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金融学 | 马克·吐温的投资生涯 就是个马克“悲”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点击上方【泉果视点】→ 点右上角【···】→ 点“设为星标”

朋克金融学

♪ 让金融像摇滚一样有趣!♫

Let’s Rock !

五一节假日要开心一点,给大家讲一位喜剧大师最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投资故事。

他就是马克·吐温。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投资生涯的内核,是一个大大的马克“悲”。

马克“悲”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还做过水手、送报员、新闻记者等职业,另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则是投资人。

马克·吐温的投资风格,像他没有边界的跨行业工作经历那样,没什么边界感,常超出能力范围。

在札克斯(Richard Zacks)的《追逐最后的笑声》(Chasing the Last Laugh)一书中,他说:“马克·吐温是个糟糕透顶的投资者,他容易上当,老是栽进倒霉的计划中。”连马克·吐温自己也在1900年代的演讲中自黑说,“要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请避开我的榜样。”

鲜有人知道的是,马克·吐温是色盲,如同他看自己的鞋子那样,让我们来看看他尽是“诙谐(灰鞋)”的投资经历。

01

“超能力”投资人

“这里水太深,把握不住”

“给你带来麻烦的,往往不是你不懂的东西,而是你自以为很懂的东西。”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的原名是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据说马克·吐温这个笔名源于他早年当水手的经历,在测量水深时,他的伙伴会叫道“Mark Twain !”,意思是“两个标记”(亦即水深两浔,约3.7米),这个水深是轮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条件 。不过对于投资中的水深,他却一直把握不住。

他作为天使投资人,总是选择“超能力”——超出自身能力的范围。

但其实,就像他自己说过的那样:“不懂的事情,你自然会多加小心,真正让你惹祸上身的,是那些你以为很懂的事情。”

超能力1:“借酒消筹”

“如果你不读报纸,你会无知。如果你读报纸,你会被误导。”

——马克·吐温

抽烟、喝酒、爱穿白西装,上帝知道马克·吐温是个好作家,也知道他不是个关注基本面的投资者。

马克·吐温经典形象

马克·吐温曾投资过一家计划改良蒸汽机的公司,他每周为那位发明者提供35美元的资金,直到产品研发成功。事情开始时很顺利,发明者每隔数天就会向他汇报项目进展,马克·吐温很享受这种作为天使投资人的感觉,直到他发现这位发明者“借酒消筹”——借着买酒,挪用筹资筹来的钱去消费,消费越多,反而筹得钱越多。

事后马克·吐温回忆道:“我留意到他的呼吸和步态,发现他每周花36美元买威士忌。可我明明每周只投给他35美元!我一直没搞清楚他是从哪里得到另一张1美元纸钞的!?”

超能力2:“息听尊便”

“十月,这是炒股最危险的月份;其他危险的月份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

——马克·吐温

这句心酸的总结源于马克·吐温在内华达州“淘金热”的经历。那时他还是个记者,因此深知“消息”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淘金热”时期,有不少黄金白银矿主在募资,马克·吐温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后,就“息听尊便”——听到消息,立马去投资,用全部稿酬购买了一个白银矿山的股票。

一开始,马克·吐温是理性的,他告诫自己,只要股票市值到10万美元,立马抛出套现!但随着股价不断上涨,账面浮盈让马克·吐温感觉自己已经是个有钱人了,跑到旧金山,过上了奢华生活。

他不抽假烟、不喝假酒,却用了浮盈的“假钱”。最终,股价暴跌,马克·吐温大梦初醒。除了留下了一本根据这段经历创作的小说《百万英镑》,他一无所获。

《百万英镑》马克·吐温小说

超能力3:话不投机

“我总是等机会错过了,才发现我曾有过机会。”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一直属于重仓“科技股”类型的投资人。在与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成为好友后,马克·吐温开始对“人以类聚”一词有了误解,他爱上了发明。他的侄女婿韦伯斯特(Samuel Charles Webster)曾写道:“马克·吐温尝试成为另一个爱迪生、莎士比亚和其他一些伟人。”

诚然马克·吐温发明了裤子的松紧带(内衣搭扣的原型)、带有自黏内页的剪贴簿……但这些在当时,都没有给他创造利润。

马克·吐温的搭扣专利示意

他用4.2万美元,投资了蒸汽滑车、赫德福保险创新公司以及并不能彻底改良书籍插图印制的印刷程序等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结果呢?这些超过他能力圈的投资,统统没有成功。

年年创业,顿顿菜叶……

但幸运女神也不是没有光顾过。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在发明电话后,曾向马克·吐温推销。

贝尔发明的电话

马克·吐温回忆说:“贝尔相信这个产品会带来巨大财富,他提出让我投资,但我拒绝了。我告诉他,我不想再做仓促的投机。无论什么价钱,我都不想买。”显然,他觉得“话不投机”——电话不是个投资机会。

如所有人知道的那样,电话成了那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当马克·吐温听说镇上一个老职员,把所有的钱投资到电话上发了财后,他心酸嘴也酸:

