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CEO分享過沒有做或失敗過的創業例子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有時候從別的企業家口中聽到當初不涉獵某個領域、或涉獵了某個領域但失敗了的主要原因,反而會更突顯出某個領域的核心點在哪。

理想汽車CEO李想在過往就分享過為什麼沒有做旅遊網站、以及做過線上賣車但失敗了:

「2004年的時候,我和合夥人商量要選擇新領域,趁著泡泡網還有利潤幹點新事兒。

當時篩選了三個領域,一個旅遊,一個房地產,還有一個汽車。

旅遊當時做的最好的是攜程,那時候還沒有人會拿著手機APP下單,那時候攜程做的最多的事,是在各個機場發一張卡,撥打電話訂機票酒店。訪問網站也都是拿著電話,沒有人直接在網站上下單。我去研究攜程,當時最厲害的是呼叫中心,也是好幾千人,這個事太難了,我們做這麽大的呼叫中心根本不可能,所以把旅遊這件事放棄掉了

(注:這部分摘自互聯網2016年的媒體文章,標題<<李想回顧創業16年,他寫下了這20000字的真經>>,這個媒體起的標題讓我有點戒心,但是內容關於創業的分享確實是李想的表達風格。現在人們會直接在旅遊網站或應用程式上下單了,但是看看今天攜程的年報,3萬個員工中有1萬人是客戶服務中心人員,因此旅遊平台並不單純是互聯網公司,它仍有著很強的人力服務業屬性。)

「之所以確定線上賣車走不通,是因為我之前有過一段失敗經歷。我在做汽車之家的時候,就嘗試過線上賣車,但是失敗了,那可能是我們投入最大、失敗最慘的一個項目後來反思失敗的原因,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低頻、大額的消費品,純線上是走不通的,汽車、房子就是特別典型的案例。

因為一般來講,低頻大額的消費品,用戶決策成本非常高,決策的周期也更長,需要實際去體驗產品。對於新品牌而言,往往需要體驗多次才能做購買的決策。線上可以獲取銷售線索,但歸根結底,賣車還是一個重線下生意。」

(注:這部分摘自李想的得到課程。所以我們會看見,同樣是資訊平台,汽車資訊平台的收入模式與旅遊資訊平台的收入模式是不同的,例如李想創立的汽車之家,現時收入來源主要是來自汽車製造商投放的廣告、以及向汽車經銷商提供銷售線索的收費,而不是線上賣車收取的佣金。而攜程這類型旅遊資訊+預訂網站,收入來源就主要來自消費者預訂機票、酒店等收取的佣金。像李想所說的,汽車是需要線下體驗多次才能做的購買決策,但是旅遊這個東西無論是坐飛機、住酒店抑或去某些景點均是無法事前體驗的。同時這也能解釋李想當時選擇創立汽車之家的成功:汽車資訊平台的互聯網屬性比旅遊的更強,而李想當時的能力圈在互聯網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