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变种的威力真的下降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17回复:31喜欢:38

周末发生了一些事,这里不适合展开讲。

海外交易的富时A50开盘即猛跌3%。但后来跟着A股一步步爬上来了。

富时A50今日走势

今天北上资金也只跑了37亿,尾盘还回流了一些。

说明大家心里都有数,玩归玩,闹归闹,别拿中国开玩笑。绝大部分人只是希望平衡好经济和防疫,期盼国家更好,而非相信西方那一套。

另外,今天涨得最好的是酒店和医美。大家预期在哪,也很明确了。

1 转折点

放开后真实风险究竟有多大?咱们只要看一个图就可以了——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数据。

注意,这是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不是我编的,也不是世界上其他机构编的。

下图中,竖状蓝条是2018年至今美国每周的死亡人数;

横向的黄色曲线是根据历史数据(如季节、婴儿潮)得到的预测死亡人数;

贴着黄线上缘的红线是极端情况下的预测死亡人数。

2018年至今,美国每周死亡人数走势

2020年前,美国每周死亡人数和预测死亡人数几乎完全一致。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周死亡人数要远超过预测死亡人数,并和几轮疫情刚好对应得上。

为了便于分析,我把几轮疫情标注在了图中。

我先把重要结论讲了:

第一,新冠包括奥密克戎变种,绝非等闲之辈,带来了大量死亡。第二,最新变种的威力确实有所下降。

具体分析如下:

(1)新冠(包括奥密克戎)绝不是普通流感,更不是小感冒。

在没有新冠的年份,美国冬季因流感和低温,死亡人数高于其他月份。具体而言,夏天每周死亡5~5.5万人,冬季周死亡高峰约为6万人。

而在贝塔爆发最高峰,冬季周死亡人数为8.7万人;奥密克戎为8.5万人。死亡人数远超过无新冠的冬季。

还有一个证据,2018年美国有一次公开报道的大流感,也出现了超额死亡。那个冬季的周死亡人数高峰为6.7万人,比平时(6万)要多,但远不如新冠。

从这个角度讲,前两年我们的严防死守,包括今年对奥密克戎的抵抗,绝对是有意义的。

(2)最新变种的威力确实有所下降。

很多人依然习惯于称呼最新变种为奥密克戎,但病毒一直在变异,最新的BA家族和最初的奥密克戎完全不是一回事了。之所以没起一个更炫酷的名字,是因为希腊字母早就不够用了。

而从数据上看,BA家族最新变种的威力确实开始下降。

BA家族是在4~11月流行,所以我们跟同期的其他变种做个对比。

2020年同期,阿尔法的周死亡人数顶峰为6.4万人;2021年,贝塔的顶峰是7.4万人;2022年,BA家族峰值是6万人。

与没有新冠的年份(5~5.5万人)相比,仍然要高一些。但BA家族的超额死亡人数是有明显下降的。

数据基本分析完毕,最后再说两个隐藏彩蛋。

今年5~10月份,美国数据表明,最新变种BA家族的超额死亡人数持续下降(随着气温下降,超额死亡本应升高);

到了11月的第二周,美国周死亡人数为5.4万人,甚至显著小于预测值5.6万人。这是新冠出现3年来首次。

而正是在11月的第二周,咱们这边迅速讨论通过并出台了20条,大幅优化防疫措施。

从上述角度讲,我们的政策是科学的,绝不是拍脑袋做出来的。

而且,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本以为会等这个冬天过去,确认一下数据,减少一波死亡(新冠主要是在冬天造成大量超额死亡),再开始优化。但恰恰相反,11月数据一有好转,我们这政策就优化了。

这里面的隐喻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政策出发点里,经济和发展依然排在首位。

2 隐忧

虽然数据向好,胜利的曙光也许不远,但就像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上周所言:

「与一年前相比,美国当前的新冠疫情形势有所好转,但状况还没有好转到抗疫完全成功的程度。」

事实上,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美国的人均寿命在过去几十年里是长期上升的。但在2020年和2021年大幅下降,减少了近3岁,大幅退回到了1996年的水平。

