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果视点】AI会导致10亿群体失业?哪些人类天赋最值钱?(下)| 泉果探照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年是2024年。

那么,就请你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穿越到了124年前……

你是一匹雪白的骏马。

没错,你穿越到了1900年的一匹白马身上……

伦敦难得有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在这个夕阳氤氲的傍晚,你和你的好兄弟——一匹威风凛凛的枣红色骏马站在路边。

你俩凝视着一辆四个轮子的铁质怪物,它和你的兄弟一样,有着漂亮的枣红色“皮毛”。听你的人类主人说,这叫做“汽车”。

非常难得的,平时不咋动脑子只爱动腿的你俩,开始思考起自己的未来。

你的兄弟,枣红查理,先开了口:“怎么办啊兄弟,我很担心技术性失业。”

“不要这么悲观。想想当年,蒸汽机扬言要干掉咱们;后来还有火车,它要取代咱们拉的货车,你记不记得,当时你爷爷老查理也有同样的担心,当时焦虑得草都吃不下了。但看看今天,咱们的就业岗位不减反增,而且有些岗位比过去更好,我宁可拉一辆轻巧的四轮马车,也不愿意整天原地打转,只为了驱动一台愚蠢的矿井抽水机。”

“但是,我是说万一哈,如果汽车真的腾飞了呢?”

“没事,肯定会有超出我们想象的新工作出现,过去一直如此,就像轮子和犁发明的时候一样。”

……

这个寓言,来自苏格兰裔美国籍经济学家格雷戈里·克拉克(Gregory Clark)。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汽车出现之后,马匹并没有再获得什么超乎想象的新工作,马匹的数量也因此遭遇骤减,从1915年的2600万匹,降低到了1960年的300万匹。以汽车为代表的“机械肌肉”的出现,让很多马匹失去了价值。

如今,“机械智能”出现了,它将如何影响人类的价值?

当机器取代一个人的体力劳动时,人类可以出卖脑力劳动。

而当机器取代一个人的脑力劳动时,人类还能出卖什么?

人类会群体性失业吗?

在上一期人工智能主题的文章中,我们披露了OpenAI前员工利奥波德撰写的一份名为《态势感知》的165页文件,文件中披露了目前处于人工智能研发最前沿的科学家们看到的世界,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虑。与此同时,我们也介绍了AI界的教科书大神图尔特·罗素(Stuart Russell)的一些应对思路。

在这一期【泉果探照灯】中,我们将继续从罗素的理论入手,探讨一个更为务实的问题。

“如果人工智能取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图1. AI界的教科书大神图尔特·罗素(Stuart Russell)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两匹马讨论的科技就业问题。

其实,这种类似的争论,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

罗素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争论,是因为:技术对就业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技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降低某项服务的价格,从而增加需求并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意味着需要的人力将越来越少。

实际的结果,取决于两种影响,最终到底是哪种占据主导地位。

罗素以油漆技术的进步为例,做了一个很通俗的解释。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推演一下,随着技术的进步,油漆工的工作会产生什么变化吧!

为了让这个故事简单一些,咱们就用“油漆刷子的宽度”,来代表科技进步的程度。

■0.1毫米:一开始,如果油漆刷子只有头发丝那么细(0.1毫米),那么,粉刷一栋房子就需要1千人干上1年,或者1个人干上1千年,或者200个人干上5年……反正不管哪种方案,不是贵到让人无法负担,就是时间长到让人根本等不了,综合下来,大家会决定,这个刷子太不现实了,咱们的房子其实也不一定要刷油漆啊!最后,市场上以这样的成本,根本就不会出现给房子刷漆的需求;

■ 1毫米:后来,有一个大聪明把刷子改良了,刷子的宽度达到了1毫米,这时候,有钱的皇亲国戚们就能进行奢侈性消费了。比如,皇帝可能就会请个画家,用小刷子在皇宫里创作些精美的壁画。后来,这个大聪明又把刷子的宽度升级到1厘米,这时候刷油漆依然很贵,但比皇帝做壁画的成本便宜了点,于是,贵族们就开始效仿了——虽然说不是顶奢吧,但是依然很有面子啊!

■ 10厘米:当刷子宽度达到10厘米的时候,普通人就能用得起这项服务了。当然,依然有点贵,所以大家可能结婚装修房子的时候才会刷一次油漆,但是架不住需要这个服务的人多啊,因此,这个时候,油漆工就从奢侈行业的工匠,变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油漆工这个岗位,产生了;

■ 1米:后来,咱们有了1米左右的刷子——就是刷油漆的宽滚轮和喷枪,这时,粉刷房屋的价格就会大幅下降,很多人看着B站上的教学视频,自己用刷子也能刷油漆,所以,对油漆工的需求可能也会开始饱和,油漆工的数量会相应的有所下降;

■ 100米:当智能管理系统出现,1个人能同时管理100个房屋的喷漆机器人团队作业时,这就相当于拥有了使用100米宽的刷子的工作效率,那么整栋楼的粉刷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这时,咱们基本上就不太需要人类的油漆工了,喷漆机器人多香啊!

