会被两极化的内容占领的可能性较大,这意味着院线必须要开始自谋生路,如何提高上座率,利用不同的内容来做变现成为了重点,谁规定院线只能播放电影呢?预约做做话剧,放放体育比赛也许也可以呀。


在这种内容多样化的过程中,新的互动体验以及新的观影体验将会更加蓬勃发展出来。

最近刚看完的DKNG研究,其实最关键的是整个北美洲的在线博彩业的变革。

而最关键的点,其实还是在于最终会不会影响到用户观看体育比赛以及体育比赛传播的格式形式的变革。

在这个里面,观影形式的变化以及互动性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原本的体育内容,其实一般特指的比赛本身。但显然这种观点去理解体育衍生内容就会产生问题。

体育转播原本的模式在流媒体和有线电视成(广告下滑)的双重冲击下显得无以为继。

在线体育博彩的崛起意味着体育比赛中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可以进行博彩下注,比赛的观影方式也会因此产生变化。

体育内容本身的格式是很难发生变化的,但是我们关注谁,怎么关注,从什么角度关注,比赛的实时数据如何展示,我们作为消费者怎么和其他消费者进行互动这些都是未来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的地方。

再加上短视频的崛起,这就意味着对应某些下注的内容形式可以用短视频的转播方式去做传播和互动。

内容的多样性在下一个五年里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带来的是内容和内容互动的急剧变化,我仍然期待这个领域会有大的发展。

精彩讨论

NeO扯蛋物语2021-03-28 16:40

首先,这个逻辑目前来看仅限于国外更适用(国内就不谈了)。其次,自家拍摄的内容上流媒体首发赚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费用,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和稳定用户留存率。最后,那些说先在院线上,或者同步上的人,其实忘记了一个重点,就是线下发行的摩擦要大得多,如果你能触达数亿用户,最后怎么选择会非常明了,而且好莱坞目前的机制下,如果你是同时在院线和流媒体一起上的话,成本会比在流媒体上独播的成本要高得多。
一切都是以用户体验为前提出发才会走得远,如果一切都是纯利益,那就是老的好莱坞模式。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再说一次:当渠道发生变化的时候,内容也会同步发生变化。

全部讨论

2021-03-28 02:40

体育赛事的地位是否会慢慢过度到电竞游戏?

2021-03-27 23:50

1.事实上证明,拥有超级IP的公司,当他们把IP的内容形式进行了更好的多样化分拆以后,对用户来说,这种体验的沉浸程度提升了。
2.基本上我能确定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了:院线会在后疫情时代变得“边缘化”。登录院线的内容会倾向于两级,一类是超级大片,一类是文艺片。中间的那些内容(大约成本低于1亿美金左右的制作)登录院线的最终带来的效果,会不如直接登录流媒体平台要来得更吸引观众和流媒体公司。
3.一个超级IP将会诞生众多形式的内容的时代将会到来,因为和消费者接触越频繁,摩擦越小,将会对内容本身越有好处。随着科技的发展,那种“真实和虚幻”的界线,IP内容是否是“虚幻”的界线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4.也就是说,内容创作者和内容消费者之间的摩擦力越小,对可以“跨平台和跨格式”的IP来说,优势越大,这就是说它们可以渗透入更加频繁的互动之中去。
5.多屏时代最终会成为一个和“拨号上网”一样的词,多场景,多平台互通,跨平台互动是未来主要发展的方向。那毫无疑问,在这样的时代里,优质的内容会因为平台和内容格式带来的杠杆特性被放大。再加上我们能看到过去看似很复杂才能制作的内容,未来制作的门槛和难度都在大幅降低(但有些内容的制作成本其实很难降低,反而是越来越高的。),会不断地推动内容多样性的发展,但是内容多样性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内容的集中度平均化,总的来说能获得大量消费者消费的内容肯定还是相对头部的内容。
6.为了确保内容的独占性和效率,不难想象的是奈飞会继续在内容的源头领域以及制作端资产领域(包括拍摄技术)不断地做投资。
7.内容的多样性在下一个五年里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带来的是内容和内容互动的急剧变化,我仍然期待这个领域会有大的发展。

2021-03-27 19:58

为啥文艺片上院线会票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