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倍股优秀赛道-----骨科医疗器械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2喜欢:18

$大博医疗(SZ002901)$$三友医疗(SH688085)$$凯利泰(SZ300326)$
全球骨科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根据Evaluate MedTech统计,2017年CR3为60.8%,市场规模达到222亿美金,CR10为88.1%。而中国的骨科市场则比较分散,据医械研究院统计,2018年,中国骨科植入市场前二十的生产企业合计57.3%的市场份额,其中6家进口品牌合计38.8%的市场份额,14家国产品牌共占据18.5%的市场份额。老龄人群是骨科市场最大的来源,60岁以上人群患病占比44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会促进了骨科器械产品的销售。

下面是在中国市场份额排名前20的骨科器械厂家。

骨科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物理治疗、手术和医疗器械植入,植入物部分或全部替代关节、骨骼和软骨,涉及肩部、肘部、臀部、膝和脊柱,骨科植入物主要分为3类:创伤、脊柱和关节,从技术壁垒来看,创伤最低,关节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创伤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骨科细分,占骨科市场约 32% ,2018 年市场规模为77亿元,也是国产化比例最高的细分领域,国产占比达68%;脊柱器械占骨科器械约 29%,2018 年市场为73亿元,国产产品占比约61 %;骨关节植入物市场2018 年为53亿元,国产化率占比不到30% 。

大博医疗的主要产品是创伤类和脊柱类,公司19年创伤类产品的营收为7.97亿,占总营收的63.4%,2018 年我国骨科创伤类耗材市场占比中,大博医疗以5.8%排名第三,仅次于强生美敦力

而高瓴投资的凯利泰主营椎体成形微创手术产品,2014年公司收购江苏艾迪尔,拓展到脊柱与创伤等医疗领域,2018年收购美国Elliquence公司,拓展到骨科能量平台新领域(能量平台是用以剥离和切割病变部位,并对损伤界面进行凝血和血管闭合处理的微创手术设备,主要包括高频电刀、超声手术刀、血管闭合系统和氩气刀等)。

这两家公司的业务规模差不多,营收都在10亿出头,但它们的发展路线区别很大,大博很少并购,总资产22.4亿,商誉只有1725万,资产结构也非常优异,类现金资产9亿左右,没有任何有息负债,财务费用常年为负。

凯利泰特别喜欢通过并购来扩张,总资产37.7亿,商誉就有12.3亿,占总资产的将近三分之一,类现金资产9亿左右,有息负债6亿左右.

大博医疗比较重视研发,17~19年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分别为:9%、8.4%、8%,而凯利泰分别为:6.4%、6%、4.6%。

另外,大博医疗财务数据方面的一个特征是营收增速远高于归母净利润增速,其原因主要是销售费用增长比较快,而19年年报更甚,销售费用达到4.1亿,剧增238%,占营收比重达到32.6%,这是怎么回事呢?

看了一下年报的解释,原来是2019年部分省开始两票制,公司在这些地区的销售业务采用配送商模式,这种销售模式下公司需要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医院提供手术跟台服务(就是派驻专门的技术支持人员到医院,给医生提供如何使用器械的指导),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这些费用19年如此高会不会是因为签了几年的服务合同,费用一次性支出?看了一下2020年一季报销售费用的增速,回归到57%的正常速度,说明我的猜测是很有可能的。

骨科器械上市公司还有:三友医疗(科创板)、微创医疗(港股)、春立医疗(港股)、爱康医疗(港股,已纳入港股通,三友医疗由于在科创板,估计过高,目前TTMPE 145x,相比之下并没有优势,而微创和春立还没有纳入港股通,没有港股帐户的人买不了,所以,就只说说爱康医疗吧。

爱康医疗是国内关节假体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国产品牌,19年在国内销量份额达到18.8%,2019年营收9.27亿,2020年4月通过收购美敦力旗下北京理贝尔生物,全面布局骨科耗材产品线,2018-2019年,理贝尔收入13993/8583万元,除税前利润1309/1290万元,除税后利润731/967万元。

以上6家公司里,大博医疗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比其它公司要高出很多,毛利率达到85%,净利润率达到38%,而其它几家公司毛利率一般在65%左右,净利率在25%到30%之间,这也是有些人一直质疑大博的一个主要原因,至于为什么大博的利率率要高出这么多?留待以后专门写一篇文章再分析吧。

骨科器械的成长逻辑在于三个方面:进口替代、人口老龄化、手术率提高,虽然进口替代已经完成一半以上,但在医保报销的政策方面,对于国产器械的报销比例通常要比进口产品高10到20个百分点,比如北京对于进口器械的封顶报销比例为50~55%,对进口产品封顶报销比例为25~55%,再加上价格也比进口产品要低,替代率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虽然骨科器械的未来前景非常好,但还是有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器械的集采。

2019年7月底,江苏及安徽省已开展部分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试点,从2019年的试点情况来看,价格的降幅在50%左右。

但为什么市场的反应并不是很强烈,没有像当初仿制药集采实施时一样大跌呢?我想一方面的原因是,器械产品的集中度目前还非常低,远低于仿制药的集中度,对于大厂家来说,可以借集采提高市场份额,以量换价,二是骨科器械产品的品类非常多,不太能像药品那样做到标准化。

虽然现在市场情绪还没有受集采影响,但始终要保持警惕,高估值的器械股,一旦风口转向,杀起估值来会血流成河,这也是我不建议大家再追器械股的主要原因。

全部讨论

2020-06-01 16:44

骨科,好赛道。

2020-05-19 23:27

凯利泰一涨,各种大神纷纷出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