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中求速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6喜欢:1
数字哥,我想请教个问题,二选一的情况下,智选模式以及HI模式,你更看好哪个模式能在华为内部中走出来。

热门回复

这个问题还用看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了几年了,结果不是很明显了吗?
除了问界,又有谁真正跑出来了?哪怕是问界,也有偶然性,天时地利人和突然在去年9月份撞在一起了。
其它跑不出来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看似偶尔、其实是必然。
24年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年份,竞争态势比23年更激烈,后续的车企车型,再成功不是比23年更容易了,而是更难了,难度是地狱级的。
至于为何智选已经跑出来了,还要坚持Hi模式?
首先,不是Hi要独立吗?就是因为不独立已经被证明跑不出来,所以尝试独立,建立利益共同体,看能不能跑出来,同时把这个亏损大户甩出去。
其次,这个背后应该还有更高层的意志的,让华为为整个国产汽车智驾网联时代赋能+备份,万一以后老美好像封锁芯片和Ai一样封锁智能网联汽车,不至于全面瘫痪。
不要觉得这个不可能,美国等打击制裁封锁的下一个目标,一定就是我们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所以这个HI模式哪怕亏损也是要继续搞的,引入国企央企也是一种市场化的输血,背后是国家。
第三,一家爆不了量,多搞几家就行了。以后智驾将成为汽车的基础能力,就好像现在的轮胎一样,是个车都有,能力有强弱区别而已。
华为继续Hi模式,做智驾,智能座舱等的供应商,总体盘子还是很大的。但是这主要靠客户多、车型多,而不是靠某一款车特别火爆。
因为并不是安了轮子的车就好卖的。就好像现在的智能手机,并不是你用了高通的处理器、安卓的系统,堆料堆出来就是爆款手机。
第四,智驾车卖的太火,动了太多人的饭碗。其实智能网联时代来临,这个饭碗迟早要被砸的。但是华为凭借碾压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号召力,令这个时间提前了,因此也会遭人嫉妒怨恨(最近的种种事情就是证明)。
这个背景下,继续搞,继续扩大Hi模式,对智选车模式其实是一种保护。言下之意:你看,我把技术都开放了,还诚挚邀请你们一起用,一起造车,车再卖不好就不能怪我了,我的智选车也是用这套技术的。
从这个角度看,光联合长安一家肯定是不行的。一方面长安一年新能源车也就卖40多万辆,满足不了华为的胃口。其次,既然要为整个产业赋能,那就不能就一家独大、那偏离初衷了。所以一汽、东风这些也是要合作的。第三,既然要避免落人口实(行业百草枯,把其它车企都打趴了,车企往往关系地方经济、就业,税收等,很多是国企),那自然要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赛力斯(SH601127)$
同时,智选车肯定是要更加加大力度搞的,车太重要了,能容纳大量高科技技术,是未来不亚于手机的超级终端,看看苹果,小米们在忙什么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如此重要的未来,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华为这么简单的道理是懂的。华为可以不造车,但是必须深度参与造车、卖车。
而且造车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叠加了消费电子属性,空间场景属性后还会更加复杂,指望别的车企运用一些技术,就能把车卖好是不现实的。华为必须通过智选车模式深度参与。
综上,我是觉得,24年虽然汽车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各种模式,各大车企,各种新车型,新技术可能层出不穷。
但是目前赛力斯问界,可谓占据了一个极佳的位置,是最有可能继续爆发的。甚至可以说已经赢了至少1/3,目光所及,并没有特别强劲的出乎意料的对手。蔚来在小众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小鹏战略略显杂乱,什么车型都做,主线并不清晰,高端化更是困难重重。理想套娃过久,失去新意,新车型迭代慢。赛力斯只要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24年赢面很大。

就像炒股票,赛力斯是右侧已经跑出来的,买其他的汽车是左侧抄底。抄底的后果,近一年大家感受深刻吧?[大笑]

