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54回复:32喜欢:113

其实我很少看券商的策略报告,但最近长江策略包承超团队的一篇关于估值的深度策略报告令我深受启发(没有机构白名单权限的投资者,也可以在长江研究的微信视频号里找到简化版的内容,我个人甚至觉得比正式路演版讲得还要好一些),厘清了从前一些颇有疑虑的地方。

这篇报告第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重要结论是,随着市场本身的逐渐成熟,行业利润增速和估值的相关性近年来实际上是越来越低(也就是说,“高增速对应高估值”越来越不适用)了。无论是在有更多的行业已经经历完完整产业生命周期的美股市场,还是在A股市场,都呈现出一致的规律。

包总在报告里特意cue了茅台的例子——为什么2011年的茅台净利润增速高达70%,却和现在的估值中枢差不多?

与之类似的,我们能在美股市场找到许多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公司,长期业绩增速只有高个位数到低双位数,估值中枢却高于增速动辄大几十的科技公司。

报告指出,跟“增速预期”相比,“久期的预期”在估值变化的过程中是更为核心的决定因素。从高速成长、出清到成熟期,行业的估值中枢往往会呈现N型变化。用不那么掉书袋的话总结,其实就是越到成熟期,估值越贴近盈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我以为,也就是越来越贴近商业模式的本质了)。

只有在产业高速成长期,大多数投资者印象中“高景气度匹配高估值”的印象才是符合现实规律的,这个时期,公司业绩增速快,久期预期长(随便拍到2060年...);在行业出清时期,增速下行、长期空间萎缩,投资者的久期预期大幅缩短,估值也随之恶化,这一阶段的龙头公司eps可能仍有较稳健的增长,但估值下杀的幅度往往高达50-60%,使得这段时期成为非常差的一段投资时期。待行业出清,成熟期的久期预期再度拉长,哪怕业绩增速远远不及成长期,但仍大概率能迎来一段估值上修;而这往往也是投资行业龙头最好的时机。

精彩讨论

钟晓渡2022-09-19 16:33

估值诚然是一门艺术,但如果因为是“艺术”就放弃去理解,总在懵懵懂懂地被动接受“高景气度必然匹配高估值”、“龙头就是应该匹配高估值溢价”的刻板印象,对基本面锱铢必较,却对估值逻辑的切换无知无觉,投资必然事倍而功半。

价值投资的达达2022-09-24 13:24

包承超讲的非常好,行业出清后用资本开支除以da的比值来对比是否进入产业出清的周期,而且成长并不是股价上涨带动的主要因素而是久期的判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未来活的时间长的确定性,看了以前他的报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美国在低通胀低利率时期市场给予龙头公司和长久期公司的估值更高了,而增长没什么变化,而现阶段高增长阶段更看重的是短期的盈利能力,给的估值也就越高

全部讨论

2022-09-19 16:33

估值诚然是一门艺术,但如果因为是“艺术”就放弃去理解,总在懵懵懂懂地被动接受“高景气度必然匹配高估值”、“龙头就是应该匹配高估值溢价”的刻板印象,对基本面锱铢必较,却对估值逻辑的切换无知无觉,投资必然事倍而功半。

2022-09-24 13:24

包承超讲的非常好,行业出清后用资本开支除以da的比值来对比是否进入产业出清的周期,而且成长并不是股价上涨带动的主要因素而是久期的判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未来活的时间长的确定性,看了以前他的报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美国在低通胀低利率时期市场给予龙头公司和长久期公司的估值更高了,而增长没什么变化,而现阶段高增长阶段更看重的是短期的盈利能力,给的估值也就越高

2022-09-20 15:08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6.00,也推荐给你。

2022-09-20 00:23

其实就是权重从(短期)赚得多转向(长期)赚得久、赚得容易。从这个角度看,以合适的价格投爆发期的高景气和稳定出清后的稳增长都能赚钱。

2022-09-19 18:53

感谢,没有机构白名单一直看不了长江的报告。。

2022-09-19 16:56

是不是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思维呢?成熟期,竞争少了,龙头地位更加稳固

2022-09-19 16:54

可乐 林德。宣伟 都增速慢估值高。反而科技股不增长就低估值。 没有变化也是个重要因素

2023-09-06 21:39

2023-08-12 00:44

2022-11-06 09:50

包承超 作为卖方的习惯,喜欢先把结论阐述出来,再来详细展开。我们认为估值不完全取决于增速,股票与信用债在估值逻辑上是类似的,是反应投资者对该资产“久期预期”的判断。而一个标的或行业“久期预期”的变化又深刻的反应了产业生命周期的变化,估值的本质或许确实需要回归到DCF模型中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