2000年至今,美国人均寿命走势

因此,不排除一种可能性,美国今年超额死亡率的下降,不是病毒变弱,而是高龄、基础病患者提前3年走掉了。

最关键的是,现在谁也不能保证新冠是偃旗息鼓了,还是在憋下一轮大招。

但现在说这些也没有意义了。以最新变种的传播力,开工并没有回头箭。

从国家的角度讲,能做的是尽可能压降感染曲线,让每一道防线多挺一会儿,从而减少大规模医疗挤兑。这是目前的最优解。

从我们个人角度讲,要做好个人防护,还要尽可能保持健康。

因为真等到医疗挤兑那波时,大大小小的病都不容易看。

这里说个数据吧,随着美联储加息和美国进入衰退周期,美国最核心的互联网和金融行业8、9月份基本停止招人,其他行业境遇也差不多。

但全社会就业依然很好,原因就在于医疗保健行业的人力资源是供不应求。

美国今年8、9月份各行业新增就业

3 经济和股市

最后简单说下大家最关心的防疫政策调整后,对经济和股市的影响。

前两年别国被新冠冲击,医疗挤兑,制造业被迫减员,我们抢了很多订单,出口暴增,制造业崛起。这回轮到我们了。

冲击是少不了的,但如前所述,新冠威力有所下降,对制造业冲击相对减小。而全球经济也进入明确的衰退周期,国际上的订单日渐减少,咱们少生产一些,订单和产业链丢失的影响也会小一些。

至于股市,也许会在医疗挤兑、小作文满天飞时,再出现一次波动。但我不认为应该去等那种机会,因为不一定等得到。

你就看前两天闹出的动静,不亚于几千篇小作文,结果今天A股依然很硬。说白了,A股估值真的很低,而美联储加息也即将结束,现在没什么看空或躲避风险的理由。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想说,有些人把混乱当做上升的阶梯。为了一己私利,什么原则都可以抛弃。

但狼子野心,终会为人所唾弃;坚持真理的赤子之心,才是这个世界最能打动人的品质。

就酱。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创作者中心 #医药股再度走强,中药方向领涨# 

精彩讨论

Xian_M_W2022-11-29 07:29

我想看看中国的数据,有吗?

云影小韭菜养成2022-11-29 01:42

这才是认知中的好文章

目害子2022-11-29 07:16

你咋不看下艾滋第一年的死亡或者重症?奥密克戎就是小号艾滋,厉害的在后面,千万别被它温顺的前期急性症状给迷惑了。艾滋的早期症状就是皮肤病

water20172022-11-29 07:06

美国过去三年高风险人群已经淘汰的差不多了。
现在既然人心思放,那就各听天命吧。

静海天歌2022-11-29 07:04

唉,其实要是能挺到明年四五月份就最好不过了。多观察两波完整的,会比较好。

全部讨论

2022-11-29 07:29

我想看看中国的数据,有吗?

2022-11-29 01:42

这才是认知中的好文章

2022-11-29 07:16

你咋不看下艾滋第一年的死亡或者重症?奥密克戎就是小号艾滋,厉害的在后面,千万别被它温顺的前期急性症状给迷惑了。艾滋的早期症状就是皮肤病

2022-11-29 07:06

美国过去三年高风险人群已经淘汰的差不多了。
现在既然人心思放,那就各听天命吧。

2022-11-29 07:04

唉,其实要是能挺到明年四五月份就最好不过了。多观察两波完整的,会比较好。

天佑中华

2022-11-28 22:24

相信国运,做多中国

2022-11-29 12:21

不放开,经济死掉,社会一起死掉,大家一起完蛋。放开,可控程度上牺牲少部分,社会可以承受。这是一场生物进化史上的不同物种之间的战争,人类进化史上曾经经历过若干次了,没有牺牲是不可能的。和人类之间的战争一样,不可能完全靠修条长城来把侵略者隔离。最终解决办法:要么人类身体也产生变异,对病毒不再敏感,要么发明出特效疫苗或者特效治疗药物制服病毒。另外,修正自己的生活习惯,所谓:正气内存,病之何犯!

2022-11-29 07:01

TW的数据最有参考价值。

2022-11-29 02:04

冷静客观,有根有据,结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