这个问题还用看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了几年了,结果不是很明显了吗?
除了问界,又有谁真正跑出来了?哪怕是问界,也有偶然性,天时地利人和突然在去年9月份撞在一起了。其它跑不出来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看似偶尔、其实是必然。24年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年份,竞争态势比23年更激烈,后续的车企车型,再成功不是比23年更容易了,而是更难了,难度是地狱级的。至于为何智选已经跑出来了,还要坚持Hi模式?首先,不是Hi要独立吗?就是因为不独立已经被证明跑不出来,所以尝试独立,建立利益共同体,看能不能跑出来,同时把这个亏损大户甩出去。其次,这个背后应该还有更高层的意志的,让华为为整个国产汽车智驾网联时代赋能+备份,万一以后老美好像封锁芯片和Ai一样封锁智能网联汽车,不至于全面瘫痪。不要觉得这个不可能,美国等打击制裁封锁的下一个目标,一定就是我们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所以这个HI模式哪怕亏损也是要继续搞的,引入国企央企也是一种市场化的输血,背后是国家。第三,一家爆不了量,多搞几家就行了。以后智驾将成为汽车的基础能力,就好像现在的轮胎一样,是个车都有,能力有强弱区别而已。华为继续Hi模式,做智驾,智能座舱等的供应商,总体盘子还是很大的。但是这主要靠客户多、车型多,而不是靠某一款车特别火爆。因为并不是安了轮子的车就好卖的。就好像现在的智能手机,并不是你用了高通的处理器、安卓的系统,堆料堆出来就是爆款手机。第四,智驾车卖的太火,动了太多人的饭碗。其实智能网联时代来临,这个饭碗迟早要被砸的。但是华为凭借碾压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号召力,令这个时间提前了,因此也会遭人嫉妒怨恨(最近的种种事情就是证明)。这个背景下,继续搞,继续扩大Hi模式,对智选车模式其实是一种保护。言下之意:你看,我把技术都开放了,还诚挚邀请你们一起用,一起造车,车再卖不好就不能怪我了,我的智选车也是用这套技术的。从这个角度看,光联合长安一家肯定是不行的。一方面长安一年新能源车也就卖40多万辆,满足不了华为的胃口。其次,既然要为整个产业赋能,那就不能就一家独大、那偏离初衷了。所以一汽、东风这些也是要合作的。第三,既然要避免落人口实(行业百草枯,把其它车企都打趴了,车企往往关系地方经济、就业,税收等,很多是国企),那自然要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赛力斯(SH601127)$综上,我是觉得,24年虽然汽车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各种模式,各大车企,各种新车型,新技术可能层出不穷。但是目前赛力斯问界,可谓占据了一个极佳的位置,是最有可能继续爆发的。甚至可以说已经赢了至少1/3,目光所及,并没有特别强劲的出乎意料的对手。赛力斯只要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24年赢面很大。/

解读一下几家新势力。
小鹏好看,但是虚有其表,最近选择硬干开放智驾,结果有小道消息说把人干进icu (已辟谣自行辨别)。蔚来在错误的路线上狂奔,李斌赌性太坚强了,但据说他也几乎卖光了股份,最后输的可能是垫背的中东狗大户。理想去年刚刚迎来销量爆发,问界就迎头赶上,一时瑜亮。理想强调家庭用车,主打看重配置的高端用户,但是安全与科技不足,始终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智驾是不要想太多了,期待他舍得投入,造出真正3000帕的车。去年年底开启了一轮新的内卷,问界的问题是主要是没有低端车?据说会出m5减配版,同时把智驾拉低到22-25这个价位,这会是真正爆量的前兆吗?拭目以待吧!

分析的非常好,华为的目标是要做到世界第一,智能网联汽车需要不断的迭代更新,就像苹果手机的发展历程一样,那么就必须要有最好的能够完整的融为一体的合作伙伴一起发展,目前看除了赛利斯不会有另外一家。

今天下午在商业区看见M9了,实际交付已经开始了[加油]

言简意赅

如果特朗普当选,一定会是切断经贸往来,国产替代再度热炒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小孩子才做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