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款那点事儿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8回复:25喜欢:36
作者:@郭荆璞

        看到 ssibei 向 心灯永续William 请教:“提前确认收入不需要结转成本么?如果结转了成本,那对利润的影响应该很小。我菜鸟了,求问大神这个做法没有漏洞么?”
       我一时手贱,编了个小故事试图解释提前认列销售收入的那点事儿,分享一下:
       假设上市公司武大郎饮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武大饮食,大股东兼CEO武大郎,持股50%,主要产品为炊饼,每1个炊饼售价1块,净赚5毛。
       说第一年,上市公司卖掉了10个炊饼,记营业收入10块,净利润5块,投资者认为行业同质化严重只能给10倍市盈率,市值50块,此时公司净资产刚好也是50块,PB=1;
        第二年,上市公司又卖掉了10个炊饼,但是公司说,王婆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预订了10个炊饼,所以记营业收入20块,其中应收账款10块,确认净利润10块。
       当年业绩YoY同比增长100%,分析师给出50倍市盈率(PEG竟然只有0.5!),由此估算市值500元,认为有10倍空间,股票涨啊涨,不过也有些人出来质疑,说公司现金流情况并没有明显的好转,股票继续涨啊涨。最后从50块真的涨到了500块。
       此时武大饮食的经营性净现金流还是5块,净资产增长到了55块,PB=9X。应收账款/营业收入=50%,净利润/经营性净现金流=200%。
       第三年,公司又卖出了10个炊饼,取得10块钱的营业收入,业绩眼看要同比下滑50%了,调研的分析师和股东单位的研究员着急了,说公司要想想办法啊,不然我们就要卖股票了。于是武大饮食的大股东兼CEO武大郎,以个人名义向西门庆金融控股集团下面的金瓶银行抵押了房子,借款40块,年利率25%,银行直接扣下第一年的利息之后付款30块。拿到钱之后,武大郎立刻把30块无息借给了上市公司,多么高风亮节的大股东啊!
       武大郎请弟弟武松去找大和尚鲁智深,成立了六和塔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由上市公司武大饮食向六和塔投资30块,占49%的股份,但是约定六和塔在未来3年内必须向武大饮食购买不少于30块的炊饼,六和塔向上市公司付款10块,上市公司将其他20块确认为应收账款,向六和塔交割10个炊饼,付掉了成本,现金流量表上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增长到了10块钱,与此同时,公司账面上还多了30块的长期股权投资。
       于是第三年武大饮食确认了10+30=40块的营业收入,应收账款为10+20=30块,净利润20元,再次100%的同比增长!武大饮食的市值迅速攀上了1000块的高峰,这让质疑公司的人闭上了嘴,股价更让做空武大饮食的人赔的连他妈都不认识了。
       此时武大饮食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增加到了10块,净资产增长到了65块,PB=15X。应收账款/营业收入=75%,净利润/经营性净现金流=200%。
       到了第四年,公司又卖出了10个炊饼,不过公司已经在市值上升到800块的时候顺利地融资了100块,大股东武大郎的持股比例降到了45%,10块钱还给大股东(第三年大股东武大郎曾经向上市公司提供了无息贷款30块),武大郎拿去还了金瓶银行的利息,然后以股东借款的名义,向六和塔文化支付了90块,然后六和塔文化向公司订购了90个炊饼,约定3年交付。公司当年仍然向六和塔交割了10个炊饼,确认了80块的应收账款。
       第四年的业绩如何呢?长期股权投资仍然是30块,多了长期应收款90块。应收账款从30块增长到了110块,现金流量表上的经营性净现金流还是10块钱,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营业收入上升到了100块,净利润达到了50块,同比增速甚至上升到了150%!
       市值迅速上升到了70倍PE,达到了3500元,看谁还敢质疑?!
       此时武大饮食的经营性净现金流还是10块,净资产增长到了175块,PB=20X。应收账款/营业收入=110%,净利润/经营性净现金流=500%。
       第五年呢?
       第五年,西门庆和潘金莲干掉了武大郎,家产当中的武大饮食的股票自然归了西门大官人掌控,看了一眼账本,西门大官人说,卖啊!减持20%的股票得到了700块的现金,把剩下的25%股权拿去抵押,价值约900块的股票抵押得到了300块。
       第五年,王婆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CEO王婆挂了,以前预订的10个炊饼也没人吃了,于是撤销了订单,公司的应收账款减计了10块,冲减了第二年的利润5块钱,没有影响现金流也没有影响净资产。
       第五年,武松和鲁智深搭伴去梁山泊落草,六和塔文化账面上的100块现金也被他们带走了,六和塔文化倒闭之后,只剩下20个从没卖出去的长霉炊饼,武大饮食确认了30元长期股权投资和90元长期应收款的损失。净资产损失到了60块。经营性净现金流没有了六和塔文化的支持,回落到了5块钱。
       第五年,经过这些事件的武大饮食,分析师说应该按照净资产估值,给PB=2,市值从3500块暴跌到了120块,西门大官人出主意抵押出去的那部分股权自然是跌的不象样了,没关系,上市公司交给你们好了。末了大家还感叹,分析师真厉害,他们说PB=2,真的就跌到=2啊。
       第五年,潘金莲宣布放弃武大饮食的CEO头衔,同时前面对上市公司的20块的股东借款,只索要10块钱,其余放弃,多么高风亮节的大股东他遗孀!
       第五年,潘金莲还掉了金瓶银行50块的借款(本金40块+当年利息10块),这样四年时间,从第一年末的50块净资产中占50%权益,即25块,到现在减持股票和抵押融资总共1000块,从上市公司拿回借款10块,还贷50块,共计回款960块,年化收益率149%,这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啊!
       其实从头到尾,不过是提前确认销售收入而已。



