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卓尔集团(02098)$ 汉口北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打造中西部出口桥头堡
 
  (记者汪文汉 张隽玮 通讯员江身军)继被定位为超大城市及湖北自贸区核心片区后,武汉再迎政策利好,获准开展外贸领域国家级试点。近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批文,决定在武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五地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市商务局表示,这是国家层面扩大武汉对外开放程度的有益探索。这也意味着,武汉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在对外贸易体制创新、构建新型国际贸易制度框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2015年,武汉实现出口150亿美元,增长9.9%,增幅在全国位居前列。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为专业市场“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外贸特点量身定做的贸易方式。对于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每批次商品货值15万(含15万)美元以下出口商品,可按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通关。
  该贸易方式享受四大政策扶持:快速通关,海关简化通关流程和手续,一次申报,一次放行;便利化,允许个人收结汇;免税收,实行增值税免税政策;专用监管,启用“1039”海关代码统一集中监管。
  汉口北是目前中西部唯一获批的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同时获批的还有江苏常熟服装城、广州花都皮革皮具市场、山东临沂商城工程物资市场和河北白沟箱包市场。
  市商务局人士表示,试点开展后,预计各类贸易主体参与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的积极性将高涨,外贸货源快速集聚。同时,也将会对电商以及跨境电商、国际物流、跨境速递、供应链管理类、外贸综合类等机构产生吸引力。
  为确保试点顺利实施,我市将建立市场采购综合管理体系,推动汉口北进一步完善外贸功能,构建集报关、货代、物流、翻译、涉外咨询功能于一体的外贸综合服务中心。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批文,同意武汉汉口北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成为中西部及内陆省份唯一纳入试点的市场,将打造中西部出口桥头堡,拓宽中西部商品的国际通路,为武汉及湖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注入全新活力。
  汉口北也是继义乌后全国第二家获批试点的综合型市场。汉口北试点区域占地面积6250亩,四至范围为东起汉口北轻轨站,南邻府河,西接岱黄高速公路,北至滨湖大道的武汉汉口北核心区及规划区、专业分市场、专业街和电商集聚区。
  汉口北将力争11月初实现第一笔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交易。外贸商品将主要通过阳逻港江海直达和汉新欧铁路实现国际物流,汉派服装、床上用品、工艺饰品等具备产地优势的品种预计成为国际采购热门。
  市场采购贸易作为一种高效、快捷、低成本的新型外贸方式,将使汉口北成为中西部最大的国际贸易采购中心,吸引省内外数千家外贸企业入驻,以及数以万计的国际采购商聚集,为湖北武汉众多中小企业对接国际市场提供一条近在咫尺的便利通道。这一模式将发挥政策洼地效应,吸引中西部内陆地区商品、产业资源等向武汉集中,推动市场功能完善,成为武汉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开放平台和通路。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将极大带动地区外贸增长。浙江义乌市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后,20万家中小微企业便利地参与国际贸易,出口同比增长4倍,拉动全省出口增长3.6个百分点。汉口北市场2016年外贸出口额全年预计5亿美元,实行试点后三年内年出口额预计可达30亿美元。
  汉口北是卓尔集团建设运营的全国最大商贸物流中心,建成面积500万平方米,已形成集鞋业、服装、家纺、日化、儿童用品、皮具、酒店用品、五金机电等20大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国际化商品交易市场。自2009年12月开埠以来,已有2.2万家商户入驻,2015年市场成交额达到512亿元,也是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消费品加工、交易与物流平台,为各类经营商户提供交易展示、仓储物流、电商金融、办公商务、加工中心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汉口北申报这一国家级外贸试点始于2014年初,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以优越的交通优势、先进的市场规划、繁荣的发展态势赢得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青睐。商务部领导及考察团多次到汉口北“明察暗访”,其中,黄陂区负责人曾两次“进京赶考”,先后接受商务部专家团及八部委代表针对性询问,细致地回答有关规范监管的问题,经受住了考验,最后方捧得试点资格,从全国众多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位于武汉临空港经济开发区核心区,位居亚洲最大的武汉北铁路编组站、中部最大的国际空港天河机场和长江中上游最大的国际化航运中心武汉新港三大国家级交通枢纽黄金节点,交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由国家商务部支持举办的“中国汉口北商品交易会”每年吸引全国批发市场及数万名客商参加,已形成“南有广交会,北有汉交会”的格局。
  依托实体商贸市场物业、客户、物流、数据基础及优势,汉口北接驳电商发展大潮,形成华中最大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及电商融合发展区,已获批“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2015年末,卓尔集团陆续推出“卓尔购”“卓金服”“卓集送”三大电商平台,为商户提供在线批发、采购管理、供应链金融、物流信息交易匹配等服务。卓尔购到今年9月已突破300亿元,汉口北由此完成从物理市场到“云市场”的升级,并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批发交易平台。力产生强大的“磁吸效应”,将使得越来越多的优秀国际贸易采购商、贸易商、投资商及国际物流、报关代理、船代货代等涉外服务机构抢滩和集聚汉口北,打造国际贸易采购中心。同时,以试点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经贸发展环境,吸引周边产业、资本、商品、贸易、服务等资源要素向武汉汉口北集聚,使武汉汉口北成为引领中部、辐射沿海沿边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可以想见,在一两年后的汉口北,金发碧眼的外国采购者往来如织,通关出口货物都将络绎不绝。这也使得武汉加快成为建设辐射中西部、联通全球的内陆型开放城市。
  汉口北进出口公司负责人徐建锋认为,获批试点让持有大量现金的采购商涌入市场,直接把订单带到了家门口,将极大提升汉口北外向度。汉派服装等产品出口将获得爆发式增长,不仅成为市场传统商户拓展外贸的跳板,也会使外贸内贸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外商进入势必对产品质量、设计提出更国际化的要求,促进汉口北形成优势产业链聚集,带动武汉制造业提档升级。
  市场采购贸易为桥梁,不但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商集聚武汉汉口北,还将加快武汉汉口北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设立展示营销中心、专业连锁市场等,促进外贸出口与专业市场外拓互动发展。
  汉口北外贸大厦
  “汉口北”大事记
  俄罗斯客商到访汉口北
  撰文:汪文汉
  2006年9月23日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可行性及规划方案在汉通过专家组论证。
  2007年11月8日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在黄陂南部刘店村一带开工。
  2009年1月13日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首次写入2009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2月28日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正式开埠。小商品、皮具、鞋业、儿童用品、酒店用品五大市场同时开业,3000多商户、2000余品牌、100万种商品全面登场。
  2011年2月15日 武汉市委、市政府宣布了限时搬迁汉正街的重大决策,汉正街向汉口北市场整体搬迁启动。
  2014年5月28日 武汉轻轨1号线汉口北站开通。
  2015年7月17日 汉口北挂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2015年8月18日 卓尔启动“云市场”计划,汉口北启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016年9月8日 国家八部委发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家级试点落户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