“没有投资经验的人,却得到了不配拥有的成功,这太奇怪了。”

在投资这件事上,马克·吐温的嘴可比他的笔杆子硬多了。

常见物品硬度表

02

曾经的水手说: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一个人的一生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不应该投机,一种是当他输不起的时候,另一种是当他输得起的时候。”

——马克·吐温

巴菲特说过“当你已经身在洞里的时候,就别再挖了。”当马克·吐温明白这个道理时,他已经在很深的洞里了。

这个“洞”源于一个排版机专利的投资。好的迹象是,吸取教训的马克·吐温已经改变风格,尝试在能力圈内投资了。然而这笔投资是跟出版相关,却跟马克·吐温熟悉的业务却没有那么相关。

1874年,一个叫詹姆斯·佩奇(James Paige)的人获得了排版机专利——一个由18000个组件构成的设备。深谙出版行业多年的马克·吐温看到了商机,认为这是绝佳的机会,甚至称赞佩奇为“机械发明界的莎士比亚”。

佩奇排版机

于是,马克·吐温与佩奇签订了非常苛刻的投资条款:

*马克·吐温需要承担全部支出,直到机器制造完成;

*马克·吐温需要每年支付给佩奇7000美元,直到产品开始获利。

然而,排版机始终没有量产,它还需要不断烧钱投入,变成了“无底洞”……“已经投了那么多钱,再投一点,就要成功了”,在这样的自我安慰的谎言下,马克·吐温不断“补仓”。

最终,这个项目仅造出了两台“排字机”,而马克·吐温投入了17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500万美元。马克·吐温以为自己非常了解出版行业,但写畅销书和投资印刷机需要的能力点并没有那么大的交集,他再次失败了。

马克·吐温的文章以洞悉人性、充满讽刺闻名。可讽刺的是,他在投资上,也无法把握住自己的人性。

1894年,美国经济萧条,佩奇公司结束营业,马克·吐温股票投资失败,同时自己创立的出版社也关张了。他因此破产了,还背上了9.4万美元的债务,有了101个债主。真的可以算是“妙笔生花”——通过超出能力圈的投资,把靠写作赚的钱全部花掉了。

写作可以用笔名,但投资必须用真名,马克·吐温在文学上赚的钱,最终被克莱门斯(马克·吐温的真名)在投资上亏完了。诚然,资金这把铲子,用好了可以挖掘出更大的金矿,但用不好,也可能给自己挖下逃不出的深坑。

03

大型脱口秀巡演:

《还债101》

“幽默是人类最大的福气。”

——马克·吐温

需要额外说一句的是,马克·吐温的妻子是一位煤炭老板的女儿。他是真的家里有矿!但事实证明,啥家庭也经不起他这么折腾。

好在,马克·吐温还有一位好朋友亨利·罗杰斯(Henry H. Rogers),他是理财专家,也是标准普尔公司高管。在之前的萧条中,罗杰斯为马克·吐温及时止损,申请破产,又把他的著作版权移交给妻子,同时给他设计了一系列诸如环球写作旅行演讲的还债方案。

照片中,马克·吐温是罗杰斯背后的男人,

但实际上,罗杰斯才是马克·吐温背后的男人。

如今的马克·吐温早已“今非惜笔”——如今非常珍惜能让自己赚钱的笔杆子。罗杰斯的建议让他觉得:“有稿子!就有的搞了!”

“成为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这是鲁迅先生对马克·吐温的评价。59岁的马克·吐温踏上了还债之旅:边写稿,边进行脱口秀环球演讲。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虽然投资失败了,但他把投资失败写成了段子,靠吐槽投资把投资失败的钱赚了回来。

当然,除了笑对过往,大文豪马克·吐温也以深邃的洞察,留下了众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曾经给出过一句很诚恳的建议:

“生命太短暂了,要打破限制。快一点原谅,慢一点亲吻。真心相爱,肆意大笑,从不遗憾那些让你微笑过的过往。”

任莉:因上努力 果上自成

泉果无限对话峰会 今年花胜去年红

南海泡沫:伟大的牛顿 也难逃“韭菜”的命运

增长的真相

投资也需要钝感力

王国斌:此刻春耕正当时

泉果小故事|让每一分情意 都不曾被辜负

泉果小故事|儿子是我送给泉果最好的“礼物

泉果之道 “涌泉”相报

市场不“好”吗?困境中才有“超级强势股”

嘘,我是赵诣的黑眼圈,这是我的“黑历史”......

长坡厚雪 怀才有遇

草木山石 “心远·地偏”之处炼就浩然之气

王国斌谈投资的成功归因:变动的市场 不变的人性

王国斌:如果巴菲特投资A股 他会怎样赚钱?

叙事与投资:王国斌“后疫情时代投资”演讲实录

法律声明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代表泉果基金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不构成泉果基金对未来的预测,所载信息仅供一般参考。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泉果基金不对任何依赖于本资料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