       这个嘛,差不多就是15年前某些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干的事情,所以纳斯达克当年从5000点跌到差不多1000点,也没什么奇怪的。
       这个公司的股价是这个样子地……复权价3年内100=>3000=>5,然后10年又涨回到了100块……

       这个公司,是15年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MicroStrategy(MSTR)$ ,目前还在。此君1999年从10美元起步一路上涨,开始遇到财务专家质疑的时候,再融资券商美林证券还挺身而出严辞驳斥,一直涨到2000年初的333美元,3月份被《福布斯》质疑财务造假,普华永道内部核查宣布审计报告不真实,公司97-99年俱由亏损虚增至盈利且大幅增长。
       公司造假的主要方法,就是提前认列销售收入,包括我说的通过向关联方投资,再有关联方对公司采购的方式。
       2002年公司股价从顶峰的333美元跌到0.5美元,经过1:10合股才保住上市地位,也就是图中的复权价3330跌到了5美元,目前公司股价99美元。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1-01-03 00:20

现在某台?

2014-01-28 17:22

讨论已被 高兴的加菲 删除

2014-01-17 15:30

老文,但让我想起了$中联重科(SZ000157)$$三一重工(SH600031)$

2014-01-17 15:15

讨论已被 高兴的加菲 删除

2013-11-24 11:52

价值at风险:
       武大饮食的市值迅速攀上了1000块的高峰,这让质疑公司的人闭上了嘴,股价更让做空武大饮食的人赔的连他妈都不认识了。
       这故事把我看得笑得,笑过了一想,A股这样干的公司太多了(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我曾多次看空一些看似高成长、行业前景光明的股票,我在极力回避的同时,股价总是在不断地打我的脸,还有更多上车的朋友们在骂我SB。呵呵,我只能说,让时间来证明吧,我相信正义从不会缺席。判断一个真正成长好公司的最重要标准是有没有真金白银的收入,自由现金流可以是负的,但营业现金流一定要是正的,我可以容忍你加大投资没什么现金,但不能容忍你没有现金的收入。

@我是表好胚 回复 价值at风险:
       其实美国这事情也不少

@生活的理想是什么 回复 价值at风险:
       是啊,我的标准也是CFO必须过得去。杰瑞股份、东方园林这种奇葩我实在是搞不懂。

@光阴似金 回复 价值at风险:
       其实也没什么不可理解的。增加财务杠杆,净利润高增长,股价上涨推高估值,增发股票杠杆降低,再次推高财务杠杆,净利润高增长,股价继续上涨,典型反身性循环。关键点在于股价和边际ROIC,任何一个完蛋,循环就OVER。

郭荆璞 回复 光阴似金:
       所谓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3-11-24 11:51

@心灯永续William
       很多人以为收入和费用是一定配比的,那会计的世界里就真干净了。也不会出来什么安然、世通了。更不会出现经常出现的“会计大洗澡”   。大家不要认为玩了财技可以不还的,不可能的。 当大幅计提应收坏帐时,就是在体现费用啊。 因缘会遇,果报自受。郭大侠的牛文精彩地以生动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玩财技的企业是如何“成长”到破败的全过程。

@liu_shiwei
       写的真好,回帖里的很多讨论也很不错。估计在cpa 的世界里压力也是很大的,毕竟上市公司的业绩涉及了太多的利益,国内国外都难以避免吧,都要养家糊口啊。引申一点,请楼主是一位行业分析师,他对于行业肯定是有相当深刻的认识,这样的人在研究本行业时尚且要把成本分解的很细来检查可能存在的问题,咱们其他人恐怕在分析企业时更没有不较真的理由。

2013-11-24 11:49

@AAhjjhh
       其实有很多行业的上市公司搞这种。
       比如美容公司。奥思集团,现代美容,必瘦站等。它们就很容易提升利润。因为它们的模式就是卖会员卡。在未来提供服务之前,就可以先收钱。这样就可以容易把2年的利润统一到1年来。而损耗,人工,店铺成本则统计到第2年。就是合法的玩时间差。。。。
       类似的还有服务类的公司。赛迪顾问,浩天财经等。。当然我所说的都是预收款类型的。这种似乎更容易控制利润。。 应收款的那种,说白了就算是诈骗的。因为很多上市公司为了炒高股价,会曝出天价定单配合(往往是需要几年执行的定单一次签定)。其实这些定单根本不赚钱,或是赔本,或是极不靠谱。这种定单交易方愿意配合上市公司玩,不过是想分一杯羹。其结果多是一堆的应收款。但股价却着实炒上去了。大家都有好处。。
       当然也有低级的手法,比如直接从上市公司偷钱,虚假交易掏空,恶意高估收购资产,不过这种手法容易出事。
       大浪淘沙,慢慢剩下的都是财技高的老总。

