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资产为王,银行股是代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市场担心:高股息行情已经来到下半场,2024年以来高股息板块涨幅靠前,银行板块上涨18%,恐已透支未来的空间。浙商证券最新指出:高股息行情不是下半场,而是长周期的开始。银行股是稳健资产的代表,市场从追求高波到追求稳定,银行股稳健价值逐步显现。股息优势凸显的长周期

股息优势凸显的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市场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行,并显著低于银行的股息率。早年无风险利率可以参考信托收益率,再到银行理财收益率,2022年底理财破净后再到银行存款利率。由于地产周期进入下半场,各类金融产品打破刚兑,2023年开始居民可获得的无风险利率开始系统性低于银行股息率,“存银行不如买银行”成为现实。截至最新,四大行平均股息率5.48%,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3.2pc,溢价率处于近十年69%分位数。

绝对收益占优的长周期

第二个长周期,绝对收益投资思潮崛起,稳定性的价值突显。在高增长、高波动的时代,投资倾向于寻找高收益、高波动的弹性资产;而随着地产周期下行,经济波动率放缓,中收益、低波动的稳定资产价值突显。从经营特征角度来看,银行资产端投向实体、营收来自实体的财务费用,银行业绩具有相对稳健性,其中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独特的长期稳健经营能力,是典型的稳定资产。

地产风险改善的长周期

第三个长周期,地产负面影响趋于钝化,银行风险筑底改善。地产下行周期自2021年开始,对银行影响趋于钝化,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均表示2023年对公房地产不良生成同比改善。随着房地产政策不断加码,银行资产端风险的波动性有望改善2023年底以来融资协调机制、经营性物业贷款、以旧换新、放松购房限制等房地产政策不断出台,2024年4月政治局会议近年来首次明确指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房地产中长期健康发展的稳态有望临近。

银行高质量发展长周期

第四个长周期,监管对于银行规模增长要求缓和,银行发展走向高质量。2023年底以来监管开始提出治理资金空转,2024年一季度货政报告探讨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统计局将金融增加值核算方式从存贷款转向利润。多重政策信号显示未来银行将摒弃规模至上的经营思路,而转向新的量价平衡和高质量增长,不计资本成本的行为有望得到改善,有利于银行股股东利益。

本文观点转自:浙商证券

看好银行板块行情持续性的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银行ETF(SH512800)$银行ETF被动跟踪中证银行指数,成份股囊括A股市场42只上市银行,近三成仓位布局$工商银行(SH601398)$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捕捉“高股息”主题机会;约七成仓位聚焦$招商银行(SH600036)$兴业银行西安银行等高成长性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是跟踪银行板块行情的高效投资工具

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

风险提示:银行ETF被动跟踪中证银行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3.7.15。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全部讨论

05-17 21:19

才刚开始,你已经醉了。