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基金遇开放期困境,需强化制度与能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1年上半年,权益类三年持有期基金曾因其稳定的投资理念和长期的投资视角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然而,近期这些基金在开放期却遭遇了收益为负、净值大幅回撤的困境,这确实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深思。

理论上,持有期基金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避免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这种基金模式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培养投资者的长期投资习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多种因素导致了持有期基金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基金业绩产生了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市场波动加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基金收益下降。此外,部分基金在发行时过于追求规模,可能存在追高发行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风险。

其次,基金管理人的能力和投资策略也是影响持有期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如果基金经理的能力圈与基金的投资策略不匹配,或者管理人的投资水平有限,都可能导致基金业绩不佳。此外,一些基金产品设定上未能有效约束基金管理人,使得管理人在投资决策时可能过于灵活,缺乏稳定的投资风格。

为了改善持有期基金的业绩,业内人士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首先,应对持有期基金的规模、产品定位、投资策略等加以约束,确保基金的投资目标与实际运作相符。其次,从制度层面强化持有期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人的利益绑定,例如通过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使管理人的利益与持有人的利益更加一致。此外,加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管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投资能力,也是提升持有期基金业绩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虽然持有期基金在理论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关注多种因素对其业绩的影响。通过加强约束、优化制度、提升管理人能力等措施,有望使持有期基金更好地发挥其长期投资、稳定收益的作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