郭荆璞 回复 AAhjjhh:
       就怕是逆向淘汰,像以前 卢山林 说的,行业第一名每年10个亿搞研发,第二名明年10个亿压货搞渠道冲业绩,然后弯道超车抢先上市,融资50亿把第一名收购了……

@鬼魅的冬天
       故事讲的挺好,简单易懂!
       其实上市公司手段确实如楼主所写的这样,虽然有点理想化,但实际上通过关联方或者通过签订收购协议然后协议附带采购条款,这些都是收入类财务造假的真实情况,其实管理层可以采用的手段非常非常的多,提前确认收入是比较简单的,现在的上市公司造假都会通过多种手段联合使用,包括财务会计政策的变更,费用资本化等等,所以楼主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就是要把企业的透明盈利搞清楚,否则投资者真的都是牺牲品!!

郭荆璞 回复 鬼魅的冬天:
       对,不过我觉得最牛的就是招股书的会计政策里面就埋了暗雷的,那才是厉害,人家上市来就没想干别的……

@鬼魅的冬天 回复 郭荆璞:
       中国特色嘛!人家来时的目的就是圈钱,甚至说来骗钱都不过分!大部分公司上市谁敢说招股说明书里一点水份没有!这不是欺诈是什么!

@沉默的70后
       故事很好,国内也有企业这么玩啊。
       对于经营性现金流长期远远低于净利润的公司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谨慎。
       包括白马股云南白药的经营性现金流都糟得很。

2013-11-24 11:47

@bjd111130
       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没有可匹配的当期费用?
       只做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不做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存货

郭荆璞 回复 bjd111130:
       你说的是哪里?我说的所有的应收账款都是匹配了费用的,你看净利润率一直是50%。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通过提前认列销售收入,做到虚增利润率,也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有一些成本费用是需要估计的,估计就会有操纵的空间

@悦已
       虽然文章的财务部分有点误导,但总体讲的问题是对的。国内很多上市公司都这么玩,特别是通过无关联第三方的销售。
       财务部分的问题出在:
       1、收入和成本是必须完整匹配的,合同不能确认收入,基本确认:货物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转移。所以三年10个饼,要看饼交付的时间确认收入。
       2、国内目前都有三年以上应收款全部减值的做法。即全部坏账,进利润表。
       综上,对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财务和披露偏紧的情况, 郭荆璞 的方法太土,已经没人玩了。

郭荆璞 回复 悦已:
        咳,我讲的不是会计操纵的手法啦,像三年以上应收该怎么规避这种……

@Benjamin顾斌 回复 郭荆璞:
       大哥,确认销售是需要符合会计准则的,最核心的也就是风险转移,制造业一般都是以出货而不是开票,更不是签合同。。。

郭荆璞 回复 Benjamin顾斌:
        唉,我说的是如果不按照会计准则,会造成什么影响,至于怎么在具体操作上规避,那是另一回事……

@机器喵 回复 郭荆璞:
       公司造假的主要方法,就是提前认列销售收入,包括我说的通过向关联方投资,再有关联方对公司采购的方式。
       严格的来说,这是假账么?不假啊,只是信息披露不到位。。人家猫爱吃自己尾巴,投资者管的着么。。。

@机器喵 回复 郭荆璞:
       同借贷学的一坨屎飘过。。另外借贷这两个词本来就很傻,在中文里都是借钱的意思。。

郭荆璞 回复 机器喵:
       对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公司,应该合并报表,抵消交易的,不过实际控制权的认定标准,就有点模糊了

2013-11-24 11:43

郭荆璞:
       嘿嘿,不玩了,揭晓答案,结尾说到的公司,是15年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MicroStrategy(MSTR)$ ,目前还在。此君1999年从10美元起步一路上涨,开始遇到财务专家质疑的时候,再融资券商美林证券还挺身而出严辞驳斥,一直涨到2000年初的333美元,3月份被《福布斯》质疑财务造假,普华永道内部核查宣布审计报告不真实,公司97-99年俱由亏损虚增至盈利且大幅增长。
       公司造假的主要方法,就是提前认列销售收入,包括我说的通过向关联方投资,再有关联方对公司采购的方式。
       2002年公司股价从顶峰的333美元跌到0.5美元,经过1:10合股才保住上市地位,也就是图中的复权价3330跌到了5美元,目前公司股价99美元。
       恩,好像99年还拆股一次来着,谷歌说是2:1,那就是了,我记得是20美元开始涨的,谷歌显示的复权数据,10美元涨到了333美元一股

@卡卡不再家 回复 郭荆璞:
       那目前相当于合股前9.9美元一股啊

郭荆璞 回复 卡卡不再家:
       对的,差不多就是当年疯涨起步的时候,10年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