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国债有限制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国债也有“过山车”行情?

是的,上周的后半周,首批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在沪深交易所进行交易,短短三个交易日让国债投资者坐了一次“过山车”。

深交所“特国2401”(102267.SZ)债券首日两次涨幅超过10%临停,收盘报119.700元;次日5月23日便出现大幅回调,跌幅一度超过15%,盘中因跌幅超过10%触发一次临停,收盘报100.654元;第三日5月24日延续小幅回调,收盘报100.414元。

前三个交易日算是把债券的剧烈波动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与市场的流动性、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热度、投资者的行为以及市场的情绪都有关系,不过,可能最关键的还是投资者的专业性不够,以及对于超长期特别国债存在不确定性。

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

从已经首发的两期国债来看,市场投资者对于这种“优质资产”还是追捧的。从投资标的的角度看,目前可供投资者投资的标的不多、优质标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个时候出来国债自然受到青睐;其次国债相较于其他地方债、企业债,基本上是无风险的,毕竟这是拿国家主权信用做背书的。

简单看一下什么是“超长期特别国债”,“超长期”指期限,这次的万亿国债期限在20年、30年和50年;“特别”指资金用途特别,一般就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工程等等,这次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国债”指财政部发行的债券,信用度最高。

发行安排上,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两批,每批分3-4次发行;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三批,每批分4次发行;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一批,分三次发行。最近的一次在6月7日30年期的续发,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首发要等到6月14日。

在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时候,投资者一般比较关注多久付一次息,以及债券的流动性如何。付息方式基本上是确定的,但流动性要看后面的市场,一些具体的交易细则还没确定,包括个人投资者如何购买,从此前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情况看,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对个人投资者开放购买。

2、四次特别国债各不相同

我国发行过四次特别国债。

第一次,1998年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这次筹到的资金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当时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次,2007年财政部发行一万五千五百亿元特别国债,这次主要用于购买美元外汇,既有效对冲了流动性,也有效降低外汇储备规模,这笔钱作为资本金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

第三次,2022年财政部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此时全球经济体正处在疫情之后的恢复期;

第四次,2024年开始发行的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这次主要用于“两重”。

可以看到,这四次发行特别国债的时间点都是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在特殊的节点发行特别国债确实有助于经济体的经济恢复,历史上的几次发行对经济增长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过,每一次发行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当前经济环境、世界格局与十年前、二十年前也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目前国内经济存在两大隐患,房地产和地方债,以及可能的隐忧,中小银行,这些都将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

3、各大经济体热衷发债

当一国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经济基本面向好,国际资本也看好该国的发展时,经济体通过负债来获得发展是正向的,借债发展经济,经济好了再借债继续发展经济。

如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和日本政府的债务总额持续大幅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美国债务规模是GDP的120%,日本债务规模更是该国GDP的220%,日本果然是全球“最负”的国家,同时也是美国国债的忠实爱好者,近年来,中国不断减持美国国债,已降至2009年以来的新低,但日本并没有减持,反而增持,成为第一大持有国。

借更多的钱买美国国债,这或许就是日本。日本大量发行国债,国债的供给就会增多,进而国债的价格就会下降,利率就会上升,利率的过度走高对经济体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那么为什么日本的利率还能维持那么久的负利率呢?这就要提到日本央行的作用了,安倍经济学的妙处,一边是财政大量发国债,利率走高;一边是央行出手直接购买国债,国债需求增加,价格走高,利率走低,如此将利率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美国的债务水平也是相当高的,IMF曾做过一项预测,全球经济体的债务都呈现走高的趋势,并且伴随着显著的债务增加,截至2022年末全球债务总额为全球GDP的238%,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债务水平明显高于新兴市场国家。最近经常在媒体上听到美国债务危机的报告,但耶伦称,美国的债务水平是良性的可控的,尽管较十年前美国的债务水平确实有不小幅度的增长,但债务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增长远高于债务的成本。

再说回中国,IMF对于中国的债务数据是缺失严重的,也无法统计真实的债务水平,统计机构和媒体也各有各的说法,由于没有官方的数据,我们暂不讨论具体的数值比。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国内的地方债规模不小,把显性债务加上隐性债务,或许可以和日本比一比。

4、可以无限制地发债吗?

政府没钱了就发债,没钱了再发债,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再继续发债用新债补旧债……这样的方式明显是不可取的。

一国发不发债要受到国家利率水平和通胀水平的限制。大量发行国债,会导致利率的上升,国债利率和无风险利率是息息相关的,进而就相当于是实施了加息的货币政策,利率的上升也直接拉高了后面发债的成本。所以,经济体在衡量利率和通胀水平之后,也不会无限制地发债。

当然,历史上也有疯狂负债最后破产的国家,比如阿根廷、冰岛。当一个经济体负债水平过高时,要么违约,要么借新债还旧债。采用第一种方式的可能性不大,一旦违约会严重影响国家的主权信用,以后再想发债就难了,所以大都数国家都采用第二种方式,风险累积越来越大。

5、被称为“债之年”的2024年

哪一种类型的投资者会购买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是20岁的投资者还是50岁的投资者?这类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又是如何?这些答案下个月就会一一揭晓。

今年被称为“债之年”,相较于债券,投资者对股票要熟悉得多,不过股票的波动性明显放大,这个时候有安全标签的债券就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我们在投资债券时,收益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利息,一部分是资本利得,就是赚差价,通常来讲期限越长,收益越高,同时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目前,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一般会同时持有短期和长期债券以实现互补和对冲;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ETF或许更加适合。债券不比股票,但也有风险也有波动性,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之前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切记不能盲目跟风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