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12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环球网保险综合报道】为积极响应国家促进生育政策,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上海市医保局联合多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根据通知,自今年6月1日起,包括“取卵术”在内的12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将正式纳入上海医保支付范围。

上海市在规范现行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整合,最终确定了“取卵术”等17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其中,12个项目被明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些项目覆盖了取卵术、取精术、人工授精、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必要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旨在为具有生育意愿的民众提供公平、可及、可负担的辅助生殖治疗。

这一政策将在上海17家具备辅助生殖技术开展资质且为医保定点机构的医院落地实施,包括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瑞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知名医疗机构。

在支付方式上,这12个项目被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项目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而乙类项目需由患者先自付10%的费用,剩余部分再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此外,根据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外地参保人来上海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时,也可按照上海医保目录中的相关项目进行报销,具体报销比例参照参保地政策执行。

上海市医保局预计,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每年为参保人员减轻约9亿元的医疗负担。在当前中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不孕不育患者数量逐年攀升的背景下,此举无疑将为更多家庭带来生育的希望。

《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超过5000万,平均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面临不孕不育问题。辅助生殖技术作为治疗不孕不育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高昂的治疗费用一直是制约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动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自2022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已多次发文指导地方将适宜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截至目前,北京、广西、内蒙古、甘肃、山东等多个省市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湖南、浙江、安徽等地也在积极探索中。

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在调研时强调,辅助生殖是生育支持非常重要的方面,必须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地进行。他表示,国家医保局将持续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让更多育龄人口获得医保政策红利。

上海医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落实国家要求,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完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立项和医保支付管理,并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共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