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光达成自动驾驶量产车的终极目标,企业创投比重不断拉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source:paixin.com

日前,光学镜头大厂尼康投资全球知名光学雷达(LiDAR)厂商Velodyne约2,500万美元,透过双方优势在技术开发和制造方面展开合作,加速量产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光达产品,尼康借由该投资正式进军自动驾驶光学雷达领域。

企业创投在光学雷达领域的投资比重不断拉高

近年汽车科技领域的投资中,LiDAR绝对可占有一席之地,除了Velodyne先前已获得Ford集团和百度共1.5亿美元投资外,还有Quanergy、Luminar、Innoviz与AEye这几家新创厂商也都陆续拿到资金。

Velodyne相较这些新创厂商而言,成立时间较久,并在2005年就开发出3D Real-Time LiDAR,该产品被广泛用在Level 4自动驾驶测试车。Velodyne投资人中,一个是车厂,一个是积极开发自动驾驶厂商,除了资金外,还能借助彼此优势在技术开发上展开合作。

从2016年开始,汽车科技的早期投资中,企业创投(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比重不断攀升,此趋势明显出现在LiDAR投资,Quanergy投资人包括三星和Delphi Automotive,而Luminar在2018年获得Volvo Cars Tech Fund投资,获得企业创投优点在于能提供资金外支援,包括技术、资源与其他合作关系。

Velodyne获得尼康投资也是相同模式,尼康在光学和制造等领域的经验,能帮助Velodyne加快新产品量产速度和降低成本。LiDAR被视为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关键,车厂、Tire1汽车供应商、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公司等与LiDAR厂商的策略结盟将越来越多。

光学雷达厂商与主要投资方source:拓墣产业研究

全固态光达是自动驾驶量产车的终极目标

相较同样用于感测距离的毫米波雷达,3D LiDAR使用光波进行量测,故不受外在电磁波干扰;相较车载镜头,3D LiDAR受白昼光影响也较低,但3D LiDAR最主要优势还是来自于较高的角度分辨率,77GHz毫米波雷达的角度分辨率为5度,但3D LiDAR可达到0.1度,角度越小表示感测精准度越高,目前车厂将其用来辅助车用前镜头和毫米波雷达。

3D LiDAR致命伤是价格和体积,一般机械式3D LiDAR价格高且体积大,主要用在自驾测试车辆,在机构设计考量下,不会使用于量产车款,因此混合固态和全固态的3D LiDAR成为量产车一线希望。

混合固态光达是用微机电扫描镜(MEMS Scanning)取代伺服马达、扫描镜与旋转机械元件,而全固态光达则完全去除转动元件,以电控方式决定雷射光源的发射角度,体积将比混合固态光达更小且有较佳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适合量产车。

Velodyne目前以混合固态式为主要产品,但也已踏入全固态产品开发,2018年发表适用于量产车的Velarray,将与另一家全固态光达厂商Quanergy竞争,Quanergy S3售价为250美元/台,但测量距离由预估的200公尺降为150公尺,未能达到市场期待。

全固态光达价格和体积符合量产车要求,现在最大问题将落在何时能将性能提升到至混合固态光达水平。


文丨拓墣产业研究院 陈虹燕

注:本文为拓墣产业研究院原创内容,欢迎转发或分享。禁止非授权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或留言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