我们列了个图表给大家,如下图:

图2. 粉刷技术发展与油漆工就业的关系

来源:《Human Compatibl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Problem of Control》

所以说,技术对就业的双向影响,取决于当时的生产力,是处于巅峰的左侧还是右侧。

按照这个理论,随着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技术的到来,哪些职业将会减少?

【1】目前主流观点讨论的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职业,是司机

美国大约有350万名卡车司机,他们中有许多人非常很容易被自动化替代。目前,亚马逊等公司已经在州际高速公路上使用无人驾驶的卡车运货,尽管仍然配备了起辅助作用的人类司机。

在未来,卡车运输的长途部分可能很快就会变成完全的自动驾驶;只有其中的最后一公里和短途运输,暂时还需要人类司机的辅助处理。

基于这种预期,目前,美国的年轻人,基本上不再考虑卡车运输司机这个职业了。

但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导致了当下美国卡车司机的严重缺口,所以说,现在美国的卡车司机居然暂时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活儿反而变多了,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只是这一职业的“回光返照”,而且,司机的短缺还会加快运输公司实现全自动化的速度。

【2】白领工作也面临威胁,比如“保险核保人”

美国劳工统计局预测,从2016年到2026年,保险核保人的人均就业率将下降13%:“自动核保软件的出现,使员工能够比以前更快地处理申请,从而减少对核保人的需求。”

事实上,几乎任何可以外包的东西,都是自动化的好选择。因为外包涉及将作业分解为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打包并以“去情境化”的形式分发,而AI的自动化工具更适于在线执行这些任务。

当然,AI的出现也能创造工作岗位,比如,数据科学家或AI工程师就属于新增的工作岗位。但这些岗位在全球的职位缺口,可能也就是500万到1 000万个,但目前面临威胁的工作岗位,则大约有10亿个。

如果把失去的工作岗位,比作即将倾覆的泰坦尼克号,那么因为AI而新增的工作岗位,不过只是一艘小小的救生艇。

人类自出现以来,第一次遇到了真正的、永恒的问题——当我们从紧迫的经济束缚中解放出来,应该怎样来享受新获得的自由?科学和复利的力量将为我们赢得更多的闲暇,但是该如何来使用这段时间,生活得更加明智呢?

这句话非常符合目前人类的境遇。但其实,这句话是“宏观经济学之父”约翰·凯恩斯(John Keynes)在100年前提出的。

1939年,凯恩斯在他著名的论文《我们后代在经济上的可能前景》(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中,预测在100年之后,也就是2030年,“人类进入了休闲和富足的时代,经济问题被解决了,人类失去了传统目标,而那些懂得生活的人才是强者”。

图3. “宏观经济学之父”约翰·凯恩斯(John Keynes)

100年后,罗素提醒人们,再去回顾下凯恩斯的这段预言。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绝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将由机器生产,几乎无须人类的监督。

因此,一个天赋的价值就展现出来,那就是,“擅于为自己做的事情赋予意义”,这样的人,会过得更好。

可以预想的是,未来很多人将从事提供人际关系服务的工作,这些服务只能由人类提供,或者说我们更愿意接受由人类提供的这些服务。

比如,如果你希望倾诉或者表达,你可能更愿意跟一个真人互动,而不是一个机器,即使它已经表现得非常像人。

目前,这类职业包括心理治疗师、教练、导师、顾问以及照顾儿童和老人。

就像凯恩斯提到的,“只有这些人才能在丰裕而自由的生活中获得自我实现和满足:他们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工作,而是通过一种分享、贡献的方式,提升生活的体验。”

“懂得如何生活”的重要性,会持续提升。

因为我们所有人在这方面都需要帮助,这种帮助的形式可能是文字、对话、音乐、艺术、影视、园艺、建筑、烹饪、品酒、运动、线下和电子游戏等等,因此,创造力、良好的审美、以及激励别人的能力,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能再提供程式化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我们仍然可以提供我们的“人性”。

此外,人工智能还会产生一个系统性的空白,需要人类填补,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元问题”——人类缺少能匹配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

“人工智能的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我们其实并不了解我们自己”。

相比机器,我们需要更擅于“做人”。

参考资料:

《Human Compatibl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Problem of Control》, Stuart Russell

《Time 100 | Stuart Russell,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Sep 7, 2023

《Book Review, ‘Human Compatible’: A Book Abou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hat Asks Some Interesting Questions》, Forbes, Mar 3, 2020

《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 John Keynes

《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x Tegmark

#AIGC概念#

法律声明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代表泉果基金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不构成泉果基金对未来的预测,所载信息仅供一般参考。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泉果基金不对任何依赖于本资料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