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暴动,是不是该买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3

今天金融地产暴动,沪指重回3100点。不用想,结果必然是:涨指数,不涨个股;涨大盘,不涨基金。

因此,大部分人今天应该是亏的。

每次这种情况,总有人说国家队出来托指数,导致大家实际赚不到钱。

这种说法特别扯淡。

一方面,国家队现在的力量,比不过公募、私募和外资。

你就想嘛,2015年股灾那会儿都托得那么艰难,最后还要靠抓人。而2015年后外资和公募力量迅速壮大,国家队的力量就相对更小了。

另一方面,国家队进股市也是为了长期赚钱。注意第一性原理: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所以国家队(主要是证金公司、汇金公司和社保基金)并不是死买金融地产,否则要亏死

比如,根据最新季报,证金和汇金公司的第一大持仓都是茅台。再往后是格力电器平安银行万华化学紫金矿业中信证券海康东方财富

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国家队比较注重估值和分红,所以仓位上会偏价值一些。你看上面这些公司估值都不高,正常10倍PE,高一点也就20倍。

。。。。。。

说回股市,近期金融地产暴涨,主要还是在炒政策。大家都知道,最近出了很多条政策,终于开始强力救地产了。

强到什么程度呢?我之前给大家举过例子——上一次这么大力度救市是2018年10月救民营企业。民企占比最高的中证500创业板当月就见底了。传送门☞杀疯了!

咱们这ZC有时候就这样。揍到服气是不够的,必须要往死里揍。真揍趴下了,一摸发现快没气了,不救真不行了,才心急火燎地送进ICU,再往死里抢救

所以,现在是不是该炒地产链了?别急,且听我说。

大家可以去回溯金融地产股的历史走势。每次上涨都有两波。

第一波是炒政策这波,也就是现在这一波。这波属于小的。真正大的那一波是等业绩真出来了,炒基本面。

以上一轮房地产周期为例,2015年11月明确提出要消化房地产库存。

仅仅两个月时间,地产指数就来了一拨50%的暴力上涨,也就是下图的第一个红箭头。这是典型的炒政策。

2015~2018年房地产指数走势

但2015年底的时候,房地产行业的业绩并未出现明显的好转。所以在业绩炒完后,股价差不多又跌回去了。

直到2016年中,房地产行业的盈利彻底见底,持续攀升到2018年。具体如下图。

2016~2018年房地产行业ROE

这下才迎来房地产行业的第二波上涨,一波足够扎实的上涨。也就是下图的第二个箭头。

2015~2018年房地产指数走势

这波显然要比第一波大得多、长得多也硬得多。地产指数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涨了近100%。而像恒大这种极度激进的公司,从3块涨到27块,翻了9倍。

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地重复。

重演的角度看,本次政策炒完后,股价会有个回落的过程,直到业绩证实,重新上涨。

不会简单重复的角度讲,现在谁还相信地产行业指数能一波翻倍?而个股甚至能翻9倍?

总之,政策这波谁爱炒谁炒,上涨的空间不会大,持续性也不强。咱们宁可等到业绩底出来了再去买业绩那波。

别忘了前些天热捧的信创概念股和信创基嘛,这两天不又跌回去了。

更何况,口罩这个因素尚在,地产行业业绩传导本身也具有滞后性,业绩见底显然还需要时间。

顺便说下口罩因素的消除,也只是时间问题。还记得前面讲的政策特点嘛,到某个极值后就会逆转。

政策本身是没错的。传染病就是会死人的,只是当管控成本过高的时候,只能让位于经济。

包括前些年打压地产、互联网和资本。虽然猛了点,但就是要彻底打破所有人的预期,让国家经济加速实现转型。作为一个大国,所有人都去炒房、搞金融、弄互联网,肯定是不行的。

这些全是虚的东西,特别容易受冲击,别人一卡你,你就不行了。

。。。。。。

1、8家基金公司申报的北证50指数基金获批发行。

北证50指数估值倒不高,20倍PE。但自由流通的市值也就小几百亿。8只基金放得下吗,哈哈。等基金发行了再评价吧。

2、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

预期之中,也谈不上多大的利好。现在钱不是关键,今年大家是拼命存款,银行里不差钱,差的是需要借钱的人。

3、人社部会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城市先行。

个人养老金,好处主要是避税和管理费低。但这事来得突然,好多人还没搞明白。

没关系,有我在。最近我也参加了好几个基金公司和第三方的会,基本上所有问题都搞明白了。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创作者中心 #获万亿授信额度,地产股集体走强# 

全部讨论

2022-11-26 21:40

老哥,话怎么说一半呐,您搞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