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智慧城市新活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楠】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49亿元,2021-2025年CAGR达25.6%。

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正在快速和深刻地改变着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对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效能具有重大意义。

9月2日下午,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日,京津冀政务协同服务创新论坛召开。京津冀三地代表,会同京东云和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话京津冀数据要素流通、数字政府建设、政务协同发展新机遇。

“数据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疏通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源头活水。”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裁高礼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既要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

从“各自发展”到“协同共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描绘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数据无疑是京津冀进阶发展的“新石油”。“数据二十条”提出,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培育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数据交易双方提供数据产品开发和数据资产的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服务。今年5月,《京津冀大数据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三地在大数据领域展开合作,握指成拳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高礼强表示,作为城市数字经济服务商,京东云正以数智技术,助力京津冀数据要素流通、政务协同。随后他向记者分享了以“京办”为入口、“智能城市操作系统”为数据底座的立体化服务京津冀数字城市建设经验,致力于不断开拓京津冀数据流通新模式,持续释放区域经济潜能。

他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交易平台为例,在建设过程中京东云设计构建了数据登记、上架、撮合、交易、结算、售后、运营全流程线上智能化的数据交易体系,并借助隐私计算能力与合作伙伴实现了安全合规情况下的数据建模与业务推动,助力数据交易过程中的“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

“数据流通环节中,安全、合规、隐私保护等需要通过新型技术来实现。作为‘政产学研用’的一环,科技公司在京津冀数据要素流通、政务协同领域,既是共建主体,更是服务者。除了北京大数据交易所,目前京东云也已经服务搭建了‘京办’、雄安块数据平台等。”高礼强进一步介绍,服务北数所建设,离不开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的支撑。这一系统诞生于京东内部场景,在管理京东1500个仓库、1000万自营商品SKU、实现库存周转天数约30天的锤炼中,带着高效、极致、有韧性的数智供应链基因,服务于城市管理:“数据直通车”汇聚城市全域信息,交给“时空数据引擎”进行管理,“时空AI引擎”解决信息支撑赋能弱的问题,“联邦数字网关”解决信息互联互通,最终在“莫奈视窗”呈现出完整的数字孪生城市。

京东科技解决方案中心副总裁庄珑鹏提到,未来,京东云协同办公产品还将在助力基层治理、AI场景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持续发力,要让AI深入政务场景,探索利用大模型起草公文、收集政策、整理会议纪要等,提高政府间协同办公效率。

在推进数字建设方面,高礼强表示,城市数据海量、鲜活,并且蕴含了丰富的知识,是支撑智能城市应用的关键,能否接得住、查得快、看得清、用得好,这对城市数据底座,提出了极大挑战。

“无论是区域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面临‘城市系统定制化成本高和数据缺乏标准化’两个共性痛点。”高礼强进一步表示,“现代化城市是立体的,布满智能感知设备,形成海量时空数据,建设城市数字底座的核心任务是梳理海量复杂的城市管理数据。另一方面,各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各不相同,一座城市与另一座城市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因此技术和政府治理需要共创,政府治理手段随着技术发展不断迭代创新,技术不断适配政府治理,互相启发形成特色的地方治理实践。

高礼强介绍称,京东云已经累计服务100座城市,包括智慧城市、数字政府、产业大脑等建设。在服务100城的过程中,京东云发现城市数字建设在新时期,面临的两大痛点:一是定制化成本高,过去以业务为驱动的定制化开发,一旦业务需求发生变化就要改系统,导致政务软件很难标准化;二是数据不标准,导致数据要按照新业务需求做大量数据治理工作,牵扯大量人力物力。

京东科技市域治理产品部副总经理郭沐告诉记者,随着城市数据积累、感知技术与智能算法发展,智慧城市的应用也开始从“简单直接地使用数据”向“挖掘数据蕴含的知识”演进。过往的智慧城市项目历程、方案、设计、报告等都属于碎片化的经验,在日后新的场景中被再次直接重复使用的概率很小。 为此,京东云沉淀了城市知识体系,“我们将城市业务标准化解构,把共性部分抽象为‘人、地、事、物、组织’5类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组成关系,通过数据和系统的标准化、结构化、体系化,表达和满足不同业务的定制化需求,实现数据高效利用。” 高礼强说。

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智能算法的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也由以业务为核心,走向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标准化的数据,将作为生产资料,在企业、产业链、区域间流动,促进数据资产价值实现,蓬勃发展的京津冀也将不断绽放产业转型升级、政务协同发展、城市智慧生长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