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是 @清华小韭菜,我刚刚撰写了 #2021投资总结#,欢迎点击网页链接,分享你的2021投资总结。

1.2021年我的投资收益为 2.0%。
2.在 $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联接C(F005224)$ 上赚的最多,在 $中国平安(SH601318)$ 上亏的最大,现在我最看好$温氏股份(SZ300498)$
3.今年,我最想感谢的球友是 @小七滚雪球@持有封基@Alex价值发现者

今年我的投资操作和感悟是:
读博以来,依靠每月补助省下来的一点小钱,在二级市场上小打小闹地投资。虽说钱的总数额不大,但毕竟都是自己赚来的,会格外留心一些,争取不做韭菜。
  2021是二级市场投资实战的第四个年头了,今年在证券账户上的收益率为-1.3%,支付宝股票基金的收益率为8.9%,复合收益率为2.0%,跑赢沪深300 7.2%,但跑输上证指数2.8%,跑输深圳成指0.7%,跑输创业板指12.0%。
  许多投资者会反思择时、反思标的的选择,我认为这很重要,但我目前尚未发现一以贯之的正确答案。因此,今年我主要想要反思的,是关于止损。
  我个人认为,止损是所有技能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从逻辑上来说,买入一只标的是因为投资者认为该股票的价格低于价值。当标的上涨后,该逻辑已被证实,当价格上涨到超过价值后,投资者只要克服贪欲,就可愉快而理性地止盈。相反,止损则不然。当买入的标的开始下跌,若投资者坚持认为自己的逻辑正确而忽视了基本面的潜在变化,从逻辑上来讲,此时标的的性价比提升,更应该补仓,于是往往会出现“越亏越买,越买越跌”的情况。止损不仅仅涉及到金钱的得失,更需要承认自己过去判断的失败,这对于人性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今年我在投资的过程中就犯了这个错误。中国平安万科A京东方A三个标的的亏损,就达到我净盈利额的四倍之多。其中,在中国平安、万科A的下跌过程中,我都抱着死扛乃至加仓的心态,不仅未能截断反而不断扩大亏损。但实际上,保险、地产的景气度在今年上半年不断恶化:保险全行业保费收入不振,中国平安还被代理人快速脱落、投资端暴雷两大额外阴霾笼罩,股价已经腰斩;地产调控在上半年不断收紧,下半年各房企的财务边际又不断恶化,整个行业的阴风之下,万科虽因国资背景相对抗跌,但也接近腰斩。在这一过程中,若我能心平静气地分析其基本面的变化,承认保险的复苏远逊预期、地产的前景日趋悲观,便可在漫长的下跌通道进行减仓而减小损失。
  相对而言,在京东方A的投资中,我汲取了这个教训,在其不断下跌时,我发现面板价格开始转入振荡下跌通道,而市场始终担心面板这一周期行业会重新走入17-18年的困境。从逻辑上来讲,我依然看好京东方TCL在形成双寡头后,面板行业有潜力走出周期性,并按照消费电子的20倍PE估值。但目前的短期面板价格信号并不能支撑对我的观点,因而我选择了减仓。若未来其基本面进一步恶化,我还将继续减仓。
  在今年后三个月的投资中,我进行了一些反思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中概互联不断暴跌时,我认为它的短期反转较为困难,并未进行补仓反而略微减仓。这一次调整是政策面恶化导致的,当政策面没有出现明显的边际改善时,它不具备持续上涨的逻辑基础。同时,政策面的恶化还将延迟一定时间反映到基本面上,实际上阿里腾讯三季度发布的财报,就可能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我认为,中概互联的企稳需要等待政策面的变化,而估值的彻底修复则需要迟滞的基本面回暖。因此,目前尚不是大规模介入的好时机。
  说到具体的止损技巧,我认为主要是时机、幅度两点。时机上,一般选择短期内的反弹高点或均线压力点即可。幅度上,仔细评估其经营情况的变化,并判断这一变化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的。若为短期,可适当减少1/3到1/5的仓位,例如我认为目前京东方A面临的面板价格振荡下跌仍是一个短期问题;若为中期,可减少1/2的仓位,例如,今年年初的中国平安面临着负债端、投资端的多重压制,且其代理人改革出现了较大的问题,这家企业在两年内业绩都较难转好,应予减仓,但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长期逻辑仍然成立;若为长期,则可减少至观察仓(如一手),例如若买入了恒大华夏幸福等违约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对高负债企业是致命打击,它们被迫甩卖资产清算,即使后续行业转好,它们也较难有足够的筹码、信誉重新坐上牌桌了。另外,我认为,所有深入了解过的标的都不必彻底清仓,因为了解是需要成本的,没有必要让其彻底淡出自己的视野,留下几百元投资,后续若其万一有反转趋势,也可第一时间感知。
总而言之我认为,当标的出现下跌时,最先要做的是了解其经营情况的变化,分析市场在担忧什么,再做出判断,并在必要时承认自己的失败。大部分时候,一个标的在持续阴跌中不是介入的好时机,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市场对其的一致悲观预期,短期内较难反转。一旦确定需要止损,当断则断,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决策减仓幅度。此外,在决心上力求坚定、行动上力求及时的同时,倒也不必把事做绝。
  投资是一个认知变现的过程,如果没有能料事于先,那么在事后总结反思,及时补救,就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