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乘着《无人驾驶》,《飞越老人院》,也要抵达《冈仁波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打开百度搜索,输入关键词“张杨”,就可发现张杨这些年在电影领域的累累硕果:1997年,其处女作《爱情麻辣烫》获得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随后其导演了《洗澡》、《昨天》、《开往春天的地铁》等一系列口碑较好的电影,2010年,张杨首度尝试的商业类型片《无人驾驶》,成为内地都市情感文艺片中的出色作品。一度,张杨在圈内被认为是比较有市场敏感的导演。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张杨这一次的新作《冈仁波齐》则相当“反类型”,与其以往的风格大相庭径。“电影要和自己的内心有所关联,一直以来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内心做出一些作品。”戴着具有西部牛仔风格的帽子,手里夹着中南海香烟,张杨缓缓地说。

细细想来,又何尝不是呢?《爱情麻辣烫》的开始是“热气腾腾的火锅”,这和《冈仁波齐》的开头多么相似,但两者讲述的故事截然不同,前者用5个小故事串联了15岁到50岁的不同爱情,后者则是讲述了十几个西藏人为了到达自己心目中的神山“冈仁波齐”的故事。中间的插曲是2012年其执导的老年人“青春励志片”《飞越老人院》和公益微电影《大山里的声音》。

这些电影的取材都是张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素材。都说心中所想即是外界所见。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多多少少能和张杨的人生经历相吻合,也能看出他的一些心路变化。

笔者见到张杨时,提到这部影片目前的市场反应和票房情况,张杨笑了笑,似在说一件和自己并不相关的事情:“这也出乎我的意料。”

到7月6日,电影《冈仁波齐》上映17天,累计票房突破7000万。和商业电影相比,自然是九牛一毛,但在文艺片中,则算是不错的票房黑马。从排片来看,这部电影首日排片仅1.6%,后来由于口碑的影响,排片持续走高。这才有了这样的成绩。

说起拍这部电影的初衷,张杨认为“都是缘分”。多年前,他就很喜欢西藏,“心里最开始有这样一个想法,后来真在村子里找到了这样的人,就集中在影片中呈现。”张杨语速不快,给人很安静的感觉。

即将临盆的孕妇、几十岁的老大爷、什么都还不懂的小女孩、正值青年的壮汉等,让观众看了之后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解读出不一样的意义。

笔者总结了观众对《冈仁波齐》的一些看法,其中解读出“信仰”的居多,一部分人认为“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一部分人表示“看不懂,不知道影片想表达出什么。”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影片太过猎奇,把生命凌驾于信仰之上。”

种种言论恰好印证了张杨当初这么安排的原因,“我把这种状态呈现出来,观众如何解读就取决于电影本身的张力了。”

而对于信仰的认识,张杨咧开嘴笑了,“哎哟,我可不懂什么信仰。”

张杨承认,这次创作的确很不一样,一是想“回归电影的本质,尝试一种不可能”;二是运用了纪录片的方式来拍摄,“边拍边剪,当时觉得不好的就删掉了”。“但最终结果如何,还真是没多想。”

影片中白雪皑皑的雪山,一眼望不到头的盘山公路,随时出现的自然灾害,无不显示着拍摄环境的糟糕。但这些在张杨看来,“都是拍摄中常遇到的状况,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拍摄的一年时间,对张杨来说,这仅仅是一种生活,他看中的是体验的这个过程。

但毕竟电影是剪辑的艺术,影片中或多或少会有些导演的痕迹在里面。

张杨反复强调,自己做的只是把自然的状态呈现给观众。他自己非常享受这次拍电影的过程,对他而言,展现的是不仅西藏人的朝圣之路,更像是自己的一场修行,排除万难寻找自己心中的“冈仁波齐”。(文/十八子)

@今日话题 @徒步三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